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他曾拍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

他曾拍出了第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电影

他甚至为了拍电影把12名演员关进监狱

他的影片票房收入总是非常好

他就是严寄洲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1953年严寄洲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在八一厂只能拍纪录片、军事教育片和翻译苏联影片的时候,严寄洲就决心做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的“第一人”,虽然那时他没有任何经验。他抓住了去云南体验生活时边防巡逻队在边境河边发现了脚印的素材,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并任导演。

195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脚印》。《脚印》人物少,情节简单,放映时间只有30多分钟,且只能和新闻、动画片排在一起放映,但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尽管遭到了一些同行的非议,严寄洲却只说了一句话:我已迈进了电影的大门。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电影《脚印》宣传海报

1957年拍摄的《战斗里成长》是严寄洲导演的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独立放映的战斗故事片,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战斗故事片。影片放映时,严寄洲分别来到了北京的首都电影院、东四影院和天桥影院当上了观众。他说,没有想到自己对片子感觉很好的地方,观众却没有什么反应;自己感觉一般的情节,观众却似乎很喜欢。这对严寄洲触动很大,所以从《战斗里成长》后,每拍完一部电影,进三家影院当观众,就成了他的工作,很多年从不改变,这也成为他的导演工作不断改进的动力。用严寄洲的话来说,就是拍电影要想着观众。拍出的电影要让人人都能看懂,让人爱看。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陈播曾称赞严寄洲:他拍的电影从来不赔钱。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电影《战斗里成长》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战斗里成长》剧照

1958年上映的《英雄虎胆》是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影响极大的惊险片。导演严寄洲打破常规,选用了在气质与形象方面属于正面型的演员王晓棠扮演敌女特务阿兰一角;王晓棠反戏正演,使这一角色摆脱了脸谱化的积弊,较深入细致地揭示了这一人物比较复杂的内心矛盾。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影片让身穿“奇装异服"”的阿兰与曾泰一起跳“伦巴”舞――这独特的场面与情调,为处于长期封闭状态下的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听感知与体验机会,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私下里审美追捧的对象。曾泰的扮演者于洋举重若轻,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两人的对手戏更是棋逢对手,令人叫绝!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电影《英雄虎胆》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英雄虎胆》中的王晓棠

1962年,曾经深入青藏高原平叛部队当列兵9个月的严寄洲,怀着对连队战士的满腔激情,导演了喜剧故事片《哥俩好》,这部展示部队生活的喜剧片当年投资几十万,却为八一厂赚回了几百万的收入!拍摄电影《哥俩好》开始是困难重重的。先是厂里没有资金,好不容易批下钱了,选演员又出了问题,很多人对严寄洲启用的男主角张良提出了质疑,但是严寄洲没有改变态度,因为他早就看中了张良在《董存瑞》中的表演。在电影《哥俩好》中,演员张良一个人同时饰演了战士陈大虎、陈二虎这一对孪生兄弟,虽然外貌相像,却性格迥异、形象鲜明,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这是严寄洲在电影艺术上探索的又一个成果。他说,在旧上海曾经看过影片《姐妹花》,蝴蝶一人饰演两姐妹的镜头,虽然技术比较差,但在当年仍然很吸引人,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哥俩好》中,他们仍运用一人饰演两人的手法,并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这部影片公映后立刻抓住了广大观众,尤其得到了连队官兵的喜爱。一些同行人士更是对严寄洲大胆运用喜剧形式的表现手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电影《哥俩好》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哥俩好》剧照

李英儒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书,1963年改编成了电影后,银环和关敬陶成了片中的主角。严寄洲决定,金环、银环这性格迥然的两个角色由王晓棠一人来担任。王晓棠的表演,语言、身段、形象都好,艺术功底厚,而且,聪明活泼,演戏有激情。《野火春风斗古城》上映后,“红”遍全国,大受观众欢迎。王晓棠当选那年“百花奖”最佳女演员。 王心刚是八一厂的主要演员,很用功,形象好。严寄洲根据他稳重、忠厚的特点,常常让他担任党的领导之类的主要角色。如《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东;《海鹰》中的鱼雷快艇艇长;《哥俩好》中的指导员等。有的片中的戏不多,但王心刚的表演很到位,在观众中留下了良好印象。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野火春风斗古城》海报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1978年,严寄洲导演的《猎字九十九号》公映时,又一次牢牢抓住了观众。这部电影采用了新颖的大宽银幕,而且首次运用了电子音乐。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电影。当时国内只听说日本友人送给上海一台电子琴。于是严寄洲马上找到了曾经与他多次成功合作的上影乐团指挥陈传熙,才知道这部电子琴根本不在上影乐团。历尽周折,总算在上海音乐学院找到了下落。可能当时电子琴在中国太“洋”了,以至于没人敢用,竟被存放到了音乐学院的仓库里。严寄洲立刻把这台让他“寻踪千里”的电子琴“请”进了录音棚。当录音还差一天就结束时,指挥陈传熙又找到了严寄洲,原来他想再用交响乐录一遍,这样如果万一电子音乐在审查时通不过,就可以替换电子音乐。但是严寄洲坚持不改,他说:“就这样吧,交响乐也是外国的,有什么问题,是我一个人的……”就这样《猎字九十九号》,为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电影潇洒的引领了一次“时尚”。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电影《猎字九十九号》

1983年拍摄的《再生之地》,是根据当年中国政府改造日本高级战犯的真实题材改编的电影。拍摄时他为演员们最先安排的就是特殊的“体验生活”。因为改造战犯的生活无法体验,所以他先带领演员们参观抚顺监狱,事先他已让监狱的男女警察准备好,参观完就把12名男女演员分别关进监狱3天。后来因为气温太低,监狱方担心演员的身体吃不消,商讨了半天,严寄洲才“开恩”,关了半天就放了。但他规定,第二天哪也不许去,每个人都要交出一份观后感。严寄洲对演员的服装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000名战犯全部要求穿上昭和15年的衣服。为此剧组把长影、北影的服装全都调来了。他还要求不要假胡子化装的演员,挑选的全都是长胡子特别快的男演员。在抚顺拍摄期间,他还不惜花费时间找到了一个当年专门为日本人做点心的朝鲜人。连影片中当年的真实人物观看完电影后说,影片中的点心和当年他们吃的一模一样。

八一影厂那位“不赔钱的导演”严寄洲昨天走了

▲《再生之地》海报

严寄洲老先生的艺术为几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之后的年轻导演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在这个日子,让我们深深的悼念,祝他一路走好。他的艺术作品和他崇高的艺术追求永远激励着我们。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