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東臺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幸福東臺按 】

【一口西瓜汁引出的稿 】(香港大公報 陳旻)去東臺是為採訪甜葉菊。午餐時,服務員拿來西瓜汁,我說“我不喝鮮榨果汁”,他們說“東臺的西瓜很好,一定要品嚐一下。”對於西瓜的好壞,我從來沒有概念。盛情之下,不再推辭。

果然,第一口西瓜汁入口,猛一驚!這才知道,原來東臺西瓜早就聞名全國。再細說,又知道了,東臺人都很不容易吃到東臺的西瓜,因為這些高品質西瓜大都是高價賣給高端客戶的。

很好奇這些西瓜的由來。於是,就臨時增加了採訪,有了這篇稿。

改變瓜農種植思維 去中間商定向銷售

新產業鏈助東臺西瓜賣靚價

“供不應求!”江蘇東臺市諾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鵬不停地用手機打著電話,他一臉焦灼地說:“我都快被紙箱逼瘋了!”“九米六的車箱,一車載18噸西瓜,現每天有35至50車,發往全國各地的銷售點。紙箱卻來不及生產,我們的紙箱用量太大,東臺三家紙箱廠全部開工都來不及做。”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圖:許鵬(左一)、劉文明(右二)、何專成(右一)三方創立將田間瓜農與消費者直接“綁定”的西瓜種、供、銷一條龍新業態/受訪者供圖

位於江蘇省的東臺市,西瓜種植規模居江蘇第一、內地前列。今年東臺西瓜種植面積28萬畝,年產量突破百萬噸,產值逾30億元(人民幣,下同)。自5月1日起,平均每天發送630噸至900噸東臺西瓜到全國各地,其中72噸“全美4K”直供香港。

“全美4K”供港受歡迎

今年45歲的許鵬曾經是江蘇省東臺市種子公司蔬菜分公司負責人,專長於種苗培育。1999年,許鵬創建東臺華盛種苗公司,與臺灣農友種苗、臺灣中天公司三方合資,在東臺沿海農場租地90畝,培育優質瓜苗。

許鵬說,傳統瓜農因無目標銷售,選擇種植品種時只能“瞎碰”,“首先選擇產量,要高產;第二選擇好種,要抗病、好生產;第三才會考慮到好吃。而反過來,消費者是不管瓜農的產量,好吃第一。”

“我就向瓜農建議:第一是好吃,第二是好種,第三是產量。”他自問自答:“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就必須讓市場價格做引導。”他堅信,“瓜農的思想不改變,就出不來好瓜。比如,以前是產一萬斤瓜賣5毛錢一斤,現在我讓你產5000斤瓜賣兩元錢一斤,收入相差整整一倍,瓜農自然就覺得產量不在第一位了。”

自2011年起,許鵬嘗試著培育高品質西瓜,差異化市場銷售,改變當地瓜農追求產量的西瓜種植思維。他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全世界西瓜新品種,進行標準化種植實驗,篩選、引種出集耐儲耐運、皮薄甜度高、口感佳等優勢於一身的“全美4K”。

收購價超普通瓜兩倍

好吃的西瓜迅速受到市場關注,漸漸地,多個內地果品批發公司找上門來,質優價高,瓜農嚐到甜頭,“路越走越寬”。從事果品批發近30年的何專成稱,東臺瓜農依託市場需求按訂單種植他們提供的種苗,種出的西瓜全部按普通市場價的3倍以上收購,瓜農種一畝地西瓜的純利潤達到8000元至1萬元。“去年跟我們合作的東臺瓜農,買車買房。”

何專成所供職的深圳百果園有3000多個銷售網點,“我們把農民與消費者捆綁,種瓜、賣瓜的,從地頭到超市,沒有通過一箇中間商。我們賣到超市什麼價格,瓜農都知曉。大家都在同一個全開放平臺上,瓜農就能種出很高品質的西瓜,因為他們知道好瓜能賣出好價。”

“好的產品進入好的渠道,賣出合理的高價,獲得高收益,讓瓜農成為既掙錢又體面的職業,是我們這個小圈子的目標和理想。”許鵬的看法,何專成十分贊同:“銷售端對生產端支撐力度很大,只有讓生產端獲利,讓瓜農掙到錢了,才能生產出高品質西瓜。如果瓜農都吃不好、穿不暖,哪有精力來給你種好瓜?”

劉文明所在的深圳金津農產品有限公司,於去年8月與深圳百果園合作成立廣東金津果業。他們設在香港的店舖位於油麻地批發市場一號攤位。劉文明說,東臺西瓜供應香港已有4年,平均一斤賣8港元左右,因為品質優,常常一上架就被搶購。

九十年代“甜透大半個上海”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東臺種植西瓜30年,多達35個品種”,說起東臺西瓜的種植歷史,三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蘇恆山如數家珍。

“東臺三倉鎮官苴村是東臺西瓜的發源地。”1990年初,內地仍是計劃經濟,在三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任技術員的蘇恆山,發現官苴村村民7組有十幾個農民,偷偷地在棉花地裡套種西瓜,“當時上級下達任務要求農民必須種棉花。”那些農民悄悄到市場賣西瓜,發現“種一畝西瓜的收入要抵10畝棉花的收入。”

蘇恆山說,農民嚐到甜頭後就更不想種棉花了。“政府下達棉花任務,他們就偷偷地種西瓜。我們下去檢查,他們把西瓜偷偷種在棉田的中間,周圍種著棉花。待我們檢查過後,農民把棉花拔掉種上西瓜,導致棉花任務幾年都完不成。”

當時的鎮黨委書記聽取了蘇恆山的彙報後,決定放手讓農民種西瓜。1994年,大面積種植西瓜的官苴村因為生產結構調整的先行,一躍成為全鎮仿效的典型,瓜田成為觀摩交流的現場會會場。至1995年,三倉鎮31個村都在種植西瓜。

蘇恆山回憶道,90年代初,鎮上交通不便,瓜農是用自行車拖著瓜去賣,後來用手扶拖拉機拉到周圍鄉鎮去賣,最遠賣到毗鄰的南通。而在1995年之後,各地西瓜經紀人的湧來,使得大部分瓜農足不出戶在田頭就能賣掉瓜。

1996年,上海滬西市場和山華水果批發市場為了獲得貨源,專門到三倉鎮請瓜農吃飯,蘇恆山記得,“參加會議的農戶,一戶送一塊手錶。還請我們瓜農到上海去旅遊。”當年,上海《解放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東臺西瓜甜透大半個上海》新聞,“這篇文章使我們東臺西瓜在上海市場打響了!從那時起,我們東臺西瓜有名氣了。”

東臺市蔬菜栽培技術指導站站長、東臺西瓜協會會長薛瑞祥表示,栽培西瓜技術性很強,當地農民經過30年的種植積累,不斷吸收先進技術,形成一套獨有的生產技術規程,“外地西瓜要跟東臺西瓜競爭,是件不容易的事。”

赴緬甸老撾種瓜 全年供應不斷檔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圖:東臺是“中國西瓜之鄉”/受訪者供圖

“東臺的全美4K,我們準備全球種,要跟著太陽跑。”廣東金津果業總經理劉文明笑著說:“在內地種瓜,供應兩個月就沒瓜了,誰也沒法做。”而老撾、緬甸的緯度、光照和溫度適合西瓜生產,“我們在9月份過去,10月份開始種,春節前便可採瓜。”

2015年9月,劉文明和東臺市諾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鵬在緬甸租種了千餘畝東臺“全美4K”西瓜。2016年8月,他們赴老撾新租3000餘畝地,建大棚,種植“全美4K”等東臺高品質西瓜。

老撾土地租賃價格和人工便宜,劉文明請來雲南傣族人做翻譯,許鵬從東臺帶去技術人員指導和培訓僱請的當地農民具體種植,收穫的西瓜可在當地銷售,也可回國賣。“我們的西瓜因口感好、品質高,在海外市場競爭力強,特別好賣。”

劉文明去年赴意大利考察農業合作,當地問他“你們公司能不能到這裡來種西瓜?我們幫你銷3個國家。”意大利方面合作的熱情,直接推升了許鵬、劉文明和何專成他的事業目標。劉文明說:“我們要把中國西瓜推向世界”。

何專成補充道,他們平臺的最新口號是“讓世界愛上中國好西瓜。”同時實現全年向海內外市場輸送10個月的西瓜不斷檔。

踩壓不裂的“全美4K”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在江蘇省東臺市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一個品名為“全美4K”的橢圓形花皮西瓜,被標明“體重80公斤成年人站在上面不易開裂”。鹽城市民王連高卻偏不信,執意以身試瓜。當他真的穩穩站上這個西瓜上時,瓜皮不可思議的堅固令他連連驚歎。東臺市諾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鵬解釋道,農產品進入銷售前的大量損耗常出現於物流儲運中,而不破不裂的“全美4K”可以大幅降低這方面的損耗。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大公報》1902年創刊,是目前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也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在全球華人地區備受推崇。《大公報》是聯合國推選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報紙之一。它是唯一獲得美國密蘇里新聞榮譽獎章的中文報紙,全亞洲獲此殊榮的也只有兩家。

《大公報》大公報定位於愛國愛港的“精英報”,面向政商界、專業界、文化界、教育界等精英人群,發行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長期固定訂閱的高端讀者,成為中國各級政府、企業面向海外傳播的強力平臺、展示發展風采、招商融資引才的重要窗口,被香港前任特首梁振英稱之為“內地和香港的超級聯繫人”。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一口东台西瓜汁引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