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提到網絡大電影,有三個詞似乎是逃不開的魔咒,那就是——“題材庸俗化”、“六分鐘反差”、“同質化嚴重”。

大概就是“擦邊球+妖魔鬼怪”的畫風吧。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沒錯!就是網大了!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但近期有一部系列網絡大電影《罪途》似乎打破了這種印象,上線4天,播放量超過7300萬,同時也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

《罪途》系列有三部。

包括《罪途1之死亡列車》(2018.5.11)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罪途2之救贖代價》(2018.5.15)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罪途3之正義規則》(2018.5.18今天!)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故事發生在2005年。一列綠皮火車因暴雨引發泥石流而被停在半路。一節車廂中的八名乘客,全部陷入了不明原因的昏迷當中。

而在乘警到來之後,發現一位乘客老趙已經成為了冰冷的屍體……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在老趙死亡案件的調查開展之後,卻發現背後另有隱情。

包括死者老趙在內的八位乘客與十年前的一樁初中少女徐囡囡的死亡案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影片抽絲剝繭般地通過乘警與乘客、乘客與乘客之間的對話一步步還原當年的真相。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有網友稱之為《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的中國版合體。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如何撕掉網大“舊標籤”?

一、告別庸俗題材

影評人圖賓根木匠表示,《罪途》是包括院線電影在內的比較稀少的嚴肅的現實主義題材。

表面上是2005年的老趙死亡案件,但實際上卻是1995年中學女生徐囡囡的死亡案件。

影片以一個小的切口來拷問整個社會,是什麼造成了徐囡囡的悲劇。

對於徐囡囡的死亡事件,這節車廂上的八個人都有責任。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罪途》系列電影關注了包括家庭暴力、校園霸凌和猥褻兒童等社會話題。

徐囡囡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家暴的家庭裡,父母離婚後,由於母親無力撫養,所以徐囡囡跟著父親生活。

在學校裡,徐囡囡遭受了校園暴力和侮辱。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在死亡前,徐囡囡遭受到了老趙的猥褻。

死亡後,屍檢結果也被刻意篡改。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影片的最後,閃回到十年前那個看似靜謐的校園。

兩個小女孩,扎著馬尾。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這是特別稀鬆平常的一個場景。

但是當看完電影,瞭解故事背景以後,會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懸疑,是網劇和網絡大電影的看家本領。

但《罪途》不僅有懸疑的外殼,還有非常堅實的內核。

它沒有尷尬地說教,而是用生動的故事和立體的人物,一點一點地把事情展示出來,打破了網絡大電影題材庸俗化的窠臼。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二、告別“前六分鐘”

網絡大電影最常被詬病的一點是六分鐘反差。

觀眾必須觀看超過六分鐘,才能夠被視為有效點擊。

所以,網大的出品方就是要千方百計地讓觀眾看到六分零一秒。

(大概就是前六分鐘那什麼戲,下一秒就變成廣場舞吧)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罪途》的前六分鐘交代了火車被迫停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橋上的背景,天氣又十分惡劣,電閃雷鳴,暴雨交加,懸疑的感覺營造得非常地充分。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畫面再一切,幾個乘客如屍體般,橫七豎八躺著。

乘警把他們一個一個地拍醒,結果發現,有一具屍體在裡邊。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木匠認為,《罪途》有三部,分別上映,如果只考慮前6分鐘,那後面兩部就沒有什麼上線的必要了。

《罪途》非常盡心盡力地往著精品的目標去努力,不是把資源只投在前六分鐘。況且,這部電影的製作週期長達八個月的時間,並不輸院線電影。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三、告別同質化

網絡大電影在誕生的時候並不平坦,在2016年的時候,一些業內人士提出了一種說法:

說如果電影是甘醇的酒,商業片是烈酒,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藝術片是葡萄美酒,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網絡大電影則是兌水的飲料。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這番言辭非常激烈,但實際上也指出了網絡大電影存在的一些問題,同質化嚴重。

木匠認為,《罪途》的主創不一樣。他們真的想做好一部電影,是深入到現實去反思的姿態。這突破了大家對網絡大電影的一些陳腐的認識。

《罪途》提供了一個啟示:小成本、小空間、無明星陣容的網絡大電影,是可以做成一部好電影。在相對簡陋或者低成本的環境中,做出精品,更說明才華。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當然,《罪途》也有不足之處。

比如,劇情陷入了一種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套路,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前兩部的劇情截止到韓家斌和秋紅似乎都不是真兇的階段,至於真兇是誰,或者又如網友猜測的那樣所有人都是真兇,還等待第三部的反轉劇情。

這部網大竟然擺脫了粗製濫造的標籤?

題材庸俗也好,六分鐘反差也好,同質化嚴重也好,網絡大電影存在的三個常見問題病根兒就在於他們只關注自身利益,卻不關注社會與人群的一種冷。

《罪途》恰好是因為主創們關注社會、關懷人群的這份暖。

對於網絡大電影,大家不應該片面地放大它的網絡屬性,更應該關注它最後的兩個字——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