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农宁愿把蒜薹扔了,也不进城卖,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员?

五一劳动节前后是收获蒜薹的最佳时机,此时蒜薹已经长成,且口感上鲜嫩清脆,同时这时候也是蒜薹的上市高峰期。但今天的蒜薹收益并不怎么理想,相比去年每亩地收获500斤的收益来看,今年的收益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北方城市,因受倒春寒的影响,蒜薹的产量甚至还达不到100斤/亩。这样一来农民的收益大打折扣。但在蒜薹产量下降的过程中,蒜薹的收购价也随之下降,普遍收购价格在三四毛之间。

正因为收购的价格太低,很多人直接把蒜薹丢进了沟渠里,也不愿拉进城里卖。按农民的话来说就是尽量减少成本的损失。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蒜农宁愿把蒜薹扔了,也不进城卖,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员?

1.人工成本贵

很多农户都是让村民们免费摘取,但村民们基本上家家都有蒜薹,来摘取的人并不多。而请人专门摘蒜薹的话就要达到5毛钱一斤,同时还要管水管饭,这样才有人过来摘取。而市场的收购价却在3-4毛,等于农户们的蒜薹产量越高,亏损的成本就越高。很多农户甚至这边请人来干活,那么自己去帮别人干活,以减少损失的扩大。

2.进城有城市管理人员(城管)

如果是经经销商回收,那农民就会处于亏本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直接拉到城里贩卖。但一般农村里城里的距离过远,且一般的农用车不让进城。如果是请专门的货车托运,那托运费都要几百块钱,这样一来自己亏得反而更多。且蒜薹的销路并不是很好,而农户一旦在这里卖蒜薹,那家里的农活谁来干呢?同时蒜薹的保鲜期时限也很短,村民们并没有有效的保鲜箱。这样一来的话,只会让成本亏得更多。

最关键的是进城卖,不知道去哪里卖,基本所有的地方都要城市管理人员管理,管理严格,只要一摆摊就要清理,农民怎么卖?

蒜农宁愿把蒜薹扔了,也不进城卖,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员?

3.产能过剩

4.销路难

农作物最怕的就是无路销售,而今年各地的蒜薹收购商都没有多少,前来收蒜薹的大户批发商一般都是选择大蒜的主要产品。而其他地方的大蒜种植就会处于无人收购的局面。而农户们想要自己销售也找不到合适的销路。首先农村的集市上卖不动,其次县城不让摆摊,这样一来只能将蒜薹扔了。

蒜农宁愿把蒜薹扔了,也不进城卖,为何?怕不怕城市管理人员?

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跟风,各地农民都扩大种植面积,只会导致市场上的供大于求,这样一来就会处于收购价压得低且卖不掉的局面。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