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民:堅守傳統技藝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高庆民:坚守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今年65歲的高慶民自爺爺那一輩就會打鐵,父親高錫坤接受過高等教育,學的是材料與熱處理相關專業。他的父親知道歷史上棠溪寶劍的地位,鍛造一把能夠吹毛斷髮的棠溪劍,是他的心願。高慶民從六歲就跟著父親學習簡單的劍藝技術了,10歲時就成了父親很得力的助手,在經歷了千辛萬苦和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在86年秋天的一個晚上研製成功了棠溪劍。

高庆民:坚守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高庆民:坚守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棠溪寶劍承襲了古代傳統技藝,歷經千錘百煉,經過傳統制作工藝進行金屬改性,使棠溪寶劍具備“強、韌、硬、彈”四大特點,硬可斬釘截鐵,韌可彎曲120度不斷裂不變形,光鑑寒霜,靈氣逼人,多次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全國發明金獎、全國專利金獎、全國新產品特別金獎等200多項省部級以上大獎。製作一把棠溪寶劍需要369道工序,如果是製作一把高檔的棠溪寶劍需要十大工種666道工序,並且每一種高檔寶劍都有它獨特的個性和特色。

高庆民:坚守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今年54歲的張耀廣,已經跟隨高慶民制劍20多年,算是高慶民的幾個老徒弟之一。雖然鑄劍的部分環節已經可以用機器替代,但手工制劍的技藝,如今仍被保留並實踐著。

張耀廣說:“我在這裡將近26年了,在高總的不斷鞭策和技術的指導下掌握了鍛打技術、熱處理技術、手工研磨機器操作、電焊、銅焊、氧氣焊等,我跟高總只是師徒關係,他把這個技術毫無保留地交給我傳給我,我會把這個技術一直的傳承下去。”

高慶民工廠裡的鑄劍師傅,最年輕的三十多歲,年紀大的五六十歲。對於手藝的傳承,高慶民認為,棠溪寶劍不僅是他和父親兩代人辛苦研發的製作技藝,更是國家的一個重要文化遺產,應當將其發揚和傳承下去。

高庆民:坚守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高慶民說:“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匠人而已,國家給了我們這麼高的榮譽和社會地位。我們要把傳承下來的藝術的結晶、智慧的結晶世世代代傳下去,同時我們要把這些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把它變成真真實實的高檔藝術品和人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