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后要怎么用?

书画私享

我认为,学书法,主要学的是技法原理,而不是形式。重在理解原作思想内涵,单纯掌握字形是没有用的!

颜真卿《祭侄文稿》,原本就不是字帖,从技法训练角度来说,学了它啥用没有,白耽误工夫,弄不好还把笔性练坏了。

要知道,《祭侄文稿》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颜真卿悲伤至极时刻奋笔疾书的“情书”,随意性特别强。试想,一个失去了骨肉之亲的人,在悲痛万分的情况下,写一篇悼词性的日志手稿,还有什么心思想着笔法、字法、章法如何处理吗?

所以,我认为,学《祭侄文稿》,主要是弄明白一个道理: 书法讲求自然美,书体与内容必须和谐统一,只有把情感注入其中,书法才有内涵……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

并不是说我学了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后,就能写出像颜真卿那样好的行草书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临摹书法作品的过程,其最大意义是感受古代书法家书写书法作品。

学完一个书法作品马上就想着赶紧写,像书法大家那样写出杰作来,这样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是书法大忌。

颜真卿这幅传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真的仅仅是技法高超才让这幅书法作品得到如此赞誉吗?

我认为没有。

一个好的书法家,用高超的书法技巧,但是从来不会让人感受到他的存在,人们只会在他得书法作品里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一个有感情的人。颜真卿在这书法作品里所使用的技巧完全是下意识的。

而这种下意识又和他的情感紧紧相连。

而如果你真正的想要掌握这部作品的技巧的话,那就好好的去感受,去体会。体会那份感情。体会颜真卿当时的心情,颜真卿是怎么用笔把自己的心情表露出来的。

能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恐怕比你学习一百种笔法和秘籍都要靠谱得多。


松风阁书法日讲

这个问题很好,学以致用,我们临帖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如果只会临帖,不会创作就失去了临帖的意义,因为不管你怎么临帖,写的再像,水平也不会超过原帖。

我们只会把学到的东西融汇贯通,运用到我们平时的书写中去,才能体现临帖的价值,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升我们对于原帖地位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那么,临帖和创作的转换不是天生就会的,这个也是需要训练的,需要主动的、有意识的进行临创转换的训练。

我个人根基经验,总结出几点临创转换的方法如下:

1、准确临摹

能够准确的临摹出原帖的字形,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书写颜体行书的最基本的技法,如果你还写不像,或者写的还不是很熟练,那么先不要着急去创作,创作是基础打牢以后的事情。

2、长做背临训练

如果你已经能够做到基本的准确临摹,那么可以尝试着去背临,背临是由临摹走向创作的最好的方法。

所谓碑林,就是脱离原帖,把整幅作品背写下来,背临是对于准确临摹的检验,同时在解决背临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于这本字帖的理解能力。

背临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一个字一个字的背,然后再一行一行的背,最后再整篇的背。

3、进行集字创作训练

能够做到背临了,说明已经有创作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先不要着急,可以先进行一些简单的集字创作过度一下。

所谓集字创作,就是把字帖里的字挑选出了,形成一句话或者一幅对联进行创作书写。

集字创作是由临帖到创作的过度。

4、创作

经历了以上3个步骤,基本上对于颜体行书就掌握的差不多了,可以直接进行创作了。

但是为了起到创作训练的目的,创作之前,最好还是要查一下字典。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字势飞动,遒劲郁勃,抒情性非常强。临习到一定阶段,就要将其化为自己笔头的功夫,将精髓转为自己所用。


如何转化呢?有效的方法就是从集字创作开始。集字功夫千万不要小瞧了,有很多书法高手,集得不留痕迹,屡屡在国展中大显身手!如何集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4、调整笔画,由于单字到了新的应用环境,就要与上下文进行呼应,对笔画的长短、曲直方圆、轻重大小要做相应的调整;

5、字形结构、比例、开合、疏密、收放等结构关系也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上下气势贯通,通篇和谐,浑然一体。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集字创作,只要尽心尽力,就能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精髓转化成自己的笔下功夫。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学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后怎么用?几乎没有用。下面说下我的理由以及对这个被号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理解:

首先,《祭侄文稿》全文才234个字,从书法贴学的角度来说,字太少了,用起来绝对不够用,也没法用;也没有那个书法爱好者,就靠一个天下第一,第二的字帖,学会了就可以学以致用了,还没有出现,也不可能。

再次,《祭侄文稿》最大的价值在于颜真卿写行书的笔法,以及他书写这个帖子时,感情与书写融为一体的感觉,我们在体会笔法的同时,更要去体会他书写的感情。这个字帖,是颜真卿为了祭悼因叛军攻城,友军见死不救而遭惨杀的侄儿颜季明,是在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的情况下所写的一片悼文,其悲愤激昂之情尽现笔端。

第三,要想将这个帖子真正学到手,应该要掌握切入时机。我认为应该是在广临二王风格的字帖字后,再回头来临写《祭侄文稿》,这样来学习,我认为更为科学,到那个阶段,你的理解力才上得来,要不初学者一上来就临这个帖子,走的绝对是弯路。

上面是我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点初浅的认识,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布谷视界

这个可是个大问题!学会了《祭侄文稿》,不知道怎么应用。

一个厨师,把刀磨锋利了,你说他能怎么用?当然是切菜啦。切什么菜?什么菜都可以切。

临帖就是磨刀。临到不差毫厘的时候,也就是如刀磨得锋利的时候。你还会担心你的“这把刀”没有用武之地吗?上天揽月,入海屠龙,在地纵横驰骋。无所不能。


你的担心,一定是产生于尚未学成之前。不要说你临写完了《祭侄儿文稿》好几遍了。心里没有所得,不知道其原由,字帖临烂了都没有用。

临帖的目的是什么?是悟道。怎么才能悟道?临象就能悟道。不要去描,不要去画。描与画都不是书法中的技法。书法是写。写成什么样,不要去涂改。要对比分析,是什么原因没有写象,就要寻求另外的方法。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而不要轻信他人的理论。(如藏头护尾的理论)。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分析。去实践。到了你能丝丝入扣的表现出来的时候,你现在的担心就会自然消散。



子衿tjk

如果是初次临帖,一般的做法是:原封不动的去临,涂改处也照样子去临,加深对《祭侄文稿》的印象。

如果已经多次临帖就,不需要这样做了,应该多理解结构,思考当时鲁公的心理状态,内心的感情变化

整篇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工整的书法作品,这是一篇手稿。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就是因为整篇作品体现了颜真卿极强的真实情感,亲情这种东西,跨越千年也从未改变。

读懂《祭侄文稿》中颜真卿那悲痛真挚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我们自身在书写书法作品的时候把情感融入自己笔中,让技法带有感情的灵魂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犹如画龙点睛一般,能让自己的作品拥有灵魂。


韬韬高效练字

先学笔法,再学文章。

多临摹,渐通笔意。读其文,感受其思绪之起伏,心情之澎湃。以情助笔,可由形似渐入神似。

形神皆似后,若欲书写其他内容,可以存其神而变其形,以符合书写之内容也。唯有精于一技,方可旁通。故须多学而善悟也!


九畹贞风

重在用笔,要结合隶书用笔,注意起止、迟涩、提按。说多无益。快速临写,注意路径。颜体技法多变,情绪饱满很难临。如何应用,养成正确的用笔习惯,总结美的结字法则,适当结合章法技巧,写出感情饱满的书作,应当是书写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