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農寧願把蒜薹扔了,也不進城賣,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員?

五一勞動節前後是收穫蒜薹的最佳時機,此時蒜薹已經長成,且口感上鮮嫩清脆,同時這時候也是蒜薹的上市高峰期。但今天的蒜薹收益並不怎麼理想,相比去年每畝地收穫500斤的收益來看,今年的收益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北方城市,因受倒春寒的影響,蒜薹的產量甚至還達不到100斤/畝。這樣一來農民的收益大打折扣。但在蒜薹產量下降的過程中,蒜薹的收購價也隨之下降,普遍收購價格在三四毛之間。

正因為收購的價格太低,很多人直接把蒜薹丟進了溝渠裡,也不願拉進城裡賣。按農民的話來說就是儘量減少成本的損失。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呢?

蒜農寧願把蒜薹扔了,也不進城賣,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員?

1.人工成本貴

很多農戶都是讓村民們免費摘取,但村民們基本上家家都有蒜薹,來摘取的人並不多。而請人專門摘蒜薹的話就要達到5毛錢一斤,同時還要管水管飯,這樣才有人過來摘取。而市場的收購價卻在3-4毛,等於農戶們的蒜薹產量越高,虧損的成本就越高。很多農戶甚至這邊請人來幹活,那麼自己去幫別人幹活,以減少損失的擴大。

2.進城有城市管理人員(城管)

如果是經經銷商回收,那農民就會處於虧本的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直接拉到城裡販賣。但一般農村裡城裡的距離過遠,且一般的農用車不讓進城。如果是請專門的貨車託運,那託運費都要幾百塊錢,這樣一來自己虧得反而更多。且蒜薹的銷路並不是很好,而農戶一旦在這裡賣蒜薹,那家裡的農活誰來幹呢?同時蒜薹的保鮮期時限也很短,村民們並沒有有效的保鮮箱。這樣一來的話,只會讓成本虧得更多。

最關鍵的是進城賣,不知道去哪裡賣,基本所有的地方都要城市管理人員管理,管理嚴格,只要一擺攤就要清理,農民怎麼賣?

蒜農寧願把蒜薹扔了,也不進城賣,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員?

3.產能過剩

4.銷路難

農作物最怕的就是無路銷售,而今年各地的蒜薹收購商都沒有多少,前來收蒜薹的大戶批發商一般都是選擇大蒜的主要產品。而其他地方的大蒜種植就會處於無人收購的局面。而農戶們想要自己銷售也找不到合適的銷路。首先農村的集市上賣不動,其次縣城不讓擺攤,這樣一來只能將蒜薹扔了。

蒜農寧願把蒜薹扔了,也不進城賣,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員?

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盲目跟風,各地農民都擴大種植面積,只會導致市場上的供大於求,這樣一來就會處於收購價壓得低且賣不掉的局面。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