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彬紫砂壺怎麼鑑別?有人知曉的嗎?

茶與布朗


時大彬(1573 —1648),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他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與供春、陳鳴遠,並稱三大名匠。

據稱︰時大彬的創作態度極其嚴肅,每遇不滿意的作品,即行譭棄。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當時茶風盛行,對壺藝要求很高。

  • 全新的成型技藝

時大彬對紫砂壺藝最大的貢獻是,重新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鑲身筒”的技法。

以泥片成型法制成身筒,拋棄模具,全靠手工拍打,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工藝與技術,大彬的這一創舉是紫砂壺成型工藝中的最大變革。

拍身筒

鑲身筒

這種獨特的成型技藝,奠定了宜興紫砂發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是紫砂工藝史上的里程碑,使紫砂技藝能夠在眾多技藝中獨樹一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調砂法

在泥料的選擇上,大彬將制瓷工藝中的“二元配”法,移植到紫砂製作中,首創調砂法。

在泥料中加入粗砂,一方面改變泥坯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的物理性質,使之不易破裂;另一方面,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

圈鈕壺

這把圈鈕壺泥質細潤,黃色砂點隱現,成為一種自然天成的裝飾,被鑑藏家讚譽“珠粒隱隱,更自奪目”。

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潛心調配泥料,晚年突然感悟“吾之精終不及時之粗”!

紫砂壺由大到小

紫砂壺器型從大到小的變化,對於紫砂壺歷史來說也是一次重要變革。

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記時大彬“後遊婁東,聞陳眉公與琅琊、太原諸公品茶施茶之論,乃作小壺,几案有一具,生人閒遠之思,前後諸名家,並不能及。遂於陶人標大雅之遺,擅空群之目矣。”

時大彬處於紫砂工藝從簡到精,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啟後時期,他前期做大壺,在婁東與陳繼儒等著名文人交遊後,受文人飲茶方式和審美觀念的影響改制小壺。

故宮博物院藏 時大彬早期大執壺 尺寸:通高28.4cm 口徑11.5cm 底徑15cm,壺身銘“江上清風,山中明月 丁丑年大彬”


制壺時融入文人思想,從而決定性地改變了紫砂壺發展的方向與道路,促使紫砂成為工藝與理念相結合的藝術作品,而不僅僅是實用器。

通過記載及後來紫砂歷史發展軌跡,文人的的審美觀自始至終對紫砂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紫砂壺刻款

明代通用楷書款,大彬壺的刻款,早年多先書後刻,後可直接以刀代筆,剛勁有力。所書內容有人名款、人名加紀年款等。到了清代,名家制壺又有了鈐印款。

  • 時大彬經典壺

時大彬首創幾何形壺式,運用線條的圓曲方直,化出四方、六方、八方等線面挺括平正 的方器和珠圓玉潤、骨肉亭勻的圓器,成為茗壺造型的典型壺式,至今仍廣泛運用。

鼎足蓋圓壺

醴泉壺

鋪砂菱形壺

白泥瓜稜壺

開光方壺

如意文蓋三足壺

玉蘭花六瓣壺

虛扁壺

印包方壺

僧帽壺

僧帽壺

虛扁壺

仿供春龍帶壺

內容來自東家達人紫砂中華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高了。時大彬的壺,既是紫砂藝術,又是歷史文物,沒有權威的鑑定標準,只有各家的心法,但,真正的心法是秘不示人的。真想了解時大彬壺,要下些功夫,要寄望於在此獲得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