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大家都知道現今中國足球踢的是怎麼回事,翻來歷史潮流,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古代“足球”的始祖是高俅,(因為高俅太出名了吧)如果認認真真的去查找古代“足球”的始源時期,大家一定會驚呆的!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等。

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

(此文關於“足球”發展時期順序從後往前推進)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清朝――清中葉

清代對於有關“蹴鞠”記載基本上是寥寥無幾,滿族曾經把“蹴鞠”和滑冰活動結合在一起出現了“冰上蹙鞠”活動,風靡一時。

清中葉時期,由於西方足球文化的流入,“蹴鞠”這一活動逐漸被西方足球所替代,漸漸的成為了現在的足球。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明朝時期

明朝時期,蹴鞠還在流行與社會,設有專業蹴鞠“女藝人”據《太平清話》記載:“國初,彭氏雲秀,以女流清芬,挾是技(踢球)遊江湖。

(可見上海博物館《仕女圖》)

《明史》上記載,擁兵三吳、稱兵割據的吳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每出師,不問軍事,輒攜樗蒲(一種賭具)、蹴鞠,擁婦女酣宴。”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遼金元時期

遼金元時蹴鞠是朝廷節慶的節目之一,“皇帝生辰,樂次。……酒六行,箏獨彈,築球。”

金元時大戲曲家關漢卿在《不伏老》的散曲中,自述平生喜愛地說:“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

元代無名的氏散曲表示:“見遊人車馬鬧,王孫爭蹴鞠。”說明蹴鞠在當時十分流行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宋朝

宋代從皇宮內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為樂。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便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與趙炅、趙普等人踢球的場面。

而高俅因《水滸傳》享譽海外,在施耐庵《水滸傳》中,高俅作為主要反派人物而廣為人知,他以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蹴鞠技術,被喜愛蹴毬的端王所賞識。所以大多數人視高俅為足球的祖師爺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唐朝

唐宋是蹴鞠文化發展的第二個高潮

蹴鞠從最初使用塞滿毛髮的實心球,唐代以後則出現充氣球。

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盡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門而無必。時也廣場春霽,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闐。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圓。”

球門

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說:“蹴毬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兩漢三國時期

兩漢三國時期,蹴鞠發展較快。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其後在《漢書》中多次出現,蹴鞠已發展成一種在民間廣為盛行的娛樂方式。而蹴鞠真正迎來快速發展並廣為流行的朝代,在兩漢和唐宋。

兩漢三國時期的蹴鞠以“娛樂”“表演”“競賽”“練兵”為核心活動。

有“康莊馳逐,窮巷踏鞠”,“上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的記載。

蹴鞠除象徵“兵勢”、有訓練武士的作用外,也用於豐富軍中生活,使戰士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情緒。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始於黃帝時期

四萬年前的許家窯文化遺址大量出現。石球最早是狩獵工具,原始社會後期出現了用腳踢的石球及鏤空的陶球。

明《太平清話》也記載:“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髮”。是說蹴鞠始於黃帝,開始用於軍事訓練。

戰國帛書有黃帝殺死蚩尤以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記載。

古代足球最早不是始於高俅,而且最早的稱呼也不是蹴鞠


蹴鞠始源及廢除

蹴鞠起源於黃帝時期,歷經千年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明清時期逐漸衰落,清代中期,隨著西方足球的傳入,蹴鞠這項運動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