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民间有句安慰人的话,叫“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的人还怕找不到?”

安慰的对象大概就是在求婚伦论嫁中剩下来的那部分人,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剩男剩女”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当下,“剩男剩女”的年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全国妇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应在27岁之前结婚,否则就“被剩”了,男性最佳的结婚年龄是28-30岁,要不然也属于“被剩”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其实古代对“剩男、剩女”的年龄也有界定标准, 但和现在相比,整整提前了10年。尽管各个朝代大多有自己规定,但一般来说,男性在15至20岁就必须娶妻,女性在13至17岁则必须嫁人,如果没有,就可称为古代的剩男、剩女。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比如,越王勾践命令男子20岁前要娶,女子15岁前要嫁。有的王朝提出一个大致的标准:唐代对于男子20岁左右要娶,女孩15岁左右要嫁;宋仁宗时,男子要在15岁左右要娶,女子在13岁左右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左右要娶,女子14岁左右要嫁;清朝时,按《大清通律》,男的16岁左右要娶,女的14岁左右嫁人。

对“剩男、剩女”等特殊人群,古代政府简直象太平洋的警察,不仅管得宽,还管得细。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早在2000年前的周朝,政府就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周礼》中说:“媒氏,掌万民之判。”“判”就是“半”,媒氏就是管理男女婚嫁的职位,任务是让男、女成为夫妇。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到了三国时期,各级政府都设立了“媒官”,连九真等边疆地区都有。元朝的“媒互人”,由政府任命并且发放营业执照,俨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尽管政府三番五次提倡适龄男女要结婚,但总会有些“钉子户”,因各种原因不顾大局、不听招呼,到了年纪也不结婚,那么,政府对这些“剩男、剩女”是怎么处置的呢?

一是罚款。汉惠帝时,谁家有女儿15岁以上至20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司马相如拐跑卓文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是剩男,家里又穷,不拐个女人结婚,肯定交不起罚款。

二是蹲号子。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据《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在有不少女孩子,对男朋友挑三捡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过去这样做是犯罪行为,小心给家人带来牢狱之灾。

三是给你搞“拉郎配”。有的朝代对“剩男剩女”,就强行搞“拉郎配”。《晋书·武帝纪》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孩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给她硬找个老公了,随便找个光棍逼其出嫁。想想当时的光棍们真幸福,不用踏破铁鞋,在家里等着,也能白捡个黄花闺女当老婆。

古代“剩男剩女”,特别是“剩女”们,除了要承受政府的高压政策,还要独自承担额外的生理和精神负担。

在古代,有钱有文化的剩男基本不多见,他们也剩不下来,即使“被剩”,也有法子排解孤独,他们或者包养小妹妹,或到五星级酒店去找妈眯要小姐,消遣的地方多了去了。

可那些“待字闺中”的剩女们,一般都要备受孤独的折磨,人海茫茫,知音难觅,你让他们“租个男友回家过年”,恐怕没那个可能,长此下去,这些剩女们可能成为未来的“孤寡老人”。

除了孤独之外,古代“剩女”还得遭受强大的生理压力。琴瑟和鸣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也是维持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之一。

古代“剩女”到了适婚年龄而没有结婚,由于古代女子“授受不亲”,生理问题就会自然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若无超强的心理承受力,光是“被剩”的挫折感,就会导致严重的失眠症,在孤独、寂寞、焦虑、自卑等等坏情绪的纠结下,疾病隐患重重。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对于剩男、剩女而言,还有比孤独以及生理、心理压力最痛苦的事,那就是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剩男由于生理受限,一般会满足于领养或过继,剩女也会为孩子问题纠结,唐朝时就发生过某剩女为生孩子偷人的故事,被曝光后,该女振振有词说,自己是与神灵梦交而得孕。为了有孩子,他们是什么招都使出来了。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回顾历史,唐宋时期的政策环境相对好些,尽管当时政府提倡男女要适龄结婚,但不象有的王朝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所以,这两个朝代被称为“剩男、剩女”的“天堂”,也常常上演“只恋不婚”的闹剧,这在后面的文章里有介绍。

隋唐开科取士后,宋朝出现了大量高知型“剩男”,即“男性读书人群体”,这是为何呢?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宋真宗赵恒诗云:“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13岁得娶妻嫁人,“剩男剩女”得坐牢?只有这个朝代可以幸免

帝王的号召力是显而易见的,既然能一朝登第,大丈夫何患无妻?毕竟权贵、富豪为争抢进士女婿,不惜争抢甚至“动武”的例子比比皆是。

于是,为了博取功名,做乘龙快婿,很多读书人并不急着恋爱、结婚,而是等到博取功名后再考虑结婚之事,以提升婚姻质量,但毕竟考中进士的凤毛菱角,即使高中年龄也大多不小了,而大多数读书人却因为追求功名而耽搁了婚事沦为剩男,这个剩男群体数量着实不在少数。

除了唐宋时期,古代王朝处置“剩男、剩女”的措施,简单粗暴苛刻,和当下的宽松政策无法比,这是为什么呢?在古代,人口本来就少,很多王朝总人口平均在5000万左右,过亿的很少,如果适龄男、女都不结婚生子,整个社会就会人丁匮乏,农业生产、戍边国防甚至养老问题都可能难以为继;另外,政府也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心才能安然,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男女“被剩”,其实都不是什么大好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希望今天的剩男剩女们看到此文,会心一笑之后,都能做一名真正的“剩斗士”,早日结婚成家,于己于国,功莫大焉!

当然,实在不想结婚,社会也别为难他或她,毕竟当下中国,人口已成负担,将剩男、剩女进行到底,也是他(她)自己的私人权利。

古代剩男、剩女活得悲催,脱离剩女、生活在婚姻围城的女人也不见得幸福,即使离婚,女人也是天生的弱者,但也有一些古代女子,偏不向所谓的封建礼制低头,在离婚大战中,以智慧甚至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扬眉吐气,让自己也潇洒走了一回! 请关注我们下期继续给您带来精彩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