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限塑令”肥了谁,为何越限越多?

到超市购物没有自带购物袋,你会花钱买塑料袋吗?到菜市场买菜,你会要求摊主免费提供塑料袋吗?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答案都是“会”。这就是“限塑令”实施10年后的现状。

现场

塑料袋无处不在

2007年12月31日,为遏制“白色污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其中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在宣武门附近的一家早点铺,有小笼包子、蒸饺、豆腐脑、油条,有赶时间的消费者要求打包带走,老板则会熟练地将塑料袋打包,遇到买豆腐脑的顾客,老板还会贴心地再套上一个塑料盒。

调查

“限塑”为何越限越多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旨在呼吁全球关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污染问题。恰逢今年也是中国推行“限塑令”十周年,然而,似乎只有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这一点在严格执行。

生产厂商:

生意更好买了几套房

“就是0.005毫米的我们现在都在做,需求量还很大”,李明说,这种超薄塑料袋主要是供应菜市场、早点摊。

十几年的塑料制品加工生意让李明的生活改变了不少,如今他已在省城购买了几套房产。

外卖快递:

快速崛起成消费“大户”

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限塑令开始实行到2016年,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平均每年节约87.5亿个。但据《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6年全国快递业塑料袋总使用量约147亿个,而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加起来远超节约下来的塑料袋。

去年,快递外卖塑料浪费和污染问题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时对于外卖行业巨大的塑料消耗有个形象的说法:按照每个餐盒平均6厘米高计算,每天所用餐盒摞起来足以从地球到国际空间站转3个半来回。

连锁超市:

一年塑料袋卖出五六千万元

“要说国家限塑令出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超市。”李明的工厂也给一些大型超市直接供货,他说,“限塑令前后,我给超市的供货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对于超市来说,原本是赠品的塑料袋变成为了商品。”

中国连锁协会前不久发布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的年销售额:华润万家1036.45亿元,康成投资(大润发)954亿,沃尔玛802.78亿,永辉超市654亿。可想而知,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塑料袋年销售额可能过亿元。

难点

缺乏成熟的替代品

“说实话,‘限塑令’为何限而未禁,一方面公众对塑料袋重复使用的概率非常低,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塑料袋替代品”,李明说,尽管目前市场也推出了可降解塑料袋、纸袋、无纺布购物袋等,但这些袋子一方面推广很难,另一方面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李明举例说,纯生物降解原料制作的购物袋,是以玉米秆、高粱秆、树干、树叶等植物为原料制成,但成本非常高,而且最佳使用寿命仅为一个月左右,后期会因风化而导致拉力不行而无法装东西。“你见过卖豆腐的吧,一块热豆腐卖给你,摊主使用的普通塑料袋大概为18×30厘米,对于他来说,其成本不过一两分钱,可是如果用纯生物降解塑料袋,同样大小的袋子对于摊主来说成本就是0.4元,而且热豆腐放进去,袋子遇热就破,根本没法用。”

制图 张存 J2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