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買不到愛情,但能買到生活。

1

錢能買到婚姻,但買不到愛情。

錢能買到房子,卻買不到家庭。

這麼說說錢好像挺‘廢物’的,買到的都是‘空殼’。

但事實上錢能買到生活,不是‘廢物’也不是‘空殼’。

往往談錢傷感情都是因為沒有錢,一個人談起自己沒有的東西,不傷心才怪。

一個人所處的層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接觸什麼人、發生什麼事。

而改變這一切的都是通過學習和工作。

錢買不到愛情,但能買到生活。

不可否認很多人抱著讀書無用論的心態,認為學校裡能學到的東西很難帶到社會中或者實際生活中去。

這話只是對了一半,事實上雖然學校裡的知識可能在社會中並不會用到。

但知識、學歷,是一個人在社會中行走比不可少的敲門磚。

有知識的人,有能力的人,在進入社會的起點就比弱勢的一方高很多。

從而這類人往往能接觸到更好層次的人,做更高層次的事,賺更高層次的錢。

有人會說,‘憑什麼把人劃分三六九等?’

很遺憾,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更多的只是嘴裡的口號,沒事拿出來喊喊。

一個人的生活,

婚姻裡的生活,

家庭裡的生活,

生活中的經濟富裕與精神富裕,都是來自於錢。

明明你想吃回鍋肉卻吃了炒時蔬。

明明你想去電影院卻去了電腦前。

有時候所謂‘明明的改變’,僅僅只是因為窮而花費不起。而不是因為性價比或者其他。

有人說‘我的確買不起,但是我也並不想要啊。’

每個人的生活本質上都是貪婪和渴望的。

當你掙 5000 一個月,你可以分期買個手機。

當你掙 10000 一個月,你可以全款買個手機。

收入決定了層次,層次決定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當你月入 5000,你和她出去吃飯還要計算規劃。

當你月入 20000,你可以和她過上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生活。

錢買不到愛情、買不到愛情、買不到家庭,但能買到生活。讓你和你身邊的人生活的更好。

2

有一個小學同學,在老家鄉鎮上做著每月 3000 的工作。

3000,對於一個小鎮上的物價來說已經算高工資了。

他曾說:

掙那麼多錢幹什麼?猴累猴累的,你們月入 5000、月入 10000 的人和我有什麼區別?不都是月光族?

前幾年他婚後聊天說:

為什麼我感覺現在錢越來越不夠用?以前談戀愛的時候都沒這麼感覺,結婚後這種窮逼的感覺越發明顯。菜也沒漲價,煙也沒漲價。該花就花,該省就省。但卻越來越窮,這是為什麼?

錢買不到愛情,但能買到生活。

事實上很多人在應該打拼賺錢的時候選擇了相對安逸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錢?夠用就好!

而到婚後或者有了另一半後,他們會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

原本生活中淘寶買買爆款穿穿就好,到後來會想要買質量更好的明牌。

原本用著幾百塊錢安卓機,到後來發現自己為什麼不買個幾千近萬的好手機。

再到這時候談起錢的重要已經晚了。

當初選擇安逸,因此錯過許多的賺錢機會。

導致想要提升生活質量的時候,發現自己只是個窮逼,甚至為了安逸連賺錢的本事都忘乾淨了。

3

人們常說‘不要和人攀比,不要愛慕虛榮。’

事實上,攀不攀比、虛不虛榮取決於有沒有意義。

如果一個人能確定他這一輩子都可以做到‘足夠就好,無慾無求。’那他也是很厲害的,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開心和快樂。

但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每當看到別人比你強,始終都會為自己鼓一把勁。告訴自己:你並不比別人差。

但過後,又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我這麼牛逼,只是那些人瞎狗眼不識貨罷了。

要說掙錢是為了什麼?

很多‘不愛錢’的人會說:掙錢不就是花嗎?我現在還了房貸、車貸、繳了社保公積金,一個月剛剛好。為什麼要費那勁去和同事爭?拍領導馬屁?低三下四的去創業?

錢買不到愛情,但能買到生活。

當你年邁的父母遭遇疾病急需用錢,

當你愛上一個女孩決定給她一生幸福,

當你不管去往何地,無論買什麼東西都不需要斤斤計較。

你會明白掙錢的意義。

掙錢,不是把你自己武裝成一個土大款。

而是,讓你生活不再被任何關於錢的事情拖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