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娱深喉|当全世界与你为敌

谈娱深喉|当全世界与你为敌

谈娱深喉|当全世界与你为敌

就电影而言,在美国这样一个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血战钢锯岭》作为战争片也实属异类。电影开篇就用醒目的字幕告诉观影者,这个故事是来源自真人真事(A true story),告诫观影者不要戴着“主角光环加身”的有色眼镜去解读Doss的故事。

谈娱深喉|当全世界与你为敌

信仰是贯穿全片的线索,尽管导演吉布森(Mel Gibson)曾有过激进的反犹言论。不过今天要谈及的信仰,并不是狭义上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广义上的、由意识个体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信仰。影片里每一个冲锋的士兵都有着自己不畏死亡的理由,为了保护爱人,为了崇尚自由,为了士兵的荣誉,为了祖国的尊严,不论哪一种,都不是神所加持的,而是他们自己赋予的信仰。

而Doss的信仰却成了他在军队里行走的障碍。当Doss表明自己绝对不会触碰枪支,也绝不携带武器上战场时,整个军队不论上下级都已视他为敌。更以“团队不会强过当中最弱的人”的“木桶理论”来对Doss进行精神打击,至于拳脚或者排挤对Doss而言伤害或许不及前者。军事诉讼的威胁在于这可以终止Doss履行兵役的自主意识选择。

自由总是被人冠以圣洁的光环,而自由一词哪怕是乌托邦里也没有被写下来、举得高高的,自由的信仰,也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环境挤压下而动荡。信仰所带来的信念、夙愿以及法则,是Doss在反对的声音中坚持自我意志方向。

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

——萨特(Jean-Paul Sartre)

Doss完全可以拿起那根不到五公斤重的棍子,哪怕只是比划比划,后面一切的阻碍都将不复存在。这是我的想法,我甚至觉得他会这样做,到了战场上你依然可以选择放下枪支,坚持自己不使用枪支,不杀人的信仰。这是我和Doss的区别。

当全世界站在你的对立面与你为敌,你会妥协吗?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一种明朗的、亘古不变生存方式,我们也不能在结果出现前就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行动方向。在困难面前,在阻碍面前,最好在不能撼动的世界面前,质疑自己妥协世界就成了我们轻松逃窜的出口。

从小就宣扬着环游世界的A,至今连工作的选择都被父母局限在自家方圆20公里内;不停追寻着自己电影梦的B,却悄无声息地在一家地产公司干起了销售;跟大学女友相恋4年的C,终于因为对方提出无法满足的要求而分手。

“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他们会做比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然后埋怨。”不论你活到哪个年纪,有着怎样的阅历,只要我们愿意,总能找出些理由让我们好过一点,避免直面内心的煎熬。

Doss只要拿那根火棍子,他就能够在军队中安然立足,能够顺利的迎娶到未婚妻,一切会更为顺利地度过。可在禁闭室中,Doss啜着热泪对未婚妻说:“如果连信仰都没有了,我无法想象还能怎么活着”。

在很多时候,选择并不可怕,选择错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并不去选择。选择的过程和发展能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逃避并不能使自己挣脱命运。

当你能自己破解游戏谜题或是衡量出陈伟霆帅还是谢霆锋帅的时候,你就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选择能力,这种情况下你早已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信仰,或者说是人生的意义。对美食的疯狂、对画派的执着、对旅行的坚持,这些都能成为你的信仰,或许不会伴你终生,可至少在一个人生阶段,它能像夜空里的启明星一般指引着我们人生旅途方向,使得我们成为世界上独特的存在。

等到我们弥留之际,回顾这一生,能安心说,我已经很好地度过了这一生了。

哪怕是差不离的安慰自己。

谈娱深喉|当全世界与你为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