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往届比赛拍摄图

第十一届乌珠穆沁马文化节

时间:2018年1月13日

地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那达慕会场

比赛项目:5公里乌珠穆沁种公马(白马)比赛,5公里乌珠穆沁白马接力赛、10公里远程马比赛(不分毛色)

表演项目:套白马(50匹)、乘马拾物、赛马比赛(16匹白马、16匹不同毛色马)风雪白马群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对草原和马有特殊的感情,草原养育了蒙古族,马则成就了蒙古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这样在马背上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发展传统文化,博采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之精华,熔铸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蒙古族马文化。1月13日,2018年乌珠穆沁马文化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那达慕会场举行。届时当地蒙古族牧民身着华丽的服饰,带着自家的马匹,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参加赛马、套马、乘马拾物多项比赛。马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2015年乌珠穆沁文化节

被誉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千百年来一直有养马、驭马的习俗。在蒙古语中,马的称谓达300多种;蒙古语歌曲中,以马为主题的歌曲数量仅次于歌唱母亲和家乡的歌曲,排在第三位。随意走进一户蒙古族人家中,“马”元素的装饰品或生活用品随处可见:木雕或者陶瓷的骏马摆件,墙上挂着马头琴,客厅里挂着骏马图……有些人把祖辈传下来的马鞍作为装饰品,摆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实拍,西乌珠穆沁蒙古族家中的马鞍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实拍,西乌珠穆沁蒙古族家中的马鞍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实拍:挂在蒙古包内部的装饰-摔跤手服饰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2015年乌珠穆沁马文化节

蒙古马不但是草原上的精灵,也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灵魂。”长期研究马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说,蒙古马具有耐力好、耐严寒、生命力顽强、对饲养环境要求低等优良品性,草原上通常用“蒙古马精神”来比喻“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套马

“马群迎风呼号长嘶,几百只发抖发疯的马蹄,卷起汹涌的雪浪,边跑边踢。暴风雪中,马群边上几乎每一匹马的身后都有一两条狰狞凶狠的大狼在追咬,每条狼浑身都嵌满了雪,腰身比平时胀大了一大圈,大得瘆人。被狼冲散的马群挣扎嘶吼着在暴风雪中狂奔乱撞,突然一匹大白马昂头长嘶,挺身而出成为了新马群的头马。有了头马,马群兴奋起来,迅速恢复蒙古战马群本能的团队精神,组织起千百年来对付狼群的传统队形。头马突然发出一声口令长嘶,原来已被狼群冲乱的队形便突然向头马迅速集中,怯马在内,强马在外,肩并肩、肚靠肚,挤得密不透风。几百只爆发有力的马蹄不约而同地加重了向下的力度,猛跺、猛踢、猛尥……” ——摘自《狼图腾》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是曾经在内蒙古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刻骨铭心的经历造就了这部轰动一时的小说,也把人们带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内蒙古大草原。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草原,选段中描述的与凶狠的草原狼顽强厮杀的,就是在蒙古人的征战历史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乌珠穆沁蒙古马。狼和马都是蒙古人的图腾,成吉思汗身上承载着苍狼和白鹿的传说,而蒙古马是蒙古人心中最忠实的朋友和伙伴,它们伴随蒙古人南征北战,如同日月星辰一般。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 无声的战友

乌珠穆沁马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草原,是蒙古马的典型代表。它们身架魁梧,耐力惊人,有着吃苦耐劳、耐饥耐渴,耐暑耐寒的强健体格。据史书记载,乌珠穆沁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东胡、鲜卑、乌桓、契丹、突厥等游牧民族,都曾在此居住过。其中突厥人在这里居住了很长的时间,所以乌珠穆沁马又称为突厥马。

乌珠穆沁马有走马和奔马两种。走马多数会走对侧快步,因此疾行时步伐矫健平稳,人们骑乘不会有强烈的颠簸感。因走速快,姿形美,所以走马被列为草原“那达慕”盛会的表演项目之一。奔马,要求马匹四肢有力,耐久力强。经过训练后的乌珠穆沁马听人指挥,不惊不乍,能做到千百匹马聚在一起也寂静无声,驰骋百里不流汗,不用驾驭也不会走散,是一种理想的战马。据传成吉思汗著名的护卫军“怯薛军”就是乘此马驰骋疆场、千里征战的。这些额宽腿短、身体粗壮的骏马满3岁时才可以骑,路途遥远时还要数次更换新马,正是这种高明的用马之道和蒙古马本身强健的身体素质造就了蒙古人在军事上的独特优势。

  • 对马的热爱

草原上的蒙古马性格刚烈,尤其是乌珠穆沁马,性子更暴。驯服生马,通常是在马驹刚长到三岁时候的早春来驯,早春马最瘦,如果错过这个时段,当小马长到四岁的时候就不容易驯出来了。乌珠穆沁人驯马的方法很有意思,他们不像西方人驯马那么友好。马倌们用套马杆将未驯服的生马套住后,由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先揪住马的耳朵,摁低了马头,然后戴上嚼子备上马鞍,接着让一个人骑上马后,其余人才松开马耳朵,任由生马尥蹶子,这样需要6-8个月,一匹马才可能完全驯好。而且驯马的过程中一定忌讳打马头,至于为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只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没有马,就逃不出深雪、大火和敌兵的追击,报不及突至的军情和灾情,追不上狼,也赶不回白毛风里走散的蓄群。“草原人没有了马,就好像狼被夹断了两条腿一样。”扎木苏老人说:“1977年,一场连降三天三夜的大雪把乌珠穆沁草原冰封了在厚厚的积雪之下,达1-3尺之深,百万头牲畜被雪灾围困。其中蒙古马的损失比例达52.04%,而乌珠穆沁马由于自身条件的优势,损失比例仅仅为15.56%。”不过,心痛至极的蒙古人还是在灾情过后对乌珠穆沁马更加爱护了,对他们来说,马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工具,更是他们的朋友或家人。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 草原是我们的故乡

马吃高草,只有水草丰美的草场,才能培养出好马。战功卓著的乌珠穆沁马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天堂草原。乌珠穆沁草原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东部,是由蒙古人的乌珠穆沁部落而得名。乌珠穆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早在十三世纪时就已经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相传十六世纪中叶,在新疆北部蒙古国边界阿尔泰山脉南麓那里有一座长满了野葡萄的大山,被称作葡萄山。“乌珠穆沁”是蒙古语,译为摘葡萄的人。据记载,乌珠穆沁部落早在13世纪就生活在葡萄山一带。17世纪中叶,漠北的蒙古部族间发生纷争,葡萄山下的蒙古人被迫南迁漠南。他们看中了大兴安岭以西、宝格达山以南的草场,即在此驻牧下来,于是将乌珠穆沁的名字也带到了这里,这就是现代乌珠穆沁草原名称的由来。北元时期,达延汗再度统一北方蒙古各部,乌珠穆沁又成了黄金家族的世袭领地。以后的几百年中,分分合合,直到1956年才定为东、西两个乌珠穆沁旗。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只有肥美的草场,才能做到兵强马壮,乌珠穆沁草原最适于牧马。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中,曾多次在乌珠穆沁草原上养精蓄锐,从这里出发去讨伐敌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水草肥美,可以兵强马壮。乌珠穆沁草原是我国北方草原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天然草场,传统的蒙古搏克、悠扬的乌珠穆沁长调、斑斓的民族服饰、古老的游牧文明保留至今,演绎着源远流长的乌珠穆沁文化。

  • 白马战神的故事

自古以来,西乌珠穆沁旗就以盛产白马而闻名。传说乌珠穆沁部落从阿尔泰山南麓迁过来的时候,就带来了为数不少的白马,因此而盛名。在蒙古族的信仰里,白色象征着和平和圣洁。上个世纪文明华北地区的草原民兵“白马连”就出自乌珠穆沁草原,曾28次为党政军领导和外宾进行表演,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民兵连队,在草原建设、军事训练、保卫边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卓著。

在乌珠穆沁草原,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成吉思汗最宠爱的两匹坐骑,便是西乌旗白马中的精英。这两匹马自幼受到严格训练,因而异常骁勇,奔跑起来风驰电掣,被成吉思汗视为贴身宝贝。相传成吉思汗南下征金,来到西乌旗,大概是这里的草原太迷人了,两匹白马突然不知去向。成吉思汗心急如焚,四处搜寻未果。失望之余,成吉思汗登上一座山峰,惊讶地看到那两个调皮的家伙正在一百公里以外的额吉淖尔边悠闲地吃草。失而复得的喜悦使成吉思汗更加珍爱这两匹白马,并下圣旨赐名这座山为“斯日古楞日阿图山”,汉译“慧眼山”。从此乌珠穆沁草原便有了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圣山——成吉思汗瞭望山。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他每次出征时,与军首并行的都是一匹由人牵着象征战神的白马。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马已经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成了一种圣物,一种精神形象,一种美好人格的象征。牧人们在马上出生,马上成长,也在马上死亡,可以说,马是蒙古人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成吉思汗西征欧亚大陆,驰骋蒙古高原,南下中原大地,都带着自己的精锐骑兵。

保护乌珠穆沁草原、保护蒙古马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一致呼声,很多人都在为此奔忙。为了弘扬蒙古族马文化,2005年夏天,西乌珠穆沁旗举办了一个有800位骑手参加的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赛。这次大赛以在同一次赛马中参加马匹数量最多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人说,这一纪录诞生在乌珠穆沁草原是最顺理成章的,因为在诸多品种的蒙古马中,乌珠穆沁马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样的,从2005年至今,一年一度的30.5公里越野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一下就把人们带入了游牧文化的辉煌历史,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蒙古民族豪情万丈的马背岁月。

蒙古族人和马有着深厚的感情,蒙古人不能失去马,就好象不能失去蒙古族音乐、蒙古族文化一样。经历几千年血脉的传承、占有世界数量最多和世界最著名的马种——蒙古马,必将会是我们最宝贵的遗传财富。保护蒙古马,保护蒙古马文化,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盛装出席的牧民们

据说,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战马就是来自于乌珠穆沁,只繁殖在锡林郭勒草原的西乌珠穆沁草原上,此品种马是成吉思汗时期宫廷专属的御马,乌珠穆沁白马神奇故事举不胜数。西乌珠穆沁旗素有“白马之乡”的美誉。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乌珠穆沁白马

西乌珠穆沁旗大力保护和发展白马事业,到目前为止,西乌旗的白马头数已经达到七千多匹。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赛马数不胜数,但所有参赛马匹均为白马的比赛,只有在白马之乡西乌珠穆沁大草原上才会出现。雪白骏健的乌珠穆沁白马在碧绿的赛道上奔驰起来的那一刻,更是会引来诸多摄影爱好者的抓拍。当洁白如雪的马群在草原上尽情奔驰时,一霎间犹如天地相连,白云落地。奔驰的骏马若流云在草原上奔跑,草原上的白马和骑手拼的却是速度与激情,一匹匹白色的良驹神骏在赛场上纵情驰骋,观者无不为之喝彩。"世界上常见的白马,很多都是10岁左右的时候才变白的,所以幼年的白马在世界上都极其罕见。"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身着烟熏蒙古袍的,,手拿套马杆的汉子

在内蒙古四大名马中,产于克什克腾旗南部百岔川的铁蹄马,一直与东、西乌旗的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鄂尔多斯乌审马等齐名。民谚称: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川的铁蹄马。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2018年1月13日,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第十一届马文化节开幕

身穿乌珠穆沁蒙古服饰的参赛者


资料借鉴:《马术》2011年4月刊

整理/西乌旗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运营/内蒙古西乌新牧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