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品的一些真相,也许有的不需要扔

过期药品分两种。

一种是超过药品包装上标注的过期时间。

另一种是因为打开包装后,药品的保质期缩短。比如大部分的眼药水,打开后,使用不能超过4周。胰岛素打开后常温保存,使用不能超过4周。鲑鱼降钙素等鼻喷剂,打开后,使用不能超过4周。

目前倡导的对于过期药品的处理,基本上认为必须放弃使用。

1、对于家庭过期药品,应该像回收废旧电池一样,纳入专门的收集销毁系统。北京市药品回收专线:63324821。 2、片剂、丸剂、胶囊剂型的药品,应先用纸包好,再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 3、滴眼液、外用药水、口服液等液体制剂的药品,应在彼此不混杂的情况下,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 4、软膏制剂药品,应将药膏从容器中挤出,收集在信封内,封好后丢弃; 5、喷雾剂类药品应在户外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在避免接触明火的条件下,彻底排空; 6、针剂、水剂类注射药品切勿擅自开启,应连同其完整外包装一起,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

药品的有效期是如何确定的?

通过科学试验确定药物的有效期,基本程序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影响因素试验,看看药物在光照、高温、高湿等哪个条件下最容易变质,为贮存条件等方面的确定提供依据;加速试验,选择一个较为极端的条件下(一般选择温度40℃±2℃、湿度RH75%±5%)进行 6个月的考察,看看药品的质量是否有变化;长期试验,是指把药品长期放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药品,看看药品在多长的时间内能保证质量。做完上面三个试验,可以初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但是这个有效期需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方能生效。目前,我国药品的有效期基本都在1-5年,以2-3年的居多。但事实上有的药品可能放置了30年也没有失效,这跟药物的结构、储存环境、使用方法密切相关。

什么样的药物容易失效?

①对温度敏感的药物。这类药物说明书上有明确的温度限制,如冰箱冷藏或者冷处放置。

②对氧气敏感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密闭包装,为冲真空状态或者填充惰性气体如氮气等。

③对湿度敏感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密闭包装,且包装盒里含有干燥剂。

④对光线敏感的药物。这类药物容易见光分解。通常包装为遮光材料,如铝箔或黑色塑料袋等。如:维生素C、维生素D、鱼肝油、喹诺酮类的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⑤易挥发药物。如制剂中为了增加药物溶解度,含有一定量乙醇的药物。

对于最常见的片剂、胶囊剂,即时没有过期,发现以下情况,也不能服用。

发现药片有受潮粘连、松片膨大、变形、裂片以及糖衣片变色或严重斑点、变花发霉等不可使用。如发现酵母片发霉生虫,维生素C片氧化变色,阿斯匹林片遇潮后有醋酸的酸味,不可使用。还有一些些中成药如舒筋活血片吸潮后变棕褐色,药片松散、粘连不宜使用。

换言之,如果一个药物的结构比较稳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相对而言,药效受时间的影响会很小。而其实这样的药也很多。

所以并非所有药品过期后都必须销毁。有的药品过期后还可作为动物用药或花草用药,但必须咨询有关专家,执行相应程序,以免出现意外。还有的朋友留言说,我吃了过期药仍然管用啊。为什么要扔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国外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2000年,美国医学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中写道,许多药物的保质期似乎比“过期日期”长得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更高的药品成本,并且可能减少了病人对必需药物的使用”。援引联邦政府的推广计划,AMA致信FDA,美国药典会制定药物标准,PhRMA要求重新检查有效期。

2006年的一项对122种药物进行的研究显示,每次大量测试时,三分之二的过期药物是稳定的。根据“药物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他们的有效期平均延长了四年以上。

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受阻,原因之一是,如果制药商被迫延长药品到期日期,可能会使得生产某些药物无法盈利,从而减少获取或提高价格。

目前正有人致力于降低药物成本的研究,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公开明确的数据结果。把好药扔掉确实是一种浪费,我们期待这样的研究能够加快进程。

作为一个佛系药师,我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阐述一些事实,去让大家获得更多的益处!但是由于药品性质特殊,建议大家还是要咨询专业人士,有的药物超过有效期可能会产生毒性物质,对于非专业人士,擅自服用,非常危险。

过期药品的一些真相,也许有的不需要扔

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7/07/18/537257884/that-drug-expiration-date-may-be-more-myth-than-fa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