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農民顆粒歸倉,鶴浚快速通道兩旁條幅:白底黑字,觸目驚心


目前,正值河南農村全面做好“三夏”“三秋”重點時段的秸稈禁燒工作。

浚縣至淇濱區快速通道兩旁醒目的條幅遠遠就能看到,白底黑字,觸目驚心!

河南為農業大省,近年來,農作物秸稈成為農村面源汙染的新源頭。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不僅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甚至成為殃及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

據有關統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在此情況下,完全由農民來處理,就出現了大量焚燒的現象。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及其利用率。

科學地利用秸稈,從低效燃燒發展到秸稈直燃發電、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秸稈乾餾等高效利用後,既能提高燃燒效率,又能減輕環境壓力,不愧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其實最簡單的就是秸稈還田,秸稈覆蓋地面,保墒和調控田間溫溼度。

農田覆蓋秸稈有很好的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秸稈覆蓋與除草劑配合,還能提高除草劑的抑草效果。

秸稈還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

但是很多人缺乏環保意識,圖省事,一燒了之,汙染空氣、害人害己,有時還會出現焚燒事故。

所以近幾年,禁燒工作越來越嚴格!做到了有煙必查。

有時不得已要以罰款、拘留為手段

其實,無論什麼手段,都是為了讓家人平安、有好的空氣質量、為了讓大家擁有一片藍天!

為保障農民顆粒歸倉,禁燒工作者開展很多的系列工作,辛苦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