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大幅下調 投資者為何仍嫌貴?

為A股市場迎接新經濟創新試點的開始,小米上市發行的任何舉動都自帶話題與熱度。6月21日,小米集團在香港啟動路演,創始人雷軍與高管團隊亮相。小米集團計劃以每股17至22港元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預計最多籌資為479.51億港元。按照當前路演的價格估算,小米的最終估值最高約700億美元,與此前1000億美元估值預期相比,下降幅度明顯,但覺得估值偏貴者仍不在少數。

小米上市可謂一波三折。本計劃CDR和港股一起發行,併成為首隻CDR股票,但在萬能眾期待下,卻在6月19日突然宣佈喊停CDR,中國證監會也取消了過會進程。對此,小米與證監會等都進行了表態,小米方面表態為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證監會態度則為“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則回應稱,在港上市及同時發行CDR,是很複雜的事情,對小米而言或是挑戰,估計小米是與內地監管部門討論後覺得風險大而決定推遲。對此,昊澤資本合夥人赫信認為,小米暫緩CDR實屬合宜之舉,“小米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其估值模型和定價的不確定性,CDR估值中樞的確定、定價方式、三年鎖定期內的波動性風險等關鍵性問題都有待釐清。”

21日下午的路演,吸引眾多投資者參加。彭博社指出,最新披露的條款顯示,假設超額配售權不被執行,價格範圍估值為539億美元至690億美元,這較之間的千億美元估值明顯下調。有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加上其CDR延遲發行的負面消息,以較低定價作“保險”可以理解,但此舉會影響投資者,特別是散戶的信心。對此業界給出不同的解讀,一是知情人士表示,雷軍選擇主動調低定價,是為了給小米上市後留足上漲空間,也讓投資者都有錢賺,下調估值旨在希望吸引更多投資者;二是有觀點認為,小米此次降低發行價區間,是擠出了之前估值方法的泡沫,因為市場認為部分獨角獸公司的估值偏高,已上市的獨角獸公司表現並不盡如人意,而且投資者對未上市獨角獸的評價更加理性;三是業內人士表示,小米肩負著多重身份試水的重任,其不僅將驗證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市場認可度,也將測試CDR的吸引力。小米集團IPO將為中國其他科技公司開路,如果不順利,則影響甚大。

但在會後多數投資者都表示,儘管小米估值已經比原來的市場傳聞略低,但仍然偏貴,很多投資者對於是否會投資仍持觀望態度。小米最初開出的估值被業界人士認為是“獅子開大口”,在今年年初一度有消息稱小米估值或達1000億美元,但在正式提交IPO申請之後,小米估值卻被市場連續下調,表明投資者對於小米估值過高的疑慮逐漸加深,其最核心的問題主要在其定位。正如證監會在對小米那份達2萬字的第一次反饋意見中,著重提出要求其說明“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準確。即使是互聯網公司,小米也需要向證監會進一步說明,未來互聯網變現的趨勢、業務增長空間,以及是否具備未來持續增長的能力。”此前,各大機構對小米的估值從400億美元到800億不等,其相差達到一倍,究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小米究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的定位模糊。

按照小米招股書的說法,小米公司不只是一家手機制造高,而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這從雷軍在不同場合的發言可以看出,他也在不斷向機構、市場投資者們解釋小米已經從手機硬件製造商發展為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從資本市場的發展軌跡來看,硬件公司的估值想象空間與成長空間遠小於互聯網公司,而小米兼有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兩種屬性。但市場與機構對這一定位的理解與認可並不統一,這也成為影響其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米估值大幅下調 投資者為何仍嫌貴?

雷軍

小米估值大幅下調 投資者為何仍嫌貴?

小米

此外,獨角獸科技企業以CDR或者IPO的方式迴歸A股,對其進行合理估值難度極大,再加上小米公司定位的不明確,讓估值問題更加複雜化,“小米仍然是一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公司,其多樣的業務並不能被投資者所完全瞭解。伴隨著很高的不確定性。”尤其在當下宏觀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市場投資者來說,需要更理性、冷靜看待小米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