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儿子是嫡子,如果皇后死了,皇帝又立新皇后,两个皇后的儿子谁是嫡子呢?

曾经的坚持一文不值

显然

都是嫡子,但是地位一般不同。

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姬妾制,一个丈夫只有一个妻子,她是家中的女主人,她的孩子也是家中主人,其他的都是小妾,即便生了孩子,孩子是主人,她们却依然是奴仆,是这对夫妻的财产,没什么权利。

这个规律也适用于皇家,但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皇后象征着一国之母,同时只有一个,个别昏庸淫乱的皇帝会同时立两个或多个皇后,至于皇帝的其他嫔妃,一般来说地位要远低于皇后。但是那些宫斗戏演的也不都是假的,有些非常受宠的妃嫔地位甚至可以凌驾于皇后之上,如明宪宗的万贵妃,皇后都怕她。

皇后地位尊贵,当然也不会一成不变的,也会换人,如此一来,那些妃嫔才更有盼头,宫斗起来就更有劲了。

皇后都是皇帝的正妻,只要是皇后生的儿子,都属于嫡子,不过皇后去世也有分别,一是病逝,二是被废然后逝世。这两者对后代造成的影响天差地别,第一种皇帝往往会对皇后抱有怀念,她的儿子地位也更高;第二种截然相反,皇帝能废后,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她的儿子都必然受到影响,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汉宣帝就是顾及到发妻许平君,才让他认为“乱吾家者,太子也”的刘奭即位。当然,你或许会说王皇后并没有子嗣,汉宣帝只有刘奭一个嫡子,那汉光武帝就很明显了。他的发妻是阴丽华,但为了政治原因,立郭圣通为皇后,后来废后,立阴丽华,两人都有嫡子,刘秀废刘疆而立刘庄。

还有康熙皇帝,他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留下了嫡子胤礽,康熙倍加宠爱,但是胤礽水平不够,两立两废。而乾隆皇帝就是反例,他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早夭没有封爵也就算了,长子到了二十多岁死的时候也没有爵位,直到二十多年以后嘉庆皇帝才给这位哥哥追封了多罗贝勒的爵位。


平沙趣说历史

古代中国男人艳福不浅,常说“一夫多妻制”,不对,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家庭中的女主人只有一个是妻,其他的是小妾,基本没啥权力,属于这个家庭夫妻的财产。

皇后,一国之母,也只有一个,(个别皇帝同时立过2个或多个皇后,直接可以判定那是比较混乱和昏庸的皇帝),皇帝的其他嫔妃,皇帝即使再宠爱,也只是妾室,地位是不能和皇后比的。

中国重视结发。如果是成年后登基,通常是立正妻为后。有些继位的时候,结发之妻已经死了,也会被追封为后,比如咸丰就有这种情况。而如果是少年天子,娶妻相当隆重,比如康熙、同治、光绪,皇后是要从大清门抬进去的。而这个皇后病亡后,再行册立皇后,就属于续弦或继室,虽然也有册立典礼,但已经没有从大清门抬进去的机会了。

所以,虽然只要是皇后生的儿子,都属于嫡子,但按理法,结发之妻所生的皇子地位最为尊贵。还是康熙的例子,他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后,她的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康熙倍加宠爱,才会两立两废。还有,道光帝,他也是嫡子,但他妈早死了。嘉庆突然驾崩,传位诏书还找不到了。当时的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形势就比较微妙了。好在皇后传懿旨让道光继位,道光趴在地上哭啊!好险啊!

还有,嫡子的地位也得看皇帝与皇后的关系。如果皇后是被废或是被厌弃,他的儿子通常不会受到皇帝的重视,比如乾隆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如懿”,她的儿子到死连个爵位都没有。

千言万语就是:活着最重要,才能给儿子争取到最大的机会,并“骑上马再送一程”,避免“人走茶凉”。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皇后所生都称作“嫡子”,但若有所争端,均以元后所生的嫡子为先。中国古代元后(原配皇后)如果正常升遐,一般很少另行册立皇后,除非元后失德被废,或者失宠被废,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她所生的儿子嫡出地位也会一起失去。

商纣王与微子启都是一母所生,虽然微子启年长,可出生时其母是个妾室,所以他注定是庶出,即便后来母亲成为王后,微子启仍旧不能与弟弟帝辛相比。


比如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死后,康熙帝仍旧顾念赫舍里氏的情分,对她所生的太子胤礽始终不愿意轻易废弃(虽然最后还是被废了)。

虽然中国古代奉行“嫡长子继承”,但是以嫡子身份承继大统的皇帝却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很多皇后死后,皇帝另立皇后的话,那么元后的孩子必然为继后所不容。

皇后被废大多因为无子,比如汉景帝薄皇后、汉武帝陈皇后、顺治帝博尔济吉特皇后,正常死亡,皇帝很少再立皇后。唐玄宗元后王氏死后,武惠妃与杨贵妃再得宠也终究没有成为皇后。


澹奕

这个问题,我以清代嘉庆帝及其皇后、子女为例,一是刚好嘉庆帝满足条件,二者清代又是很重嫡庶观念(见杜家骥:《清朝满族的皇家宗法与其皇位继承制度》)。

嘉庆皇帝有两个皇后,其一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被赐册为时为皇子的嘉庆帝永琰嫡福晋,

生皇二子绵宁(亦称旻宁),是为后来继位的道光帝,嘉庆元年(1796)正月册为皇后,嘉庆二年(1797)即去世;其二为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乾隆五十五年(1790)始为嘉亲王侧福晋,嘉庆元年(1796)册封为贵妃,在嘉庆元配皇后去世之后,册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1801)正月册立为皇后有两子,即皇三子绵恺及皇四子绵忻。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在皇位继承上,我们以三子来进行分析。

皇二子绵宁为嫡长子,实际上因为皇长子早夭,他其实也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乾隆四十七年(1782)生,至嘉庆四年(1799)四月确立为皇位继承人(《清史稿》卷十七:四年四月戊戌,仁宗遵建储家法,亲书上名,缄藏鐍匣),

嘉庆十八年(1813)被封为和硕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继承皇位。

道光帝

皇三子绵恺,乾隆六十年(1795)生,其生时母亲仍为侧福晋,直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正月,才被册封为惇郡王。

电视剧《瀛寰之志》姜武饰演绵恺

皇四子绵忻,为皇三子绵恺同母弟,嘉庆十年(1805)生,但绵忻出生时,其母钮祜禄氏已于前几年被册封为皇后,故其出生时嘉庆帝极为开心,“四阿哥系朕登极后皇后诞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庆,理所当然。”(《清仁宗实录》)嘉庆二十四年(1819)正月,年仅十四岁的皇四子绵忻被册封为瑞亲王。

电视剧《万凰之王》陈山聪饰演绵忻

从以上可以看出:

其一,元配皇后(这里的元配皇后当为自然死亡,如若是被废,其子女也另当别论,因为有可能子女随母亲被废而地位下降,甚至不如其他皇子)与继任皇后的儿子均为嫡子。这从嘉庆帝的四个儿子初封爵位来看。清代爵位按照高低:

第一,和硕亲王;第二,多罗郡王;第三,多罗贝勒;第四,固山贝子;第五,镇国公;第六,辅国公(公爵有入八分公与不入八分公之区别);第七,镇国将军;第八,辅国将军;第九,奉国将军;第十,奉恩将军。清初皇子从第一等到最后一等均有,甚至地位低下者未有封爵,嘉庆朝以后,规定凡皇子,始封均为王爵,或亲王,或郡王,其依据就是按照嫡庶之别,这与明代无论嫡庶均分亲王有很大不同。

嘉庆帝四个皇子,皇二子绵宁于嘉庆四年(1799)就被确定为继承人,嘉庆十八年(1813)封亲王,皇三子绵恺嘉庆二十四年(1819)才为惇郡王,道光帝继位才封亲王,皇四子绵忻嘉庆二十四年(1819)为瑞亲王,皇五子绵愉为妃所生,在道光帝继位是年,即嘉庆二十五年(1820)才被封为惠郡王,至道光十九年(1839)始进亲王。皇二子至皇四子均为皇后所生,所以初封爵位最差也是郡王,皇五子为妃所生,直至道光继位才为郡王,这里面的嫡庶之别很明显。

其二,虽同为嫡子,但是元配和继配也是有差别的。

继后多在元配去世之后才娶,那么元配皇后所生子首先在年龄上就会大于继后所生子,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皇二子绵宁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时,皇四子还未出生,皇三子仍是妃之子。

其三,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成为皇后之前和成为皇后之后所生子也是有差别的。这一点,以往常以商纣王和其兄微子启为例,微子启出生时,其母尚为妾,等到纣王出生时,其母已经成为王妃,所以纣王的地位高于其兄,其最终继承了王位。这里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也可以说明。其成为皇后之前,已生皇三子绵恺,成为皇后之后,又生皇四子绵忻,那么在地位上,皇三子的地位是不如皇四子的,这从嘉庆二十四年(1819)同时对兄弟二人的册封可以看出来,皇三子仅为郡王,而皇四子则为亲王。

综上,嘉庆帝四个儿子的地位高低依次是皇二子、皇四子、皇三子、皇五子。


楚邾

我国古代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由于宗族、家国的观念是封建朝廷统治的重要基础,各朝代对夫妻、妻妾、原配与继室的关系都是有明确的法律和伦理保障的,如,不得以妾为妻,唐律规定以妾为妻 徒一年半。而《新唐书》“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秦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继妻),皆嫡也,两祔无嫌”,从这里可以看出,继妻仍为嫡妻,其子为嫡子。但按照宗法制度,继妻地位不如原配,不少继室进门时要向原配牌位行礼,百年后入土丈夫也多与原配合葬。所以,继妻所生的孩子地位低于元妻的孩子。皇家作为天下典范,这些伦理规范自然也要遵守,所以才多有嫡长继承一说,先是子以母贵,其后才是母以子贵。但皇权更替有太多因素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看来,嫡长反而并非决定因素。


红岩763

符合题主提问的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个例子,就是明朝懿文太子朱标家。原配和继妃的孩子都是嫡子。

朱标是大明第一位皇太子,有两位妃嫔,太子妃常氏和吕氏。

常氏是功臣常遇春之女,洪武四年被立为太子妃,七年生下嫡长子朱雄英,十一年生下次子(朱标第三子)朱允熥,未几,常氏薨。

吕氏是个小官之女,大概洪武八年入东宫,不知道是次妃还是什么职位,十年生下朱允炆,之后又生下二个儿子,朱标五子她生了三个。

洪武十一年,常氏生次子后两日死亡,大概是产后并发症。随即,吕氏被立为继妃,她的儿子也就升为嫡子,嫡长子朱雄英,嫡次子朱允炆,原来的嫡次子朱允熥变成嫡三子了。

洪武十五年,朱雄英夭折,年仅八岁,他的嫡弟朱允熥直接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继配所生的朱允炆被视为嫡长子。

十年后,洪武二十五年,朱标死,朱允炆被立为太孙,比他身份尊贵的朱允熥就这么被透明了。


我想静静1198

答案很好说,都是嫡子,题主要仅问这个问题的话,没什么好说的,都是嫡子而已。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涉及的的继承权的问题,这个就复杂了,得具体朝代具体情况还得结合当代背景具体分析了。一般来说,清朝以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只要是嫡长子,甭管后面有几个嫡兄弟,都有先天具备优先继承权的,在皇家而言,嫡长子是默认的太子,哪怕有夺位的嫡兄弟或者本人就是白痴,也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群支持者,仅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古训。故若没特别情况,嫡长子最终都会继承大位的。

不过皇帝的继承人是太子,这基本上就没有正常情况,除非嫡子是独子,否则总能找到理由去尝试夺位的,所以历史上太子可谓是皇族最难的位置,压力大不说,还竞争者不断,稍不留神就被赶下台了。这里面各朝各代都不一样,总体来说,在皇家而言,嫡长子优势不大,对手太多,能顺顺当当的继承大位的都是少数。

清朝是相对特殊的一个朝代,明确规定了立长不立贤的制度,故这里面皇后和妃子所生的还是是没有嫡庶之分的,只要皇子没有明确削为庶人,他就有皇位继承权,只要有足够的支持者击败其他兄弟,他就能当太子并继承帝位。因此清朝基本上就没有嫡长子继位的例子。整个清朝来说,也没有哪个皇帝的母亲是在太子阶段就升为皇后的,基本都是后期追封的,最近的如慈禧,皇后根本没当过,直接就成太后了。所以说题主的问题对清朝是完全不适用的,皇后的孩子本身就是嫡子,但后期被贬为庶人的比比皆是,混的惨的多了去了。

题主的问题还有一个引申,就是嫡子和庶子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嫡子的母亲和父亲是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做保证的,庶子的母亲和父亲是没有婚姻关系的。嫡子的母亲哪怕是妾,也就由父亲办理手续后取进门的,因而有继承权,庶子说白了就是私生子,母亲是仆从或是妓女,这样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继承权的。但庶子和嫡子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庶子的母亲只要办理的法律手续,成为父亲的正妻或者妾,马上就变成嫡子了;嫡子只要明确和父亲断绝关系或者放弃继承权的,就可以作为庶子对待。这个结合当代法律都是有依据的。上面所说只是正常情况,若是皇家而言,这就不好说了,只要是皇帝后代,庶子转嫡子相当容易,手续哪怕隔代(就是母亲去世多少年都无所谓)办理都不是大问题,只要当上皇帝,母亲绝对是合理合法的变成太后的。


傍徨的鱼

传统伦理而言,大老婆生的都叫嫡子,其他老婆生的都是庶子,跟谁当皇后没有关系,也跟出生先后没有关系。大老婆的第一个儿子叫嫡长子。如果不区分嫡庶,那么不管哪个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叫长子。至于其他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例子说来没用。


mfire

论长子的重要性,现在中国很多习俗还没去除,别说封建,都是古代的先人遗传下来的,举个例子,人终有一死,人死后,必须由子孙来办后事,就是入棺啊,奠拜啊,头七啊,各种对逝者的尊重,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带头人,就是长子了。如果只有独生子女的自然不多说,但恰好有的就有子孙成群,七八九的,加上自己长寿,去世时都有九十多一百岁,这时长子也有六七十了,有的长子都先去世了,那么这时候,是由老二老三接上来带头?那你们就错了,这时候是由长子的长子接上,所以也就有长子嫡孙的说法。所以,长子从我们祖先的遗传下来的传统中来说,地位是其他兄弟无法撼动的!自古也有父母不在,兄嫂为大的说法的。


最多喝2两

在古代,应该是以第一任皇后的儿子作为嫡子。即使第一任皇后死后。第二任皇后生的孩子就不是嫡子了。因为第二任皇后是续后,不是原配。甄选传里面,皇帝就说过,宜修是继后,就相当于普通人家,如果妻子死了,另娶得则视为填房。仅表达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