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什么是“春秋笔法”?

润杨阆苑

相传孔子在整理《春秋》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周朝,试图把他的政治理想都寄托在这部史书当中去,因而“笔者笔,削则削”,后人对这种微言大义的记叙手法称之为春秋笔法。

《红楼梦》中对春秋笔法的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下从三处着眼分析之。

1.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秦氏去世,公公贾珍“哭得泪人一般”,治理丧事恣意奢华,不惜花重金买下上等棺材,曹公反而对身为丈夫的贾蓉着墨极少。 后人认为这暗示了秦可卿之死与贾珍脱不了干系,再结合第七回贾府老仆焦大的痛骂,“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不难猜测他们之间有私情。


因为贾珍是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对这段情节的描写遵循春秋笔法中的“诸所避讳”以及“为尊者讳”,因而原作者极有可能删掉了“秦可卿命丧天香楼”一章。

2.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在塑造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也运用了春秋笔法:

(秦钟)正在得趣,只见一人进来,将他二人按住,也不则声。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掌不住笑了,二人听声方知是宝玉。秦钟连忙起来,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倒不依,咱们就叫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地跑了。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



这段使人浮想联翩的不写之写也正是尚简用晦的表达。 结合柳湘莲所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再联系当时社会盛行的男风,我们可以猜测宝玉和秦钟有暧昧关系。

3.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这一回目中对贾琏夫妇闺房之事做了隐晦描写: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悄问奶子道:“姐儿睡中觉呢?也该请醒了。”奶子摇头儿。正说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以王熙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之理,假如用直笔写之,便没了趣味,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描述。

对春秋笔法的运用,使这部古典名著拥有无限阐释空间,吸引着一代代学人探幽索隐。


痴心娃娃看天下

想弄清《红楼梦》里暗含“春秋笔法”,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指在行文时对于材料选择上的取舍。“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书写历史时的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所创造,即在记叙的文字里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非通过议论性文字来表达。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或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主观看法,这种写法,就叫“春秋笔法”。

《红楼梦》的批语里出现“春秋字法”或“春秋笔法”多次,下面我来例举几处。


第一、在《红楼梦》第三回里有“贾政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弱济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按照封建社会官位制度,官职涉及国家公事,应该按一定程序选贤任能才对,可是在这里,官位是可以“谋”到的。显然,作者用了两个“谋”字,是在慨叹官场昏暗。所以脂砚斋连续针对两个“谋”字,均点明这是“《春秋》字法”。


第二,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里,宝钗在螃蟹宴上作了《螃蟹咏》一诗,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宝玉为何说宝钗的诗写的痛快?因为读出了宝钗《螃蟹咏》里“讽刺时事”的意味,宝钗是借蟹讥讽权贵,抨击贾雨村之流的赃官。其中“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意思是说,这些官们学习了《春秋》等儒家经典,其中精华没学到,反倒学到了行文的曲折、隐晦,并把它们发展为深藏不露、满腹阴谋诡计的官场作风。

宝钗把褒词贬用,把形容腹中有主见的“皮里春秋”,用来讽刺贾雨村之流的的虚伪和狡黠,所以她的诗才让宝玉等人感到酣畅淋漓,骂得痛快!


值得一提的是,后人在研究红楼时,包括“悟空问答”里的一些答主,在研究《红楼梦》和写红楼人物剖析时,会把小说中的某处冠以“春秋笔法”,然后按照自己的主观好恶,任意臧否书中人物,还自以为是地代替作者立言。

殊不知,这种恣意而为的解读,有时只是跟红楼原著唱反调而已,难免有以作者之褒为贬,以作者之贬为褒的情况。这种误读,对于他人正确理解《红楼梦》这部小说,能起到蒙蔽和混淆的作用!

举个例子,在《红楼梦》第八回介绍秦可卿时有这样的文字: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关于“性格风流”一词,脂本侧批也有“春秋字法”四字,后人研究时,有对“性格风流”四个字有各种过度解读,然后冠以“春秋字法”。

我倒以为,即使作者想通过“性格风流”来预示秦可卿日后和公公贾珍私通的丑闻,也是饱含了对秦可卿这一人物的同情和欣赏的,不一定就是一些人解读的“春秋笔法”下的对该人物的无情鞭挞。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打着《春秋》的幌子,臆想或判定小说中的某人物性格,或者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深心”,很可能只是以己之心度曹公之腹,这样其得出错误结论,就一点不奇怪了。

而这种错误,和“春秋笔法”本身无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