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無毒副作用,現在為什麼不使用?

用戶72859213819

俗語說,“是藥三分毒”,而藥學理論也證明了此俗語的正確性。是藥品,就有副作用,青黴素也不例外,其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醫務工作者直至今日仍然認為,青黴素和青黴素類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是一類具有重要臨床價值且應用廣泛的抗菌藥物。為更安全地使用青黴素類生素,減少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專門出臺了《青黴素皮膚試驗專家共識》[1]用於規範此類藥品的臨床應用。

為什麼醫務工作者對青黴素和青黴素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給予很高的關注,而就醫者卻認為醫生很少給自己使用青黴素呢?從三個方面來解答這個疑惑。

第一、藥品的供應。青黴素的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均是2017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收錄的品種。也就是說,國家需要保障青黴素的供應,同時該藥還應價格合理,劑型適宜,公眾可公平獲得;為規範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自2011年起,國家衛計委在醫療機構進行“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在2018年的專項整治活動中更是提出“鼓勵將青黴素等經典抗菌藥物納入供應目錄,規範合理使用,逐步提高其使用比例,達到或接近國際平均水平”[2]。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上備案的生產青黴素的廠家更是有數百家之多。所以,從國家政策至藥企供應,青黴素在市場上的供應是充足的。基本上不存在因藥品供應不足而導致臨床選藥困難的情形。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計生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青黴素皮膚試驗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誌,2017,(40):3143-3146.

2.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http://www.nhfpc.gov.cn/yzygj/s7659/201805/c79c998bdf8f4744858051cdfd1e6818.shtml


藥事健康

青黴素、頭孢它們都是一大類抗生素——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下的小分類,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們的化學結構中具有β-內酰胺環的一大類抗生素。我們常說的青黴素其實指的是其中的青黴素G(Penicillin G),又叫盤尼西林、苄青黴素。\n


青黴素G是第一個用於臨床的抗生素,因此它的缺點多多。\n

第一,它溶於水以後容易失效併產生致敏物,平時需要以粉劑的形式保存,所以你經常看到護士姐姐在給你打針前才開始配藥;\n


第二,它不耐酸(包括胃酸),所以只能打針不能口服;\n

第三,它不耐酶(β-內酰胺酶),而合成β-內酰胺酶來分解青黴素是常見的細菌耐藥機制;\n



倩Sur



首先,青黴素應用前需要進行皮試

眾所周知,青黴素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比如速髮型過敏反應可引起過敏性休克,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無論是注射青黴素,還是口服青黴素,應用前均需進行皮試。由於皮試操作比較麻煩,臨床醫生往往選擇其他不用皮試的抗菌藥物,如左氧氟沙星等。


其次,一些細菌對青黴素產生耐藥

21世紀最初幾年,根據之前的耐藥性定義,美國有大約60%的肺炎球菌對青黴素敏感,20%為中介,20%為耐藥。其他國家報道的青黴素耐藥率更高。52%的肺炎球菌菌株對青黴素不敏感,而越南菌株的耐藥率高達74%。此外,產青黴素酶的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均對青黴素耐藥。青黴素G對腸球菌僅有抑制作用;文獻報道稱,一些菌株對青黴素的固有耐藥性逐漸增加,極少情況下還會因產生青黴素酶而有高水平耐藥性。


但青黴素對A族溶血鏈球菌、李斯特菌及奈瑟菌屬保持著較好的敏感性。比如急性扁桃體炎、丹毒都可首選青黴素。但臨床醫生對這些瞭解不夠,認為大多數細菌,應用青黴素都不管用了,故很少處方。


3目前臨床可選擇的抗生素品種眾多

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菌藥物為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類(沙星),除此之外,還有大環內酯類(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依替米星等)、林可酰胺類(克林黴素)、磺胺類(複方新諾明)。臨床可選擇的品種較多。


綜上所述,雖然青黴素價格比較便宜,安全性較高(無過敏的患者),但限於其需要皮試,部分細菌耐藥等原因,臨床醫生更願意處方其他抗菌譜廣、不需皮試的其他抗菌藥物。


劉藥師話用藥

青黴素,說它無毒副作用是不準確的。任何藥物都會有它的毒副作用,只能說在常規使用量下,它與其他類抗生素相比,毒性相當來說要小一些。因為他是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我們人體只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所以相對安全一些。如果大劑量使用青黴素,也可能會導致神經中毒。青黴素的過敏反應也不能忽視。

本期答主:董玲玲,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青黴素沒有毒副反應是一個誤區,不但有一定的毒副反應,而且的侷限性也很大,所以現在使用範圍越來越小這也可以理解,想想功能手機問世的時候是多麼的劃時代,能打電話,輻射又小,又不會造成手機依賴,但是現在還有幾人只用功能手機的呢。

提到青黴素的發明,我們會首先想到一個人和一個故事,一個人是亞歷山大·弗萊明,他在一次失敗的試驗中發現了青黴素,當時他培養的一皿葡萄球菌被汙染,長出了一個黴斑(真菌菌落),在黴斑的周圍一定範圍內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了,弗萊明正確的判斷了黴斑分泌了一些殺菌物質,後來他命名為青黴素,當時雖然發現了青黴素,但受到提純技術的侷限並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於臨床,直到後面兩位科學家繼續了研究並改進了提純技術才使之得到廣泛的應用,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一個故事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家族有關,弗萊明的父親曾救過溺水的丘吉爾,在丘吉爾父親表示要答謝弗萊明父親的時候,弗萊明表示了拒絕,經過反覆的謙讓,最終丘吉爾表示願意資助弗萊明去讀書,最終才有了青黴素的問世。有人考證這個故事只是有心人編的心靈雞湯,但故事的價值觀是可取的,而且事實上青黴素曾救過首相丘吉爾的命,在二戰中,丘吉爾過於操勞患上嚴重的肺炎,也是多虧了青黴素的神奇療效才獲得重生,這個並非杜撰。

青黴素發明之初療效神奇,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甚至改變了戰爭的形勢,當時葡萄球菌並沒有目前的嚴重耐藥性,甚至從一位患者小便中重新濃聚提取的青黴素,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仍然能起到強大的殺菌效果,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耐藥情況越來越令人頭痛,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從中也看出微生物生命力之強大,其實耐藥是必然的,沒有一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願意被摸除在歷史的深淵中,掙扎著適應新環境也是葡萄球菌之類各種生物的共同特性。我們現在不同意濫用抗生素只能延緩耐藥,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保證以後絕不會出現全耐藥的情況,青黴素就是實證。


胡洋

首先,說青黴素無毒副作用這一點很不負責任。青黴素作為人類發現並使用的第一種抗生素,曾經在誕生之初救了無數生命。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死於這種靈藥造成的嚴重“過敏反應”。

我在這裡給“過敏反應”打了引號,因為現在已經發現,很多之前被認為是青黴素過敏的病人,其實是發生了對藥物雜質的過敏,而不是針對青黴素的過敏。這些雜質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青黴素噻唑蛋白。這貨引起的過敏反應可以致命。

國產青黴素的青黴素噻唑蛋白含量可達100單位/100萬單位青黴素,而國外產品只有10-20單位/100萬單位。所以國外的青黴素產品確實不需要進行注射前的皮試。因為國外的提純技術真的比國內要優越,所以雜質含量控制的好,自然不需要做皮試。國內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如果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成本就會幾乎飆高到人家的兩倍,馬上失去競爭力,老百姓更加買不起了。

另外一點就是抗菌譜的問題,大家不要以為細菌都一樣,看見青黴素就跟貓見到耗子一樣。其實細菌也分了好多好多種類:有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假單胞菌和其他不典型細菌。

所以醫生不喜歡開青黴素,是因為很多時候單純憑藉問診和臨床經驗無法確定患者是哪種細菌的感染,那麼儘量開抗菌譜比較廣的抗生素,從而最大程度保證所用的抗生素涵蓋了致病菌的種類;或者直接能夠確定不是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而選擇其他種類抗生素。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腸道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絕大多數都是格蘭陰性菌感染,青黴素一點都不管用,當然不會開青黴素。

另外,不同抗生素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含量也有所不同,根據患者病情使用最合適的抗生素,才是正確使用抗生素的第一要義。

還有一點,就是隨著抗生素的使用,細菌逐漸出現耐藥變異,現在耐青黴素的細菌已經很常見了,所以再開青黴素,很多情況下是不管用的。比如下面這個藥敏試驗結果:

紅箭頭所指的那個藥片周圍,細菌沒有被殺死,表現出菌落圍繞藥片生長,也就說明這種抗生素已經被細菌所耐受。

而且很不幸的是,在目前經常處置的感染患者當中青黴素不敏感甚至完全耐藥的菌株越來越多。所以現在青黴素不僅(國產)容易導致過敏,而且還面臨著抗菌譜窄、細菌耐藥的窘境。

綜合目前的各種情況,醫生開具青黴素處方越來越少見了。初診患者的話,一般經驗性使用抗生素,首選二代頭孢菌素,抗菌譜相對比較廣,涵蓋了格蘭陽性和陰性菌。


菲利普醫生

青黴素在臨床上真的沒有人使用了嗎?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2. 我們現在看各種電視劇(特別是抗戰時代),有提到一個藥叫做“盤尼西林”,其實就是說青黴素的英文名音譯過來的,所以可想而知,這個藥在當年戰爭時代的影響力有多大。

3、.可是現在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好像聽到青黴素這個詞的時候挺可怕的呢,其實主要是因為青黴素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這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出現休克,更嚴重的可能會出現死亡。

所以醫學上規定,只要是應用青黴素或者青黴素類的藥物,都必須做皮試。

4.在上面提到原因的情況下呢,可能有些醫生為了規避用青黴素出現的這種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風險,於是主觀上會減少這個藥的應用。

5.另外一方面呢,確實現在我們的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強,對於青黴素來說,很多很多的,這種基本上都是那樣的,只有少數的細菌可能對青黴素是敏感的。

6.所以在前面提到的影響下呢,我們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都可以看到臨床上應用青黴素的幾率是比較少的,但這不代表說我們完完全全的沒有用青黴素。

7.比如新生兒科有一個疾病叫做無乳鏈球菌感染這一類感染的細菌呢,99%以上,對於青黴素都是敏感的,所以我們在新生兒科的青黴素應用還是有在用的,並不像這個標題裡面寫的一樣,完全沒有用青黴素,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


白衣奶爸

我覺得分析青黴素在臨床使用減少,要從多方面來分析,而不是光從醫生的角度來分析,或是光從患者的角度來分析。

造成青黴素在臨床不使用的原因有很多,光從一個方面來說是過於片面的。那麼,今天小克就為你分析分析,青黴素的應用為什麼會逐漸減少。

1.青黴素的過敏反應:因為青黴素有比較嚴重的過敏反應,而且這種過敏反應是一種速髮型的過敏反應(就是時間很快,短短几秒或者1分鐘之內就可以發生),搶救有時是來不及,所以因為青黴素的這一缺陷,很多醫生都不給患者使用青黴素。

2.國內青黴素的提純技術不高:這也是青黴素會有如此嚴重的過敏反應的原因之一,青黴素的提純技術不高,這對於青黴素的過敏反應和療效都大打折扣,所以這也是青黴素逐漸沒落原因之一。

5.青黴素的耐藥性:很多人都說青黴素現在療效差,對於一些細菌引起的疾病沒有絲毫的作用,是因為患者對青黴素產生了耐藥性,但是這也有一部分是醫生的責任,如果沒有醫生開出高效價的抗生素,青黴素會這麼快的產生耐藥性嗎?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克會為你及時解答。


小克醫學

青黴素是β-內酰胺類最著名的抗生素,它的抗菌譜覆蓋非常廣,只是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殺傷力弱。所以曾經在西藥學界有一句口號,叫“青黴素+慶大黴素=天下無敵”,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氨基糖苷類的慶大黴素針對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殺傷力非常強大。但是我們都知道,慶大黴素的毒性或者說副作用太大了,最著名的就是腎毒性和聽神經損傷,國內已經有過太多太多因為幼年時期使用慶大黴素而致聾的悲劇上演了。甚至於中央電視臺還為此拍過一個公益宣傳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9d3000c1f539613dd66\

大醫本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