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群众“救命钱” 亮剑“微腐败”

2017年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公职人员500多人。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今天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法制日报2018-06-21)

名单筛选、标准掌握、效果评估……看似“微权力”,但却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容易激化矛盾,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通报的审计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看,2017年,共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公职人员500多人,造成损失浪费340多亿元。审计中共发现“微腐败”类重大问题线索50多起,32个市县及有关单位的153名干部(其中乡镇村干部110人)利用职务便利优亲厚友等,侵吞扶贫资金等3700多万元。

“小官大贪”“雁过拔毛”等屡屡发生在扶贫等基层民生领域的腐败案件,让人痛心的同时,也值得深思。虚报套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联手弄虚作假等“闹剧”“丑闻”,手段并不高明,性质却极其恶劣。这些扶贫领域的腐败案例显现出当前干部廉政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缺失,一些乡镇干部对国家专项监察工作还缺乏足够的意识。一些干部廉洁为民的观念淡漠。扶贫资金、扶贫政策、扶贫项目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公开、管理不给力,给经办人留下了可操作的“灰色地带”。要把扶贫、涉农、社保、环保等民生领域腐败问题作为基层巡察、专项整治的重点,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集中督办和查处“微腐败”,形成有力震慑。

守好群众“救命钱”,给扶贫等民生资金加上“安全锁”。对“微权力”监督不力,惠民政策就难以“放水到田”,审计要打出“组合拳”,精准监督。对上一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审计署按项、逐条跟踪督促。审计机构要认真督促整改,国务院要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完善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在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上下更大功夫,要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夯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打好三大攻坚战相关措施、健全激励干事创业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机制,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敢于向民生资金伸手者,从严从重从速处罚。一旦发现党员干部侵吞挪用、克扣强占等腐败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举报。用一张无处不在的监督网对腐败分子构成足够威慑,坚决杜绝黑手伸向群众“救命钱”。(魏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