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说的“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是什么意思?

洒脱人生88

其实早在年羹尧和雍正皇帝讲这句话之前,“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谣言就已经流传了近三十年。这里的三江口是指江南地区三条河流汇集入海之处,这三条河流分别是钱塘江、富春江、黄浦江。而所谓的嘉湖实际上则是指杭嘉湖平原,即今日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将会有帝王自三江口出世,而杭嘉湖平原地区则是这位皇帝的首战之处。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在雍正帝亲笔书写的《大义迷觉录》中,雍正就写道:“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也就是说在雍正前三十年,这句话就已经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了,并传到了统治集团的耳朵里。

而三十年前大概就是康熙三十年到康熙四十年之间,可是年羹尧在康熙三十年才高中进士,后改庶吉士。他一直在四川和广东任乡试考官,做过最大的官是内阁学士。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才得以升为四川巡抚,跻身地方实力派之列,可这时离这句话最开始流传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

纵观年羹尧的履历,他从未在杭州做过官,所以这句谣言和年是一点关系也扯不上的。这句话亦绝非年羹尧成为抚远大将军之后才开始流传的,所以这句谣言根本说的就不是年羹尧。那么为什么会平白无故的流传起这样一句谣言,正所谓空穴不来风,这句话自有渊源。

众所周知,清廷在勾结吴三桂得以入主中原之后,下发剃发令,命令于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对此项政策江南人民多有反抗,清廷对反抗的地区采取了残忍的屠杀手段。始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可怜一片“俏江南”变成一片断壁残垣。

因江南一带被屠戮太重,而有志于“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多有出于杭嘉湖平原之地,所以当时多有此地将有起义的谣言,“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又会和雍正及年羹尧扯上关系呢?

年羹尧因倨傲获罪于雍正,被雍正撤去抚远大将军之职,补以杭州将军。而在年羹尧给雍正上了谢恩折子后,雍正在给他的朱批上写道:

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这时年羹尧已经被贬为杭州将军,但是朝中大臣落井下石之人不少,纷纷弹劾年羹尧,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其中就有人在给雍正的弹劾折子上写了这句“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提醒雍正年羹尧还是要杀掉为宜

而雍正之所以用这句话来提点年羹尧,不过是给自己寻一个借口,让自己诛杀功臣的吃相看起来不那么难看罢了。此帝王家事,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以上。


逆流时代

“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是一句康熙末年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谣言,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所载的雍正七年上谕中自己主动说“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雍正七年是公元1729年,往上推30年是公元1690-1699年,也即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八年期间,此期间康熙一直以皇嫡次子胤礽为太子,尽管父子间已生嫌隙,但还没有流露废储迹象(胤礽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才第一次被废),且即便废储,当时热门人选也是皇长子胤褆(年龄最大,个人最积极)和皇八子胤禩(朝臣最拥护),而扮低调的皇四子胤禛则是不折不扣的冷门。

此时的年羹尧属于镶白旗,只是个头衔高权力不大的清要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和胤禛攀上关系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的妹妹成为胤禛侧福晋,他被抬入胤禛任旗主的镶黄旗,算是亲戚兼同旗。但此后两人关系仍然平平,年极力讨好皇三子胤祉和康熙本人,以至于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被胤禛写信痛斥“六七个月无请安启子,视本门之主已同陌路人”。年直到这一年才首次介入军事(时任四川巡抚),同年十月初一日自己上密折给康熙请求赏给总督衔以方便指挥军事,并获得批准,才真正成为“大帅”,且这个“大帅”还远在四川,和“三江”、“嘉湖”风马牛不相及。既然这句谣言17世纪末已经产生,其与雍正、年羹尧无关当可断定。

不过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途中患病,认为赶来问病的太子“无忧色”,此后父子关系趋于紧张,江浙一带也得到风闻,当地是反清会党活动密集区,这一条谣言很可能是反清势力借此时机编造,意思是“江浙会出新的真龙天子(”大明朱皇帝“),一旦出现这里会变成反清复明的战场”,用于号召群众和制造声势。但当时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这种小动作终究起不了大作用。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已饱受猜忌的年羹尧被解除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职务,降调杭州将军,四月二十二日,仍在路途上的年羹尧向雍正寄出密折谢恩,此时雍正通过各种手段得知年随从千人,行动招摇,“仍似大将军气象”,已起杀心,遂在其密折上写下朱批:

“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之语……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肯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这段话十分露骨,意在威胁、警告,同是也留有一点点余地,暗示“只要你老老实实就不会要你性命”,结果年到任后“怨望”,而雍正也终于动了杀机。不过即便这段朱批也称“早有谣言”,并未将“称帝造反”的罪名扣在年头上,也没有牵强附会地把三十多年前就开始流传的谣言,说成与年有关。此后(同年阴历十二月)群臣希旨弹劾年羹尧罪状,刑部曾通过刑讯整理了一份年羹尧和算命先生邹鲁“要称帝”的假口供(因为最初口供不满意,刑部索性逼着邹鲁照自己意思又写了一份),上报雍正后雍正批复“邹鲁乃无知小人,相与谋逆之情虽实,而事迹尚未昭著”,可见雍正心里清楚年羹尧并不想称帝,在其它罪名已经坐实的情况下,就不愿多提牵强附会的那句谣言了。


陶短房

雍正三年三月后,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

在老年的例行谢恩折上,雍正出乎寻常地做了大段批示,其中有一段即不阴不阳地说:

“朕曾听过一个谣言,说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你之前倒也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如今就让你去做这个杭州将军。

如果你果真自称帝号,这也是天命所在,朕难抗拒。你若不肯为,那你统率了数千军兵,断不会允许别人在三江口称帝。这个谣言,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

另,你交回的两份奏本我已看完,实在令人心寒之极!看样子,你并不知感悔。

朕曾对上天发誓,若是我对不起你,就该天诛地灭;相反,若你背叛了我,那也怕难逃天诛!

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我二人都该扪心自问,你若总是惯用讥讽文章,口是心非,暗里给朕安上听信谗言、猜忌功臣的恶名,那朕也只能顾及我的君道而管不了你的臣节了。

总之,天下后世,朕先占了一个“是”字。你若是想当然的自作聪明、想蒙混过关,那你我君臣一场,昔日的畅心快事,无非让天下后人笑话一场罢了!

每想至此,朕简直羞愧满面,没法落笔,真是可愧!可怪!可怪!”

那么,雍正为何会突然对年羹尧说这一大通呢?还还得从三个月前的觐见说去。

众所周知,年羹尧在雍正即位后击败罗卜藏丹津,取得青海大捷,此举为雍正稳固皇位帮助极大。

另外,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又是雍正宠幸的妃子,一时间,雍正对老年的宠幸可谓无以复加。

但是,就在雍正二年十月入京觐见后,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原来,据各种线报,年羹尧不但在军中与地方上贪赃枉法,而且来京后狂傲无礼。其自以为立下大功,又是皇亲国戚,因而在雍正面前,也丝毫不知收敛。

结果,把雍正给惹怒了。三年正月,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回折中批答说:

“可惜朕恩,可惜己才,可惜奇功,可惜千万年声名人物,可惜千载寄逢之君遇合。若不知悔,其可惜处不可枚举也”。

其语含讥带讽,口气显然大不寻常了。三个月后,年羹尧被贬到杭州,其政治生命算是彻底完结了。

雍正之所以要对年羹尧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其实是针对当时“年羹尧手握重兵想要造反”的谣言,他说这话,实际是有意试探并借机敲打老年。

可是,老年哪有这个造反的实力和本事呢?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既然在心里给老年打了个叉,那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随后,在各路大臣的猛烈揭发下,年羹尧之前的各种贪腐罪行相继暴露无遗,被贬为杭州将军的老年又相继被削去太保之衔,后又降为二等公、三等公;

紧接着,又从杭州将军的位置上被赶下而贬为闲散章京,之后又相继降为一等子、一等男、一等轻车都尉,一辱再辱。

到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尧所有职衔都被革去,雍正仍不解恨,又下令将之锁拿进京治罪。

最终,年羹尧以九十二项大罪被令自尽。昔日威风八面的“年大将军”,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坑爹史册

谶语释义:若是有人要反清复明就会在三江口这个地方称帝,杭嘉湖平原将会首先成为战场(暗指年羹尧有反意)。

“三江口”指位于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曹娥江、钱清江、浙江(又称钱塘江)三水的入海口。“嘉湖”指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所围绕的平原地 带)。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是句传言,江南一带被清兵屠戮惨烈,以致其后民间一直有传言说将有人在此地反清复国,不过一直没有实现而已(这句传言到雍正年间时已经传播了30年了)。

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回奏上写的一段寓意深刻而又相当严肃的话。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 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 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枢要在尔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雍正在年羹尧谢恩的折子上写的一段话。

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 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 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求之


《雍正王朝》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部历史热剧,剧中写年羹样飞扬跋扈,藐视皇权,致使民间有“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传言。那么“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到底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电视剧把真正的历史混合在了一起。把历史修改过了。此话的本意上面已经有朋友说过了,其实和年羹尧一点关系没。年羹尧是在雍正3年才被贬到杭州的。以前从未在杭州过,但电视剧里一开始就说年羹尧是在杭州将军手下作参将。最后是因为做过杭州参将所以再让他去杭州当将军。所以电视剧是把时间线窜改了。

其实这句话是年羹尧被贬杭州时候年羹尧的谢恩折子上的批示。其大致意识是说:杭州有这样的一句谚语,但还是把你调到杭州,看看这句谚语是不是会变现实。如果你想当皇帝造反。那也是天数,如果有别人造反,你也不会容许。大致意思就是这样。下面是批文:雍正在年羹尧谢恩的折子上写道:“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寂寞的红酒

这是谚语,出自影视《雍正王朝》,并非史实,权当茶余饭后谈资,不可过分解读。

影视中说:“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在雍正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将近30年。这里的帝指的是造反自立的新帝,并非雍正或者任何一位满清皇帝。

意思是说,满清早年管理太多残暴,屠戮太多,百姓怨声载道,将有人在三江口(浙江绍兴)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到时候,嘉兴、湖州、杭州一带,将成为与清军的首要战场。

影视中,年羹尧自恃功高,恣意妄为,被雍正贬到杭州为将,也有刻意试探年羹尧的意思。



在年羹尧回奏表谢恩到杭州为将的折子上雍正回复说“我听说民间一直有一句话,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现在派你到杭州去,如果你有意反,那也是天意,我没办法挽回,如果有人要反,你带着我的几千精兵,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对年羹尧的嗤之以鼻已跃然纸上。

但是,按照影视来看,年羹尧的死早就埋下了伏笔,早在他血洗江夏镇的时候,劫掳了几百万银子,隐瞒不报雍正,雍正就在心里骂着“狗奴才,竟敢贪财不报!”只是他还有用才一直留了那么久。


不书公子

「帝出三江口」系传言有人将谋反於江南,成王霸帝业,「嘉湖作战场」传说在嘉湖有一战定乾坤的大战。当时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特百姓附言此人为年羹尧,实则此话已经流传30余年,最早出自反清复明的明朝遗老之口。后来作为雍正诛杀年羹尧的借口罢了。

原文出自:年羹尧上奏谢调补杭州将军折。雍正回批曰:“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睁眼看西安

年羹尧上奏谢调补杭州将军折.雍正回批曰:“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所谓「帝出三江口」系传言有人将谋反於江南,其意乃指胜朝遗民之反清复明而言但「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传说在当时已流传三十余年,未必指的是年羹尧;唯在当时严格的君臣关系下,类此之传说,正好给雍正一个藉口,派年羹尧到杭州扫平江南的反清复明势力。



古今说史

三江口在浙江会稽,曹娥江、钱清江、钱塘江,三水的入海口;嘉湖是指杭州、嘉兴、湖州所围而成的平原。这两处三十年前受清兵屠戮甚重,民间早有此说,复明大业,三江口有人会称帝,那么杭嘉湖平原可纵马扬鞭。此说已布天下三十多年,雍正拿来敲打被降任杭州将军迟迟不去报道的年某人,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要反的话,他统兵西北还算有点条件,现在虎落平阳,雍正明显是充满奚弄。


魂舞大漠

雍正三年,因为担心大将军年羹尧立下大功后尾大不掉,雍正皇帝把年羹尧从西北调到杭州,然后在年羹尧的折子上批复了这句话,并说:“如果你想要自己当皇帝,我也不拦你。如果你不当皇帝,相信你也不会让别人当皇帝”。

简单说,这句话本是江南反清人士炮制的民谣,雍正皇帝用它来敲打年羹尧,试探年羹尧的态度。年羹尧看到这句话,自然诚惶诚恐。然而不久,还是被雍正皇帝赐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