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柜如何实现“又快又好”?

在资本的诱惑下,这无疑是一个拼命往风口概念揩油的时代。共享经济在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带动下,成为了2017年能与人工智能并驾齐驱的概念。最终在层出不穷地共享玩法中跑出来的有四个,单车、充电宝、抓娃娃机和无人货架。

而其中,还能与新零售概念沾边的当属无人货架,即便和共享单车一样,当时候的盈利模式基本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末,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屡创融资新高。

然而,与共享单车的困境类似,准入门槛不高竞争非常激烈,维护成本大大超出预期,盈利模式还不成熟导致无人货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从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变成了裁员消息频出的是非地。

即便如此,有关报告依然指出无人零售市场广阔,必将是未来新零售重要的一环。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22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市场规模接近万亿,两者对比17年都是具备数十倍的增长空间。

风口依然是风口,但或许无人货架的共享经济理念需要褪去,随之替代的应该是新零售的概念,而背后的重点变化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物流来解决当前业务的痛点和进一步提升购买体验。

参透了这个道理的,除了与和阿里传出绯闻嗷嗷待哺的猩便利,当数极其擅长抓潮流给自己贴热门标签的每日优鲜。这一次,他们抓住了新技术驱动新无人货柜的升级点。

无人货柜如何实现“又快又好”?

商业模式的升级

无人货柜,实际上是零售场景的延展,或者直白点说,是把便利店直接搬到了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目标人群应当和便利店行程一定程度的错位,瞄准具有较强消费力但需要长时间待在某个场景的人群,白领群体是典型代表,因此其核心提供的价值应该是“多快好省”中的“快和好”。

从营销经典的4P理论来看,它的产品由于空间限制并不能做到多,因而必须往精的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满足供给不同场景下最高频消费的商品,最终形态必然是“千人千柜”。

价格并不是它所具备的优势,因为需要高频人力进行上门补货,且某些特定场景的货架租金成本堪比一家零售店铺租,还有设备维护成本……当然,价格不必要成为无人货架的优势,它的竞争力应当体现在通话提供其他价值来提升商品溢价。

渠道是核心的价值也是竞争最大的突破点,如何围绕“快”让客户最短时间购买到想要的商品是其区别于外卖、门店零售的优势点。在供货渠道上,如何合理安排人力进行区域管理保证供货速度需要重点思考,尤其对于新鲜食物;而在销售渠道上,由于进入不同场景靠近客户这一环可做的并不多,能提升速度的只有优化购买环节,尽可能做到操作少操作快而达到“无感购物”的畅快体感。

促销的策略虽然是目前众多社交电商新贵的核心手段,甚至把活动沉淀成产品功能,拼多多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虽然无人货架其实本质上已经是刚需高频的产品,而且距离潜在消费者很近,不必要通过促销手段来进行拉新和转化,毕竟大部分商品也已经是低额的,如果还花大量成本做促销将容易导致亏本。

新零售究竟是什么?可能这可以是一个讨论三天三夜的概念。对我的简单理解来说,其实就是用新的技术去把消费者的某些潜在需求极致地、差异化去满足,这也是互联网产品教会我们的玩法。

综上所述,从“共享”到“新零售”,无人货柜2.0比起无人货架1.0模式的升级不应该只是售卖机器的变化,而是商业模式的升级,极致地去满足上述“快”和“好”的需求。

无人货柜如何实现“又快又好”?

终究是数据之争

经过大半年的激烈竞争,似乎无人货架市场的走势又回到熟悉的配方,猩便利被盛传即将得到阿里的接盘并且将会与饿了么旗下的e点便利融合,而另一边厢新鲜零售其中一员猛将腾讯阵营的每日优鲜也高调推出他们的新便利购智能货柜,号称能实现“无感购物”,背靠阿里腾讯的玩家们之战似乎一触即发。

如上文所述,如果说当下要分胜负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满足“快”和“好”的需求,那么两大玩家似乎都各有优势。

每日优鲜的“无感购物”基于视觉识别技术,据称这项技术对比目前主流的采用RFID标签、重力感应的货柜来说,优势在于更低的成本以及对非标准商品的识别,这不单止能满足10秒内完成购物的畅快体验需求,同时也能把其擅长的新鲜商品(尤其水果)搬到办公室里,这将是一个具备不错增量潜力的品类。

而猩便利所得到阿里生态的赋能,那么优势必然在于场景覆盖和补货环节上(可充分利用菜鸟和饿了么的物流资源),而与支付宝的深度合作相信也能进一步提升购买的效率,其劣势可能在于没有像每日优鲜那般具有差异化的自营商品。

除了以上两者当下的优劣以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大数据的获取和应用,在腾讯云和阿里云的支持下两家是否能或者谁先能成为“千人千柜”的玩家,说不定将具备把对手甩到身后的筹码。这一战,值得拭目以待。

无人货柜如何实现“又快又好”?

一些有价值的资讯,一些有思考的感悟

这里没有一本正经的理想讨论

只有前进路上那一点鸡毛蒜皮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