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300萬!被稱為巧媳婦、西瓜育苗王……她究竟是誰?

  說起李玉姣,周邊群眾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大家誇她能吃苦,有幹勁,會動腦子,雖然嫁過來時婆家窮得叮噹響,但硬是靠努力,走上了富裕路!目前,她的

家庭農場流轉承包土地500餘畝,年創收達300萬元,吸納貧困戶380多戶,有效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


年入300萬!被稱為巧媳婦、西瓜育苗王……她究竟是誰?​​

李玉姣在西瓜育苗大棚裡整理西瓜苗

不甘貧窮,大膽創建育苗基地

  2004年,24歲的鄧州姑娘李玉姣和民權縣野崗鎮東芒崗村小夥子李志田在北京務工時相識相愛,並於年底結為夫妻。

  當時,李志田家在村內是數得著的貧困戶。但李玉姣並沒有嫌棄這個窮得叮噹響的新家,她對李志田說:“窮不可怕,咱窮咱就想致富的法子,好日子都是幹出來的!”

  2005年,李志田的父親到縣植保站當村級宣傳員,植保站從安徽宿州引進了西瓜苗嫁接技術,並將培育好的西瓜苗在周邊村莊試種,但村民種植積極性不高。李玉姣知道後,和公爹商量:“把西瓜苗拉到咱家的2畝多地裡試種,管不?”做夢都想“拔窮根”的公爹爽快地答應:

“中!我負責聯繫西瓜苗。”說幹就幹,小兩口忙著整理土地、拉苗、栽苗,並在地邊搭了個塑料棚,精心打理。每當安徽的技術員來地裡指導時,李玉姣不但細心聽,還拿筆把注意事項記在小本子上。

  有付出,就有收穫。令全家人欣喜的是,當年就淨掙1萬多塊錢。嚐到甜頭的李玉姣決定在自家地裡育苗,然後讓更多的周邊農戶試種。開始時,家裡人擔心技術不過關,賠錢。“玉姣是個有心人,我講的育苗技術,她都已經掌握了,並且還有一年的試種經驗,搞育苗基地不成問題,有啥問題及時給我打電話。”安徽育苗技術員的一番話,讓李玉姣信心倍增。

  2006年年底,李玉姣家中的2畝多地育苗成功,可是栽苗的農戶太少。她走訪了幾家種植大戶後,想了一個點子:把西瓜苗免費讓農戶栽下去,西瓜包回收。

  雖然給農戶如此承諾,可她並沒有聯繫好收瓜的客戶。做生意得講信用,眼看西瓜即將成熟,她就帶上兩個瓜到開封杏花營市場找客戶,經過多處奔走,終於使西瓜成功回收。就這樣,到了2007年,各村種西瓜的多了起來。自家的地不夠育苗了,她就承包了堂叔家的5畝地,這一年,李玉姣淨賺了3萬多元。


愈挫愈勇,要強女子不認輸

  李玉姣想擴大育苗試種面積,但周邊村民大都不願意向外出租土地,即使有幾家願意出租的,價格又太貴。

  但李玉姣不認命,2009年她在孃家求親告友借了10多萬元,又輾轉到河北滄州,自個承包了500畝土地。雖然地價不高,但由於土質較差,西瓜產量不高,這次又賠了5萬多元。

  老賬還沒還上,又添了新賬,別說對於一個女人,就是一個男人也未必能再次挺起腰桿。但李玉姣是一個從不認輸的人。

  “回家,俺要從頭再來!”坐上返鄉的列車,這是李玉姣在滄州說的最後一句話。


總結教訓,回鄉開辦家庭農場

  2010年,李玉姣從滄州回來後,痛定思痛,總結失敗教訓。在鎮政府的幫扶下,先是承包了40多畝地做示範田,又走訪了太康、開封、山東菏澤等地育苗基地,選擇了市場中產量、價格最好的西瓜品種育苗、種植,當年喜獲豐收。周邊種植戶看到她發財了,紛紛購苗試種。自此,她的創業之路開始出現轉機。

  經過4年的打拼,李玉姣還清了外債後,手頭也有了一些積蓄。2014年,她開始籌建露天種植一年三熟的叄收家庭農場。2017年村裡通過土地流轉整合土地500畝,提供給李玉姣的家庭農場承包,其中建普通日光大棚188座,育苗大棚12座,全部採取訂單農業,培育出的瓜菜苗銷往山東、安徽及虞城等周邊地區,並與所有購苗客戶簽訂回收合同。如今在李玉姣的西瓜育苗大棚裡,幾十位務工村民分工合作,移苗、裝苗、賣苗,忙碌不停。


年入300萬!被稱為巧媳婦、西瓜育苗王……她究竟是誰?​​


  “現在村風好嘞很!村裡找個閒人難啦,都跑到李玉姣的家庭農場掙錢去了,誰還傻乎乎地不幹正事。”說起李玉姣的家庭農場,東芒崗村黨支部書記呂中紅來了勁。

  “像俺這常在這幹活嘞有幾十號人,農忙時候有百十口子。去年摘幹辣椒,一斤給一塊錢,俺十來天掙2000多塊!”說起務工村民受益如何,正忙著移苗的貧困戶張全親喜滋滋地說。

  “俺年前都開始移苗、賣苗了,訂苗客戶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現在已是第三茬了,平均每茬育苗30萬棵,一個2畝的育苗大棚今年最少能賺十來萬元。多虧鎮政府幫俺整合土地,給俺提供到河南農業大學和工業大學培訓的機會,還幫俺建成了辣椒深加工基地,兩座大型冷庫也即將開工……俺合作社的前景好著嘞!”李玉姣信心滿懷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