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PP:阿司匹林作为亚洲卒中患者的一级预防策略是否可行?

抗血小板药物通常被用于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因为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获益远远大于风险。因此,阿司匹林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这不仅是因为其成本较低,而且阿司匹林在男性和女性,年轻和老年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相同。然而,在西方国家进行的临床试验中,阿司匹林作为卒中一级预防的疗效仍存有争议,而且没有供颅内出血高危亚洲人群使用的数据。

2016年5月10日,Strok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日本一级预防项目(JPPP)中评估阿司匹林对卒中和颅内出血风险的影响。JPPP是首个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有关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全球人群中占比>60%,因此,有望对全球公共健康产生巨大贡献。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2.068%; 95% 置信区间[CI], 1.750–2.443)和无阿司匹林组(2.299%; 95% CI, 1.963–2.692)5年时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卒中的累积发生率相似;估计危险比为0.927(95% CI, 0.741–1.160; P=0.509)。阿司匹林在降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危险比, 0.783; 95% CI, 0.606–1.012; P=0.061)和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危险比, 1.463; 95% CI; 0.956–2.237; P=0.078)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调整所有卒中风险因素,如年龄>70岁、吸烟和糖尿病后,Cox回归分析支持上述结果。

JPPP:阿司匹林作为亚洲卒中患者的一级预防策略是否可行?

医脉通编译自:Aspiri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Vascular Risk Factors: Japanese 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 Stroke. May 10, 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