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每一次去果園採摘葡萄或者吃葡萄前,總能想起顧城寫過的詩《我仰望過這裡的葡萄》:“我仰望過這裡的葡萄,我的牙齒一粒粒發亮。我的鞦韆一次次在空中散開我的額心碰到太陽,我一生都在愛那個秋天那個綠色和紫色的默想。涼涼的傍晚在葉縫裡吹氣,薄薄的日子上有一層甜霜。”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總是莫名的相信,有美好的文字相伴,葡萄會變得更甜,如同經歷過天天洗澡、天天聽音樂的豬,比普通豬身上的肉要好吃。

這是一種執念,與生俱來的。

那麼甘甜的葡萄,敢問來自何方

對於任何一種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我都有一種探知慾,想釐清它的來龍去脈。比如今天要說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查閱相關資料得知:“我們今天常吃的葡萄,不論產地,在分類學上都被稱為歐洲葡萄,起源於高加索、裡海地區,至少已經有6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歐洲葡萄大約是在3000年前傳入我國北疆伊犁河流域,然後向東延伸,之後越過天山,傳入塔里木盆地,並沿著絲綢之路進入內地。然後在長安形成中心,並進一步向南、向東擴展。後來,17世紀歐洲葡萄傳到北美洲後,與當地一個野生品種雜交,誕生了大量新的品種,反而又向歐洲傳播。這些品種在19世紀又從海陸傳入我國。”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可以說,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今天的葡萄。不過,說到葡萄傳入我國,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張騫。沒錯,就是那個“鑿空”西域的張騫。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張騫歸國後,在介紹大宛國情時著意提及這裡出產的汗血馬,引起了漢武帝的極大興趣,於是開始派遣使臣持重金求購。而葡萄種子,在這個時候只是作為汗血馬的添頭,被帶到長安。漢武帝將其種植於離宮別館,於是關中乃至整個中原才有了葡萄。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對於一個不喝酒的人來說,相比於葡萄酒,我還是更喜歡吃葡萄,尤其是剛從果園裡現摘的巨玫瑰和夏黑,超級甜。吃了一顆,還想再吃下一顆,根本停不下來。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果園主人說,他們果園裡的葡萄不用農藥,絕對是綠色無公害的。吃葡萄不要吐葡萄皮,尤其是黑色的皮,含有有機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這兩個品種的葡萄批發價十七元,等到了北京超市就變成三十五元一斤了。嚇得我趕緊多吃了兩個,還不吐皮。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在外人的眼裡,只知道曹妃甸有得天獨厚的溼地資源。其實,曹妃甸的農業資源更是豐富,盛產稻米、果蔬、海淡水產品,被讚譽為“河北大米之鄉”、“中國河蟹之鄉”。葡萄、梨、櫻桃、蘋果、西紅柿、火龍果等生態農業,也是碩果累累。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在曹妃甸創新農業生態園裡邊,巨玫瑰、夏黑等品種的葡撻等掛滿枝頭,人們可以在這裡採摘,品嚐到綠色無公害的新鮮瓜果蔬菜,享受採摘帶來的無窮樂趣。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創新農業生態園裡建有日光溫室、葡萄長廊、果品種植和農事體驗(含休閒垂釣、瓜果採摘)等項目。還計劃增添拓展訓練等項目,增加旅遊元素,設置雕塑小品,可供遊人在農事體驗之餘休息、度假。同時,組織兒童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體驗農田中的工作,自己種菜和採摘水果。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創新農業生態園僅僅是曹妃甸農業園區建設的一個縮影,區內還建有多個垂釣園、生態園、採摘園等供遊人垂釣、採摘與欣賞。由魚塘、稻田、鹽田、草甸、海灘、野生動植物等多種自然生態要素組成的曹妃甸現代農業區,向喜歡和前往曹妃甸的人們,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美麗田園風光畫作。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對於葡萄的喜愛和暢想,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的描述甚是貼切:“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要想知道它是酸還是甜,還得親自採摘並親口品嚐。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看著同行的兩個小朋友在葡萄架下看著葡萄的表情,那顆蒼老的心突然又迸發出很多思緒,一如很喜歡的臺灣女作家簡媜所言: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好在,看著滿園飄著成熟和甘甜味道的葡萄,還可以像顧城一樣暢想著美好:“青青的野葡萄,淡黃的小月亮。媽媽發愁了,怎麼做果醬?我說:別加糖,在早晨的籬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

如果顧城還活著,他也會仰望這裡的葡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