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魏征斩泾河龙王?其实是他在作梗

在西游记中,魏征梦中斩泾河龙王,这是众人熟知的故事,

在《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讲述一个术士袁守诚因能够算出渭河水族的位置,让渔翁张稍算定何时能打到鱼,泾河龙王非常生气也非常恐惧,就去长安城找袁守城的麻烦,让他算下雨的时间点数。

结果袁守城算对了。泾河龙王就想了一个非常非常蠢的主意,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结果被玉帝知道。触犯了天条。被魏征在梦里斩了。

西游记魏征斩泾河龙王?其实是他在作梗

这里,我们就不经要问了,袁守城是谁?他为何如此的神机妙算,能算出连龙王都不知道的降雨时间?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袁守诚的描述:生得“相貌稀奇,仪容秀丽,能知前后,善断阴阳“,我们知道,在凡间,算命先生甚多,算得准的不在少数,但算到降雨量”为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这样精确的数字,也太不可思议了,但恰恰也就是他算得实在太准了,这不禁让人人心生疑窦。

西游记魏征斩泾河龙王?其实是他在作梗

还有一个疑点,袁守诚是如何知道泾河龙王要死在魏征的手里的?泾河龙王虽然延误降雨时辰,但袁守诚如何知道龙王会被判何种罪刑?更何况,按照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说法,泾河龙王在降完雨后就来找袁守诚,这时候,天庭应该还没过几分钟,不要说对泾河龙王判刑了,恐怕还不知道 有这事发生呢。而袁守诚不但已经知道它要斩首,而且连执行官是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就有点儿耸人听闻了!

纵观《西游记》一书,犯天条者颇多,但天庭基本都后知后觉,甚至是无知无觉,比如像奎木狼擅离职守十三年,在人间强逼硬娶,生下孩子一双,天庭就毫无察觉,而对待泾河龙王的一点儿小小的手脚,未免反应得太过迅速,近于未卜先知。

另外,大家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天庭对泾河龙王这一事,竟没有审判的过程 ,而是直接执行死刑了。再看再直接造反的猴子、强奸未遂的猪八戒,以及失手毁坏公物的沙和尚,都是先被捉拿归案,然后再判罪的。而对于泾河龙王,判罪是什么,早就定罪了,不但在案犯未被捉拿的情况下定了罪,而且早早地决定了执行人员,并且这个过程被袁守诚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是有点儿不可思议了。

这个问题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袁守诚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天庭内部的人员,而且泾河龙王之死,早就是预定好了的事,袁守诚只是一个契机而已。

西游记魏征斩泾河龙王?其实是他在作梗

只有这样的,袁守诚才可能知道详细的下雨时间和降雨量,以及知道有关泾河龙王的一切信息,包括它的定罪和执行者。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如果细细说来,袁守诚屡屡泄露天机,还造成"泾河龙案"的发生,可以说犯罪情节绝对不比泾河龙王轻,甚至影响还要恶劣,可他依然安然无恙,逍遥自在,实在是说不过去。

以此来看,泾河龙王的死,其实是天庭内定。在《西游记》第十回中,阎王们有过一句明话:"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简单点来翻译就是,老龙王的死,我们早已知道,甚至死于谁人之手,也已经知晓。

西游记魏征斩泾河龙王?其实是他在作梗

我们不妨想,当"差时辰少点数"的主意,是鲥军师提出的,龙王能够欣然答应而无一点儿怀疑,没有半点疑虑,可见,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情,泾河龙王再傻,也不可能拿自己的生命去做一个毫无意义的赌局吧。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龙王的做法,

在第四十一回中,猴子为了降伏红孩儿,去向东海龙王借雨,敖广虽口称原则,但其实也没遵守,还拉上三个兄弟,就够该斩一回。

在第四十五回车迟国斗法中,不光是龙王来了,雷部的几个官员也来了,这个是按旨行事,但偏偏被猴子阻止,虽最后还是下了雨,但毕竟也是误了时辰,论罪的话,不光龙王要斩,雷部的几位成员也要连罪。

连在第六十九回猴子给朱紫国国王看病开方子之时,需要点"无根水"做药引子,都叫龙王出马下了点儿雨,这是不也是该斩一刀呢?

如果误了时辰,该斩,那私自降雨是不是也该斩了,那四海龙王都应该斩了三了,可现实是,四海龙王都活的好好的,根本就没有罪。

西游记魏征斩泾河龙王?其实是他在作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