铺筑惠农助农兴农路——子洲县“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活动纪实

成功确定“三下乡”项目8大类52小项,争取各级资金33880.16万元;组织17个部门单位出动1600余人次,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188批次,惠及群众1.4万余人;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570余场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一个个项目落地,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更夯实了发展底气;一件件惠民实事,不仅服务了百姓,更温暖了民心;一次次传经送宝,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发展能力,更激发了自强信心。

今年以来,子洲县以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为起点,不断改进活动形式,拓展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内涵,把“三下乡”活动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统筹惠民服务、设施项目、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切实把“三下乡”活动打造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成为深受村民欢迎的民心工程,让农民群众广受益、多受益、长受益。

搭建多平台,服务群众惠农

铺筑惠农助农兴农路——子洲县“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活动纪实

惠民就是要让群众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子洲县在全国“三下乡”示范活动启动以后,精心筹划,周密部署,从县文化、科技、卫生等17个部门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文艺演出、文化服务、卫生服务、科技宣传等多个小分队,开展“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服务活动,向广大农民朋友送文化、送知识、送服务、送健康。

据了解,此次服务活动从3月中旬开始至6月初结束。期间,各成员单位联合深入全县18个乡镇、街道办和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共参与188批次出动1600余人次,惠及群众超过1.4万人,在实现全域覆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党的政策方针、优秀公共文化、优质医疗服务等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到基层农民群众的家门口、心坎上,丰富和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筑牢硬基础,推动发展助农

铺筑惠农助农兴农路——子洲县“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活动纪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让农村成为大家向往的乐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推动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立足当前农村发展短板和不足,子洲县以全国“三下乡”活动启动为契机,积极梳理发展项目,大力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成功对接确定“三下乡”项目52个,涉及公共服务、社会扶贫、灾后重建、民生事业、文化旅游、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等8大类,争取省市扶持资金33880.16万元。

子洲县苗家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项目就是其中一项。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总建筑面积3758.6平方米,包括室内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馆、3D影院及羽毛球馆,室外灯光球场、简易舞台、活动广场等。目前,该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紧张装修中。

与此同时,全县应急广播系统正在逐步完善,各行政村农民健身体育器材正在逐步配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步实施,子洲县电子科普画廊建设、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核桃低产园改造项目、重点防护林工程、黄芩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均在实施当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结果,将为子洲农村的振兴发展强基础增动力。

提升软实力,致富奔康兴农

铺筑惠农助农兴农路——子洲县“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活动纪实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真正的干货、硬货送到群众家门口,在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为农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让群众得实惠,更有获得感,是子洲县“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惠民利民活动的目标。为此,子洲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在镇村一线常态化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让“三下乡”活动成果“留在乡”富民兴农。

3月15日,子洲县裴家湾镇产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贫困户开展春季苹果管理技术培训;4月11日,该县妇联联合富华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在周家硷镇和马蹄沟镇开展蓖麻种植技术培训;5月19日,该县林业局举行生态护林员培训会,从核桃品种、园地选择及栽植技术和核桃常见病虫害防治、修剪、水肥管理等方面,对生态护林员进行了全方位培训……

截至目前,子洲县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服务活动570余场次,培训农民群众1万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已在各乡镇成立了产业技术服务队,建立了自己的本土技术专家团;聘用生态护林员214人,保障各村林业产业的日常管护。如今,在子洲县的广大农村,技术人员深入村户庭院、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已成常态,不仅让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技能水平日渐提升,更为农村培养了一支支农民身边的“专家”队伍,这些都已成为农民致富、农村兴业的源动力和“助推器”。(文图|杜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