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大帝到底“正不正”,大型歷史劇《雍正王朝》系列劇評

看了很多電視劇,最近又刷了一遍1999年上映的一部老劇《雍正王朝》。這部歷史大劇改編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焦晃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

這部歷史大劇這些年斷斷續續看看好多遍,最近看頭條上許多這部劇的短視頻,覺得有點感觸,於是覺定再刷了一遍,把這些想法再系統的寫出來,以娛眾口。

好劇就如美味,味道就是哪個味道,但是不同時候不同狀態反覆品咂,越看越有味。雖然看了好多次了,還是能耐下心來再看一遍。就像是我早點常常光顧的那家湯館,好幾年也沒什麼大的變化就是那碗牛肉湯,不論冬夏,只要是早上沒吃飯出來打食,總是會去再喝一次,周邊的幾味早點也都嘗試過,但都止於嘗試了一次就不再去了。

這部大劇演的故事是,康熙皇帝末年九王奪嫡,到繼位者四阿哥胤禛,當政後出現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這部劇開始是九王奪嫡,是權位之爭,亦是生死之鬥。失敗者失去一切,不僅得不到任何權利,甚至自己的名字,自由,乃至生命。這樣慘烈的鬥爭就發生在父

雍正大帝到底“正不正”,大型歷史劇《雍正王朝》系列劇評

子兄弟之間,勝利的人得到一切,皇權,失敗者的生命,書寫歷史的權利……。但是在這鬥爭過程中,參與各方卻都會微笑這相對,至少表面上是彬彬有禮風度翩翩,畢竟不能丟了皇家的體面。但是一有機會卻也都會毫不猶豫的置對手與死地。

歷史上所有爭大統的鬥爭,康熙末年這次最為激烈,參與人數最多,且各個實力不凡,因為康熙帝兒子太多了。這次鬥爭持續時間最長,因為康熙帝在兒子都成年後活的太久了。

九王奪嫡,先一一介紹下是那九王,按年齡排序,不分姓名筆畫。

大阿哥,胤禔,這個阿哥是大哥,所以脾氣也大,總是不給小弟兄們好臉色,古代呢,傳位都講究先後順序,所以大阿哥總想當太子,玩命討好自己父親,在康熙王朝那部劇裡,趁著自己弟弟們都還小,在舅舅明珠的幫助下,跟二阿哥太子斗的不亦樂乎。後來明珠倒臺,其實他的機會就沒了,但是他心還在,所以怨氣比較多,脾氣大了點,但能力就那樣。總體來講大阿哥是個武人,但是皇帝肯定不止於一個武人,所以他沒戲。

二阿哥,胤礽,出生不久就當上太子。電視上看,真是不學無術、囂張跋扈、淫亂無度、等不及繼位,小丑一樣的,可氣可恨的一個無可救藥的蠢才、笨蛋,康熙越來越很不喜歡他,把國家交給他估計幾天大清朝就亡國了。但是,他當了四十幾年的太子,是歷史上太子時間最長的人。從他的角度看,他容易嗎,一點都不容易,所有的奪權者,他的牌最好,但他最難。就想鬥地主,你牌好先搶了地主,但是遊戲是公平的,人家農民兩個鬥你一個,你雙全難敵四手,稍微不注意就被起義了。總體來講說句不負責任的話,如果他二十五那年康熙就掛了,不我們寫的是歷史,得說龍御歸天了,我相信他會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你這樣說有什麼用,歷史不相信假設。

三阿哥,胤祉,所有阿哥里才學第一,他主要作為是帶領李紱等文人編制了康熙字典。想去點什麼沒,對就是起名字哪個,總聽見有人名字大家都不認識,別問為什麼起這個名字呢,他略帶驕傲又表面謙虛的回答說,我爺爺在康熙字典裡給我起的。別人恍然大悟的說,哦,又文化啊,其實心裡想的是不嫌費事麼。扯遠了,現在回來,胤祉是個文人,但是純文人也是不能當皇帝的,所以他也沒戲。

四阿哥,胤禛,最後的勝利者,雍正皇帝。他呢,籌碼不是最多的,能力也不能算最強,甚至輸在了起跑線上,康熙第一次給兒子們封王,別人都封了郡王,他只和比他小的弟弟們一起封了貝勒。但是他在光明正大這個層面上是堅持的最好的,所以最後他勝利了。用居中鄔思道的話說,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是光明正大之臣,所以唯有光明正大是皇權鬥爭的法寶,唯有光明正大才能在皇子奪嫡之爭中取得勝利。我這麼說,肯定有人說歷史上雍正怎麼怎麼樣,血滴子什麼的。首先呢,要冷靜的判斷,太過離奇的大多是野史,歷史都是大學士寫的,大學士是不會把那些志怪小說寫在歷史上的。其次呢,我們寫的是劇評,一切都以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為真,就討論這部電視劇的內容。如果讓我大概括九王奪嫡,就一句,正人君子的勝利。

八阿哥,胤禩,城府極深,善於籠絡人心。他一心想打敗胤禛不惜拿國家的安危為賭注,他面慈心狠,十四阿哥和他在一個陣營,他為了奪位也不惜下死手。他號稱八賢王,籌碼最多,滿朝文武包括佟國維馬琦等重臣都支持他,但是他輸的最慘,連名字都輸了,死的時候還頂這個豬的名字。

九阿哥,胤禟,八阿哥第一個追隨者。九阿哥的門人,任伯安控制著江南鹽道,也就是控制著江南的鹽商,是八爺黨的錢袋子。胤禟,在八爺黨中的地位可見一斑。追的最緊,所以最後跟輸也很慘,名字也沒了叫塞思黑。

十阿哥,胤俄,八爺的第二個追隨者。劇中表現的很可愛,但是可愛是形容孩子的,形容權鬥者就是諷刺。不過,因為他在八爺黨中作用不大所以,清算八爺黨,他也受罰最輕,可以算是因蠢得福了。

十三阿哥,胤祥,俠王。他是軍營中長大的阿哥,他的部舊門人都是軍官,四阿哥唯一的追隨者。也是在康熙帝龍御歸天那晚,牢牢控制住豐臺大營,進而控制住京城防務,幫助四阿哥敲定勝局的人。這裡再說句四阿哥,十三阿哥是俠王,最俠義的人,願意追隨四阿哥,可見四阿哥,人品一定是讓胤祥認可的,要不怎麼會甘心追隨呢?

十四阿哥,胤禵,康熙帝最喜歡的兒子,大將軍王。他劣跡有但是不那麼多,皇帝老子喜歡,自己本領也弱,如果勝利者有兩個,第二個肯定是他,但是可惜只能有一個,所以他也失敗了。

九王介紹完了,九王奪嫡就是他們幾個,在爭他們皇帝老子康熙的繼承權。介紹完背景,下面將嚴格按照劇情順序介紹故事本身,對這段“終極職場鬥爭”感興趣的話,敬請關注。

雍正年號一個正字,在劇中來看他是當的起的。也正因為他正,他才取得了勝利。但是說他正不代表他一點陰謀沒有,一點權術都不玩,那樣的人通常只是存在於聖賢書裡,現實中很遺憾是沒有的。

再強調一下,只討論這部電視劇的亮點,和電視劇中故事,不是討論歷史。因為清史我也懶得看。

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