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省考面试热点—“低价游”为何屡禁不止?

2018省考面试热点—“低价游”为何屡禁不止?

热点概述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全国旅游市场运行平稳,广大游客假日获得感、幸福感充实,出行也更有保障。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出游市场火爆,多地旅游部门都在加强旅游业发展统筹联动,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未来旅游综合联动治理的效果将愈发明显,全域旅游保障体系也将从机制创新层面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火热的背后,云南旅游强制消费仍时有发生、甚至泰国旅游团不堪导游威胁上演深夜“大逃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在国内外引发广泛的舆论关注,一时之间,对于旅游市场规范性的讨论甚嚣尘上。

模拟题

参考答案

无论是云南饱受诟病的低价团、强迫购物,还是最近引发关注的泰国低价团不堪导游威胁、侮辱,上演连夜“逃亡”夜奔回国,都让火热的中国旅游市场蒙上灰尘,也暴露出旅游市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低价游”的出现,固然与我国旅游市场的繁盛发展密切相关,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成为各个地方城市推广、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如火如荼的市场也从侧面凸显出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卓有成效。但是,当旅游从“奢侈消费”转变为“刚需消费”时,一方面群众有“物美价廉”的需求,当直接支付的价格较低,却能实现旅游需要时,群众亦会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商家推广“低价游”,贴本赚吆喝显然不符合商业市场的发展规律,自然商家出于利益考虑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从其他消费的地方赚取利润,强制购物随之产生。然而,商家以低价之名,行高价消费之实,无论是对游客还是对旅游市场都有莫大的伤害。深入来分析,导致“低价游”频发的原因具体来说:

第一,“低价团”的出现在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还不够规范,管理不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全落实。旅游行业监管较难也是客观事实。游客购买观光服务,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贪便宜心理、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心理、怕麻烦心理,等等,客观上鼓励了这个行业的经营者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即便完全不合法也鲜有被追究;就算偶受处罚,与其长期违法违规经营所获得的利益相比,也大多微不足道。

第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时间处于盲目扩张式的低水平状态。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老龄化日益逼近,因各种原因提早退出职场的人太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低水平的旅游大军中了。因此这块市场日益庞大,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目标的各种粗放经营模式遍布全国。

可见,“低价游”先设套后坑人,伤害了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毁了地区形象。治理旅游乱象,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管,对涉嫌违法的经营者严厉打击,从根本上彻底斩断其利益链,让违法行为得不偿失。同时,作为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自觉抵制非法低价游,须知:天上掉馅饼,不是圈套就是陷阱。所以,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需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彰显法治监管的效果。继去年“四季行动”之后,旅游市场相继掀起一轮轮整治风暴,重点查处“黑社”“黑车”“黑导”,对各类违法违规事件保持高压态势。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局旅游分局等,打造出“1+3+N”模式,从过去单一管理体制过渡到综合管理体制。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派出多个督查组,分别奔赴江西、陕西等地指导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敦促当地规范旅游市场,促进良性发展。

第二,严整旅游乱象必须要打“持久战”。虽然原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没有了,但一些问题如今转移到了“地下”,因此,还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不定期巡查、督查,采取专项整治行动,肃清旅游市场的恶习。另一方面,随着相关违规行为发生变化,治理手段也要紧跟变化。旅游低价团暗藏的种种玄机,显然是部分旅行社应对治理的对策。治理措施唯有紧跟变化,或者有预见性设防,或者形成完整“包围圈”,才有望不给旅行社和导游变相操作空间。

第三,及时倾听反馈,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在旅游热门区域设点进行现场投诉处理。充分发挥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的作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及时受理处置了群众投诉的涉旅问题,真正让游客现场遇纠纷、现场就地解决。例如黄山风景区、湖南醴陵等地则把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和旅游巡回法庭“搬”到了景区和乡镇;四川也在峨眉山景区、乐山大佛景区等7地设立了工商旅游分局。再入张家界还在各景区景点建立起涵盖武警、安监、消防等执法队伍的紧急救援系统,强化对不同警种执法队伍的旅游业务培训,在旅游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开展执法保障,各个部门和游客反映良好。

 总而言之,层出不穷、似曾相识的旅游乱象消息,不能再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占据我们的视听。因为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所期待换得的幸福感,会这样被消解殆尽。因此上,从全国范围内整个旅游行业管理的角度看,针对全行业现状,采取有力措施,制定集约化发展策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集中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引导全行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效益,乃当务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