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看新区报」6月22日贵安新区报

「“鲜”看新区报」6月22日贵安新区报

拧紧防汛“安全阀” 筑牢水利“生命线”

——贵安新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面对降雨“车轮战”,贵安新区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各级防汛体系及时启动、高效运转,以“钉钉子”的精神,钉实钉牢各项责任,全力打好今年防汛硬仗,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未雨绸缪 预防为先

暴雨来袭、河流超警、山洪暴发……面对灾害,如何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时候,考验着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决策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生命至上。秉承这一理念,贵安新区科学研判,超前部署。早在4月中旬,贵安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办”)就到高峰镇召开防汛观摩会,提前部署相关工作,加强乡镇间的学习交流,做好防汛工作。会议提前部署了防汛相关工作,明确了各单位、部门职责,层层压实了各级领导的责任,为汛期到来做好相关工作开创良好局面。

同时,防办还对新区17座水库(含松柏山水库)开展了汛前检查工作,对于存在问题的水库下达整改通知,确保水库安全运行。针对部分水库存在无管理房这一情况,防办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落实建设资金,以每个水库30平方米的标准修建水库管理房。

5月28日,新区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专题会议,明确要求“三个责任人”必须尽责履职,建立对于不履职、不到位、不知情的责任人给予全区通报的惩罚机制。

“防汛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防办主任雷泉这样说。

一系列的提前谋划,贵安新区实现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防灾减灾机制。

全面排查 筑牢防线

今年来,贵安新区域内水库、湖泊、闸坝、分洪河道等各类工程的联合运用不断得到强化,拦、分、蓄、滞、排并举,蓄、引、提、调、节共用,科学精准调度显现巨大减灾能力。

汛期到来后的5月18日,新区组建防汛专项督查小组,对17座水库(含松柏山水库)开展防汛工作检查,对各水库运行情况、值班值守情况、“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应急预案、避险方案、疏散路线、防汛物资储备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于还存在问题的水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全面摸排,贵安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针对部分水库存在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为每个水库配备扩音器、警报器、锣、救生圈、救生衣、编织袋,为每辆防汛应急车辆配备5件雨衣、4双雨鞋、2把雨伞、1个车载警报器、1个扩音器。另外,防办还要求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建立防汛抗旱队伍,形成系统的监测、应急、上报机制,确保灾情发生时有预案、有人员、有物资。

为科学制订应急措施,新区要求各乡镇积极完善辖区内各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各水库防洪抢险和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应急预案。根据各水库下游村寨地形特点,新区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险点,适时开展水库运行调度演练和评估,提高方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不存隐患。新区将完善后的应急预案张贴在各水库下游可能发生汛情的村寨,并要求村支两委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一旦发生汛情,人人知道避险路线,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综合调度 规避风险

在与灾害对抗中,有一种力量最强大,就是来自社会各方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有一种精神最闪光,就是迎难而上、无畏艰险的抗险救灾精神。

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是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制度保障。为此,新区加强值班值守力度,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要及时向防办上报防汛应急值班表、实行汛期24小时人员值班,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在值班期间,各单位严阵以待,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和灾情的发展变化。

同时,防办及各乡镇运用山洪灾害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加密监测频次,特别加强各水库、河流的监测和巡查。同时,新区还实行汛期每日一报,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制度。另外,为确保新区安全度汛,防办在值班期间通过电话查岗、现场查岗等方式不定期抽查各单位和乡镇值班落实情况。

这一防汛抗旱组织体系整合资源,高效运转,汇集成共克时艰、战胜灾害的强有力保障。

为加强监督,入汛以来,新区多次突袭检查乡镇防汛工作,加强乡镇防汛意识、提高各级领导政治站位,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于首位。

6月20日凌晨,党武镇遭到暴雨袭击,降水量达112.2毫米。5时25分,贵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党武镇当阳村民房被淹,群众被困。支队花燕路中队迅速出动2台消防车、2艘皮划艇、18名官兵前往救援。到达现场后,救援人员利用皮划艇营救被困群众4人,疏散群众30余人。

经统计,新区防办已通过电话督查乡镇及水库“三个责任人”150余次,通过视频监控检查40余次,下乡检查乡镇及水库10余次,科学建立了每天电话督查和视频检查,及每周下乡检查的常态化防汛机制,起到了时时保持警惕的效果。

追风逐雨减灾害,迎难而上保安澜。

贵安新区强基固本,科学调度,兴利除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安全的环境,也书写了人水和谐新篇章。

「“鲜”看新区报」6月22日贵安新区报

个税再改革 公平更可期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6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

此次个税大修将迎来一些根本性变革: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等。

众所周知,个税改革承载着“减负”与“公平”两大社会期望。也就是说,在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同时,让更多不同收入的劳动者纳入应税范畴。但是,个税改革的真正难点,除了税制本身的科学设计之外,还在于如何建立科学严密的征管机制。特别是在此次改革中,首次实行综合征税,收入、支出的申报与核查,无疑将是影响改革落地的关键。

此次个税改革,切实回应了多年来社会有关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期盼,扩大了低档税率的级距,意味着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将更轻。而因为首增专项附加扣除,很多工薪收入者将会进入免税的行列。无疑,此次个税大修,迈出了减负与公平的一大步,再一次释放改革红利。未来,随着征管机制的完善,按家庭综合计税征收,更值得期待。

「“鲜”看新区报」6月22日贵安新区报

“贵安游”正当时

「“鲜”看新区报」6月22日贵安新区报

掬一捧夏至时光

夏至一到,热浪悄然蒸腾,与之相伴而来的还有南方的梅雨、枝头的蝉鸣、池塘里的蛙声……

而对于来自火炉城市的我来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便发现在贵安过夏天是一种别样享受。车田的水、平寨的荷、王家院的葡萄、高峰山的清幽,足够让人抵抗这一夏的燥热了。

印象中,家乡每年端午刚过,下雨就像是三岁孩子的眼泪,说来就来,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刻就疾风骤雨,短暂的凉爽过后便是透彻的燥热,这也昭示着夏天到了。

贵安四季的变换、时节的更替,向来都没有家乡那么明显,春夏秋冬总是在静悄悄中更替着。不知不觉间夏天就到了,没有烈日骄阳,没有疾风骤雨,更没有莫名的焦躁不安,唯有午后稻田里吹来的夹着秧苗清香的轻风。

莲叶田田,挤满整个荷塘,朵朵莲花泛着满鼻的清香。菜园里,几株向日葵迎着阳光绽放,远处树林里偶尔传来几声蝉鸣,村口老奶奶叫卖冰粉,我便知道平寨的夏至来了。

我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每年夏天,我总喜欢待在贵安,在树荫下、石板屋下小憩,安安静静,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听着车田河的水潺潺流淌,卸下疲惫和烦恼,独享这份惬意……

偶尔也能遇上雨天,不过也并不觉烦恼。贵安的雨下得不烈,也不会太久,似乎每一次都觉得刚刚好,伴着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嗅着雨后泥土的清香,聆听植物尽情吮吸雨水的声音和头顶的鸟鸣声,大自然的和奏曲多么美妙啊!更有村口那道彩虹,这里的一切总能让人愉悦一整天。

如果尚有闲暇,还不想回到嘈杂中去,那就去平寨赏夜景。太阳落山后,留下一抹红霞在天际,刚还有些许蝉鸣的村庄顿时静了下来。此时的平寨甚至有些微凉,天黑之后,坐在村中的小广场上,抬头仰望,繁星点点,一闪一闪地眨着眼,晚风习习,听着荷塘里的蛙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了。

再或者雨后约上几个同伴,一起去登高峰山。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夏日是最适合去高峰山的,尤其是头天晚上下点小雨,第二天晴空万里、洗过一般的净澈,让人心旷神怡。

山中古树参天,一层薄雾冉冉升起,如同仙境一般,林中小道掩映其中,山泉水顺着藤蔓、陡岩滴落,冰冰的、凉凉的,再随手捧起泉水喝上一两口,那股清凉与甘甜,是诸多饮品都难以企及的。

漫步山中,总想贪婪呼吸清新的空气,多停留一段,享受林中的静谧,多体味一番山里的清凉……

登高远望,远山与田野、村庄与小路,都化作了画卷里的一隅,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偶尔还能遇上寺院里的师傅,兴致之极,泡上一壶采自山中的清茶,与之讨教一番人生哲学,更不失为一种生活之妙。

近年来流行避暑,就像冬天候鸟迁徙一般,逃离自己的城市,去往另一个凉爽之地。

关于避暑,贵安人大概觉得这是说给外地人听的。贵安的随便一处,你都能掬一捧夏至时光,邂逅一段静谧的美好。

■ 曾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