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院落“罗管家”24小时待机

62岁的罗培林家住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华兴街社区,从1988年修建华新大院时起她就住进了这个院子,是院里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户之一。30年来,她经历了院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因此被选为院委会主任。富有责任心的她时刻为院落着想,不仅在暴雨中疏通堵塞的管道,手机也一直24小时待机随时准备出门解决问题和纠纷,成了院子名符其实的大管家。

社区院落“罗管家”24小时待机

罗培林到邻居家中了解情况

手机24小时待机 凌晨也会下楼解决纠纷

“要说院委会的工作,无非就是邻里家常的事情。我最开始时觉得简单,到了后来才觉得不易。”罗培林说道。在接受院委会主任的工作后,罗培林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从早晨6点钟起床为家人做早饭,到晚上11点左右睡觉,这期间没有多少空闲时间,而且,这充实的一天全是在这个仅有96户人家的华新大院里度过的。

除了白天和晚上,有时到了凌晨,罗培林还要下楼去调解邻里纠纷。由于华新大院面积不大,出入道路呈L型,在院落改造后,在必须保证道路可以通车的情况下,车位就显得尤为紧张。“一条道就那么大,车子肯定比车位多。”罗培林介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开车半夜归来时发现没车位,门卫不让停进去时与其大声争吵,闹得邻里们睡不好觉。对此,居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罗培林。“有时候是晚上12点,有时候是凌晨两三点,我的手机是24小时待机的,只要居民们有问题,直接给我打电话,我肯定会努力帮助解决问题。”罗培林回忆道。虽然纠纷时有发生,但当罗培林出面后,大家都会慢慢变得心平气和,而且她还定期开展院落会议,将院落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与居民们达成共识。虽然罗培林已经退休了,但每天24小时的待机服务比上班时轻松不了多少。

社区院落“罗管家”24小时待机

罗培林展示自己所获奖状

暴雨之夜疏通排水管 检查排水系统成日常工作

罗培林说,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下雨了。2017年夏天的一天,成都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夜间由于排水管道出现问题,导致部分地方堵塞,使得部分路面积水超过了轮胎。“我们院子从大门进来后是个下坡,外面的排水管道帮不上忙。”罗培林描述道,看到如此突发的情况,她二话不说就跑到楼下。当时水已没到了膝盖位置,要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很快,社区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帮助疏通排水管道。罗培林兴奋地说:“幸好有社区和街道的人来帮忙,仅靠我们肯定不能弄得这么顺利,这一个院子的车子可能就废了。”

但是从此之后,她便特别害怕下雨天,白天还好,到了晚上,稍微听到窗外有雨水打在窗沿的声音时,她便会从睡梦中惊醒。“这种事情谁能确定什么时候来呢?稍有不慎,邻居们的财产就会受到严重损失。”罗培林说道,为此,她每天的日常工作就多加了检查排水系统这一项,并且把手电筒放在床边,时刻准备着在夜晚看清雨天路面的情况。

院落改造后开收物业费 精打细算为居民着想

华新大院经过改造后,这个老旧院落就开始收取物业费了。“最开始时的工作相当难做,因为以前并不需要交这笔钱。”罗培林说。对此,她与其他院委会成员一起研究,并挨家挨户敲门拜访,期间罗培林的腰已受伤,可她还是坚持与居民们面对面把事情讲清楚,最终说动了邻居们缴纳物业费。“以前本来每家要交10块的清洁费和3元的代缴电费钱,现在,我们商议每家按4角钱/平米收取物业费,其中就包含了这13块钱,像我家这样一室一厅的才20多块。”罗培林介绍道。

有了充足的物业费,华新大院终于也请到了门卫守门,罗培林还利用物业费的结余给院子买了长椅方便居民在院中休息。2017年年底时,院委会花了近10000元为院落住户送上了米和油,物业费用透明化,让院落的居民们也非常放心。“物管费是一个季度公布一次账的,在2018年,我们决定缩减物管费,比如一室一厅的以前20多元,我们就去掉零头,只收20元了。”罗培林说道。她同时表示,居民们现在在这个院子里住得这么舒适,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街道与社区的帮助,如果不进行院落改造,华新大院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舒心的环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