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掌握系統循環圖

在連載二講了系統思維就是選擇、改善或構建“框架”,以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地系統思考和表達的思維方式。使用框架實現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框架的選用或者提煉,提煉框架的方法參見連載三,選用框架的方法參見連載四,本篇介紹掌握系統思維的另一項有效工具——系統循環圖,以及如何利用系統循環圖來幫助自己實現系統思維,解決複雜問題。

怎样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掌握系统循环图

系統循環圖

系統循環圖也叫因果迴路圖,因為它用因果關係鏈表示系統的結構。系統循環圖是由實體和實體之間的關係兩類要素構成(時間滯延表示的是實體之間的關係存在時間延遲,可視為關係的一種屬性),他們構成一系列閉合的迴路,反映影響系統行為的各種關鍵實體之間的相互關係。

系統循環圖裡有且僅有兩種迴路,增強迴路和調節迴路。我們先從迴路入手。

什麼是迴路

迴路簡單說就是一種閉合的因果循環。比如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由於雞的數量增加導致蛋多了,還是蛋多了,導致雞的數量增加了呢?

這兩個就是互為因果的關係,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因果迴路,而在迴路當中其實包含了兩個要素:一是實體,二是關係,像雞和蛋就是實體,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是關係。而在關係中又分為兩種,正反饋和負反饋。

  1. 正反饋指的是:一個實體如果表現出增強,另一個實體也表現出增強的狀態。比如說:雞多了,蛋也就增加了;銷售量增加了,收入就增加了。
  2. 而負反饋就是:一個實體增強導致另一個實體衰弱。比如:成本增多了,利潤就減少了。

瞭解反饋和迴路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知道,學習需要反饋,工作需要反饋,沒有反饋就是閉門造車。反饋就像航行在大海的遊船,發射聲波到海底,通過聲波的反饋來判斷水深以及海底情況,沒有反饋的探測,就會像泰坦尼克一樣觸礁翻船。

而所有基於反饋形成的路徑,我們就可以理解為迴路,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是要找到有利於我們工作和學習的正反饋,從而構建增強迴路。

增強迴路

增強迴路就是不存在負反饋,事物(實體)之間的關係全部都是正反饋。

事物之間的關係都是增強的效果,都是一方力量上漲,另一方的力量也隨之增加。

其實在生活中增強迴路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與我們有關的:學習-提升-學習,存錢-利息-更多錢;拖延-焦慮-拖延,減肥-節食-餓-吃-節食。在這些增強迴路裡,學習-提升-學習就是正增強迴路,拖延-焦慮-拖延就是負增強迴路。

具體有什麼應用呢?

我們看兩個例子,增強迴路怎麼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

A身處一家小公司,感覺每天工作重複無挑戰,開始產生厭惡,每天機械化的上班打卡,完成固定工作,越是這樣越是感覺到厭惡,但是又不敢跳槽,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

B自我認為怕事,做事總是得過且過,完成即可,不要求優秀。對生活的總總有點逃避的心理,總希望不要有麻煩的事到自己身上,害怕承擔責任。

以上2個都是非常實際的案例,利用系統思維裡的增強迴路,得到一些解決方案。對於增強迴路,必須明確做到以下兩點即可:

  1. 對於正增強迴路,保持和建立;
  2. 對於負增強迴路,切斷和優化。

所以,先找到以上2個案例中的增強迴路,然後進行改造即可。

(1)很明顯A處於一種負增強迴路:重複的工作-厭惡-繼續工作-更多厭惡。這種不斷進行的惡性循環,將會導致工作效率極低,內心處於封閉狀態,甚至最後對工作生活都失去熱情。而A其實有多種解決方法,他可以認識到,重複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鍛鍊,要不怎麼來的工匠精神。

另外,學習應該是主動的行為,完全可以通過業餘提升自己,到達一定階段後,要求調崗,甚至跳槽也是完全可以的。以上這些做法,都是在切斷原來的迴路,並且重新建立起正面有用的迴路,例如:業餘學習-提升-繼續學習-提升,還有重複工作-總結優化-繼續工作-總結優化。

(2)案例裡的B也處於一種惡性的循環,逃避任務-消極對待-更加逃避-更加消極。更甚,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惡性的循環,當B不斷在逃避,就不能從事情中學習到經驗,缺乏經驗讓他更無自信面對更多的挑戰。

這裡可以理解為缺乏歷練-更少經驗-更少歷練-更無法解決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認識到這點,將對B的人生產生極大的阻礙,同樣地,我們需要切斷和優化它們。

或許你會說,這很簡單,不就是要自信去接受挑戰,調整心理狀態嘛。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B的狀況更深層次在於無法面對失敗和接受失敗後的自己,甚至害怕在失敗後,無法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評論。

比如:如果B在一個項目中失敗,自身要面對的是業績的壓力,而且還要面對老闆對他能力的質疑,此時,在不同的壓力下,必定會產生逃避。其實一個人無法改變他人怎麼看待自己,而自己能做的是,改變自己看自己的眼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正面的迴路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從上面2個例子中看出,增強迴路有一個特點:不存在負反饋,事物之間全部都是正反饋,都是增強的效果。

增強迴路能夠不斷推動局勢的強化,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一旦迴路形成,就會開始不斷的增強。事件本身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就會越來越好,要是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就會越來越差。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呢?

這時候就需要調節迴路來發揮作用了。

調節迴路

沒有一個增強迴路可以獨立存在,在不同時間或者條件下,他都會碰到一些限制因素,而這些限制因素,就是調節迴路。調節迴路就像是汽車中剎車的作用,當你覺得車速太快的時候,踩下剎車,速度就會慢下來,最後停下來,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所以,調節迴路被當成解決問題的機制。

除了調節迴路之外,還有一個能影響這兩種迴路的例子叫做延遲——就是滯後性。延遲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他附著在增強迴路或者調節迴路上,人們在干預系統時,如果一開始變化不是特別明顯,就會出現矯正過頭的措施。

就像用冷熱混合的熱水去洗澡一樣,開始流出的水是涼的,如果想要冷熱混合的溫水,就要調節熱水的閥門,因為延遲的關係就要分別多次調節冷熱水的閥門之後,才能流出溫度適合的水。所以,我們要實現系統思維,就需要考慮時間延遲的因素,避免出現調節過頭的情況。

因此,掌握系統思維的能力,必須認清增強迴路和調節迴路在系統運作中的各自作用,並且時間延遲對他們各自造成的影響,具體實現的工具就是系統循環圖。

系統循環圖

系統循環圖也叫因果迴路圖,因為它用因果關係鏈表示系統的結構。要想構建一個系統循環圖也很簡單,只要做到四個“找”:

(1)找問題

所謂找問題,即找到工作或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分析對象。如果問題經常出現或者越來越嚴重,說明問題背後有增強迴路;反之,一次性的問題背後就沒有迴路。

(2)找原因

所謂找原因,即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在具體操作時,可以把問題寫在一張紙的中間,在問題周圍寫上三到五條原因。

(3)找結果

找出現在的問題可能進一步導致的後果。

(4)找回路

所謂的找回路,就是說思考你找出問題原因與問題導致的後果之間有沒有相互連接和閉合的迴路。如果有,就用帶有箭頭的直線標出,從原因指向結果,如果原因和結果之間是正反饋的關係,在箭頭處標記一個加號,如果原因和結果之間是負反饋的關係,在箭頭處標記一個減號。

系統循環圖的關鍵點

  1. 很多人習慣於找問題發生的原因,但不太習慣於從問題出發找結果,對於這種情況,一定要重點體會“找結果”,以增強對未來的預見性。
  2. 要注意箭頭的方向,箭頭方向代表了特定的含義。在系統循環圖中,箭頭被定義為因果的互動,從原因指向結果,所以箭頭的方向一定不能畫反。
  3. 在思考問題之間是否有相互關聯時,可以從結果出發,即思考這個結果對原因有沒有影響,彼此之間是否有關聯。如果有,就把關聯的路徑畫出來,然後把類似的關聯合並。
  4. 系統循環圖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不一定能幫助人們真正抓住關鍵,所以還要思考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其他因素。

下面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關於到崗率低的問題。很多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都面臨到崗率低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存在三個原因:

  • 第一個是約見率低,就是沒有約到很多候選人;
  • 第二個是薪酬競爭力低;
  • 第三個是HR部門與用人部門對員工的評價角度不同。

這裡存在兩個迴路:

  • 第一個迴路:到崗率低可能產生的結果之一就是生產力低下,企業發展速度慢,企業利潤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薪酬競爭力就比較低,從而導致到崗率低。
  • 第二個迴路:利潤率低還產生一個結果,就是同行的競爭力弱、品牌影響力低,進而導致約見率低。

HR部門招聘時更加關注員工的長期培養,尤其會重點考慮員工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度,但由於到崗率低導致用人部門的工作量越來越大,用人部門就會把培養環節省略掉。兩個部門的關注點不同,也會導致到崗率低。

小結

系統循環圖是通過事物之間的反饋關係,通過因果鏈找出迴路,當系統中存在不利於成長的增強迴路時,通過干預(調節迴路)來打破負增強迴路,實現系統之間的平衡。

當然,對於現實中很多複雜問題的判斷和解決,也可以多積累一些技巧,例如:你想在短時間內判斷某個人某方面(比如:區塊鏈)的專業水平,有一個基本方法,叫“網狀問題點狀問,點狀問題網狀問”。

就是說,如果一個複雜的網狀問題,你就看他是不是能夠三言兩語跟外行說清楚。如果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就看他能不能還原成一個知識網絡。用這種方法來衡量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問兩個問題就夠了。

再比如:我們既可以採用系統循環圖的方式,判斷一個商鋪的人流量,也可以通過找一些關鍵證據來判斷:雨天人流量如果也比別處高,說明這個地方人流量比較穩定,晚上人流量也比別處高,說明這個地方給客人帶來的安全感高。以此作為關鍵證據輔助商鋪選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