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什麼不攻打伊梨?

暗影風動

左宗棠之所以不攻打伊犁,是因為駐守伊犁的是清廷最大苦主——沙俄軍隊,而不是阿古柏、白彥虎之類的少數民族雜牌軍。所以,在審時度勢之下,左宗棠與曾紀澤唱了一出雙簧戲,施展的正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

大棒,自然是左文襄公左宗棠,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在肅清陝甘回亂之後,受任欽差大臣,全權負責督辦新疆軍務,剿滅阿古柏和白彥虎勢力,這個過程還算比較順利,在1876年正式出兵一年之後,基本達成了戰略目標,阿古柏自殺,白彥虎逃至俄境。

剩下的威脅就只有沙俄了,在新疆內亂時,沙俄先是脅迫清廷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鯨吞了西北地區44萬平方公里土地,這還是趁著英法聯軍禍害中國時與清廷簽署的《中俄北京條約》的延伸。消化完伊犁河下游後,沙俄的胃口很快得寸進尺,把目光又盯上了伊犁河谷。
1871年,沙俄軍隊以“護僑”為名,進佔伊犁河谷地帶,跟清廷的解釋是“回亂未靖,代收代守”、“日後交還”,這也是先站住腳跟,再謀求法理的老把戲,焦頭爛額而又鞭長莫及的清廷自然只好無奈的接受現狀。

到了1878年初,新疆的北疆南疆,除了伊犁之外已全部肅清,左宗棠開始謀定伊犁。他先是婉拒了手下大將劉錦堂和金順乘勝追擊殺入伊犁的建議,而後上報清廷,請求先與沙俄交涉歸還伊犁事宜,因為畢竟沙俄之前進佔伊犁時打的旗號是“回亂未靖、代收代收”,現在亂局已定,沙俄失去了坐擁伊犁的口實。

慈禧先是在李鴻章的建議下,捨棄曾紀澤,派崇厚出使沙俄談判,崇厚帶回來的《里瓦幾亞條約》,直接把伊犁大部拱手相送。左宗棠據理力爭,慈禧法辦崇厚,改派翁同酥與左宗棠支持的曾紀澤出使沙俄,另行談判。

曾紀澤出使沙俄前,左宗棠在新疆曾為之踐行,兩個人圍繞著“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籌謀就位。

作為大棒,左宗棠隨即部署兵力,抬棺挺進至伊犁外圍,保持了軍事上的高壓態勢。

作為胡蘿蔔,曾紀澤據理力爭,收回了伊犁河谷,但囿於沙俄逼迫(明言不欲以曾為談判對手,想直接派使去北京談判,與清朝所有皇帝一樣,慈禧最怕這個)、清廷施壓,最終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也割讓了部分土地,並賠款509萬兩白銀,是為胡蘿蔔。

作為沙俄一方,彼時剛剛結束與土耳其的第十次大戰,由於當時駐守伊犁的兵力大部已被抽調至土耳其戰場,伊犁戰備空虛,國庫也比較吃緊,實際上也是防守不住左宗棠的軍事進攻。

比起二百多年間與沙俄大戰十二次、抗爭至死的土耳其人,清廷血性大是不足,屢屢喪權辱國割地賠銀的條約也被後人不齒,看看現在的超級縮微版土境,似乎清廷也有幾分“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的歪理。


歷來現實

左宗棠不攻打伊犁,是因為他畢竟是一個對世界大勢有所瞭解的人,非常清楚沙俄國力強大,不是清帝國可以正面對抗的。

清軍的炮是這樣的

當時和現在都有不少人,在收復新疆後就膨脹了,認為可以包打天下了,真的是這樣嗎?左宗棠收復新疆,對付的是些什麼敵人,六七萬所謂“哲德沙爾國”的軍隊裡,大部分都是新疆本地的反清武裝,以及從陝甘逃過來的回民軍殘部,只有不到一萬是所謂的侵略軍,其實不過是因為中亞故國被沙俄吞併,乘新疆動亂流竄過來的喪家之犬。

俄軍的炮是這樣的

這些人不過是烏合之眾,對付原來新疆的少數駐軍還可以,對上裝備了西式槍炮、有著十幾年戰爭經驗的西征軍完全就是被吊打的下場。

打敗這樣的敵人,並不值得得意忘形,所以左宗棠理智地多次阻止了部下的冒險行為。



光緒三年六月(1877年),俄國攻打土耳其,分調駐紮伊犁軍隊赴土耳其前線。此時,左宗棠的副手金順進言“願以本軍乘虛襲取伊犁”。左宗棠認為: “縱目前因事就功,將來必更難了結”,“斷不可挑釁生端,貽害大局”。


清軍打敗的所謂侵略軍,是這個吊樣

光緒四年正月,俄國收留了從新疆越境的回民軍白彥虎部,湘軍大將劉錦棠欲提兵越境剿捕白彥虎。 左宗棠阻止:“以兵臨之,勢必決裂”,認為大清與沙俄“東北、西北均與接界,兵事將無了期”,所以嚴令“不可釁自我開”。

即使俄國人的手下敗將土耳其,也比清軍強的多。當時清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戰力水平,估計也就現在國足在世界上的地位

後英國唆使俄國內部中亞部落造反,左宗棠部將鹹謂有機可乘,應該進兵伊犁。左宗棠認為: “俄英措隙已久,俄恃其國大,英恃其兵強,各不相下。我且綢繆墉戶,靜觀其敝,不以彼之強弱為意。而日夜思所以自強,亦不以彼之言我強我弱為意也。”



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同時,俄國也吊打了奧斯曼土耳其,在這場近代化戰爭中,俄國輕輕鬆鬆地集中了48個步兵師共72萬人、3000門大炮。左宗棠有多少兵?不過五六萬人,俄國只要派來對付土耳其軍隊的十分之一,別說伊犁了,新疆都保不住。



左宗棠清晰地認識到中俄國力懸殊,非常妥善地處理了與俄的關係,不讓俄國有所藉口。他力求明確界劃,反對越界侵佔,表面上看起來很慫,為的是國家大局和整體利益考慮。雖然後來清帝國花了900萬盧布才贖回伊犁,還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但作為弱國,行此棄車保帥之舉也是迫不得已,如果為了伊犁和俄國開戰的話,損失只會更大,誰讓你打不過人家呢?


海軍史研究會員

筆者認為,左宗棠不是不準備打,更不是不敢打,而是還沒來得及打,沙皇俄國就和清王朝簽訂了關於歸還伊犁的和平條約。

左宗棠是晚清時期少有的鷹派人物之一,頂著英俄帝國主義干涉和後勤保障困難的雙重壓力,力排眾議,親自指揮7萬大軍長驅萬里,收復新疆,足見其膽略過人。

收復新疆之戰結束後,清王朝隨即派內大臣崇厚作為欽差大臣赴俄國與之商討歸還伊犁的問題。但是沙皇俄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白佔了清王朝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根本不把眼前這個滿洲貴族崇厚放在眼裡。蠻橫的提出歸還伊犁可以,但是要以別的領土交換,同時還要賠償沙俄的佔領費500萬盧布(相當於280萬兩白銀)。軟弱無能的崇厚居然簽署了這一條約。

賣國條約一經簽訂,舉國憤慨!

多數官員、群眾主張與沙俄決一死戰,收復伊犁。此時遠在西北的左宗棠也建議朝廷以和為主,但必須保持軍事壓力,隨時準備武力收復伊犁。

清王朝為了穩定上下人心,於1880年2月中旬將崇厚以“荒謬誤國”的罪名判處死緩,並向沙皇俄國發出照會,表示堅決不承認先前的條約,派曾國藩長子曾紀澤作為全權談判代表,繼續與沙皇俄國談判。

沙皇俄國惱羞成怒,氣急敗壞之下向中俄東北、西北邊境增兵,並以海軍艦隊在黃海海域遊弋,示威挑釁,企圖以此逼迫清王朝就範。面對如此形勢,清王朝也針鋒相對,在加強邊境線和沿海防禦的同時,命令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隨時準備武力解決伊犁問題。

左宗棠隨即著手部署軍事行動,調集原進入新疆的各路大軍向伊犁方向集結。為了表明堅決收復伊犁的決心,左宗棠於5五月份進入新疆,在前進過程中命令部下親兵抬著自己的準備的棺材走在前列,以此鼓舞士氣。駐疆清軍各部行動迅速,至6月份,各路大軍已經全部到達指定地域並完成作戰準備,總兵力達5萬餘人。剛剛結束了收復新疆之戰的清軍各部士氣高昂,武器裝備多數是德械和仿德械,加上在新疆之戰中繳獲了大量阿古柏部隊的槍炮,因此相比俄軍,兵力火力也有一定的優勢。

實際上,沙皇俄國在與清王朝進行有關伊犁歸屬問題的談判時,還在忙於鎮壓因第十次俄土戰爭導致的國內各少數民族的反抗,本來就底虛。現在在談判桌上曾紀澤針鋒相對,外面清軍又大兵壓境,幾經折騰也沒鬧下多少好處,無奈之下只好於1881年2月下旬與曾紀澤簽署《伊犁條約》,歸還伊犁。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面臨的形勢是:新疆大部被來自中亞浩罕汗國的軍閥阿古柏佔據,而伊犁地區則被沙皇俄國佔據。顯然這兩個敵人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而兩線作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大忌,那麼該先打誰呢?自然是打相對弱小但卻佔據新疆大部的阿古柏勢力,這樣做一來可以收復新疆大部分疆域,完成對沙俄佔領下的伊犁的戰略包圍,然而以武力作為後盾迫使沙俄進行和談;二來阿古柏勢力相對弱小,正好適合拿來練練手,反之如果直接和沙俄硬抗,萬一戰事陷入僵局,阿古柏勢力必定趁機進一步擴張。

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清政府當時實際上做了文武兩手準備:左宗棠率軍以武力平定阿古柏勢力;曾紀澤則赴彼得堡同沙俄就伊犁問題進行商談。事實上文武兩條戰線是互為依託的:在左宗棠西征取得決定性勝利前沙俄一直讓曾紀澤吃閉門羹;然而當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大部的消息傳來後沙俄主動要求和曾紀澤,因為他們知道此時伊犁已完全處於清軍的戰略包圍之下,伊犁畢竟遠離沙俄腹心地帶,在這裡交鋒沙俄未必能獲得多少好處。然而兩國實力擺在那兒,清軍一時之間也不敢妄動。這樣一來儘管清朝在整體國力上弱於沙俄,但在新疆這一局部地區卻形成了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當兩國實力懸殊時力量就是外交,因為城下之盟是沒什麼好談的;當兩國實力接近時外交就是力量,這時談判桌上往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宗棠和曾紀澤都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們都主張趁勝同沙俄談判,當然與此同時左宗棠的軍隊在伊犁外圍對俄軍保持壓制,這是確保談判能平等進行的基本條件,否則談判註定將以簽訂不平等條約結束。最終曾紀澤以和談的方式成功收回伊犁,左宗棠自然也就不再攻打伊犁了。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毛子雖然是歐洲的外圍,跟普魯士、法國這些陸軍強國沒法比,但在那個年代,歐洲就算外圍也比你東亞核心強的多啊。就好像歐洲的一些西漢姆聯隊、格拉斯哥流浪者隊之類的,雖然和大牌俱樂部沒法比,但和中國的俱樂部踢,依然有七八成勝率,別看中國買了那麼多大牌球員。

左宗棠又不是那些所謂“清流主戰派”,他作為實際操辦洋務和帶兵打仗的人,很清楚力量對比。之前打那些中亞部族兵和國內反抗軍輕鬆,那是因為這些軍隊離世界核心歐洲太遠了。這些軍隊只能得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歐洲來的武器,和支離破碎的歐洲軍隊組織方式。滿清軍隊卻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歐洲武器,大規模搞洋務學習軍隊組織方式了。所以滿清打他們輕鬆。

但打部族兵和反叛軍輕鬆,不代表就可以和沙俄對抗了。連奧斯曼都被毛子按在地上摩擦,奧斯曼早之前就進行過不少類似洋務運動的改革。

左宗棠不惹麻煩是其務實的表現。真要換個好大喜功的,去捅了馬蜂窩,可能連英國都保不住。大清能基本保持領土完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英本身不想佔地盤,同時又反對俄國佔地,並非滿清自己真的能頂住沙俄的壓力。但要是滿清自己去搞事情,大英就未必會為你出頭了。


尋常味

1864年,阿古柏護送布素魯克到喀什。一到喀什,阿古柏就變了臉,在新疆到處殺人放火,1868年佔據了南疆,立國為“洪福汗國”。之後,阿古柏又攻下吐魯番和迪化,憑藉原有的幾百烏茲別克騎兵,竟然將新疆搞得雞飛狗跳,天下大亂。

據說阿古柏剛進入中國時只有50名騎兵,後來浩罕又支援了一千多人,但就憑這點力量,他就能積攢十萬反民,拿下整個新疆。清廷在新疆的統治力由此可見一斑。

1871年,阿古柏打迪化的時候,老毛子趁機佔領了伊犁。他們的藉口是天下大亂,要代替中國保護伊犁。孃的,真沒見過這麼無恥的國家,中俄兩國的交情可謂與眾不同啊。

但是,直到1884年,清廷也沒能派出兵來。此時,東南一帶日本侵略臺灣,朝廷爆發了“海防塞防”的大爭論,放棄新疆的呼聲很高。此時,左宗棠以必死的決心贏得了慈禧的支持,才有了這次收復新疆的戰爭。而軍費,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左宗棠自籌的。

如此,你就應當知道,左宗棠輸不起!為此,左宗棠在人員上、武器上、策略上、戰後政策上都花費了大量心血。而武力解決阿古柏,外交解決伊犁,是既定的策略,其目的就在於立於不敗之地。

左宗棠不是怕事的人,他不打伊犁是為了“不敗”,因為一旦戰敗,來自朝廷的壓力會比沙俄的壓力還大。但左宗棠不是不敢打,他在伊犁邊界陳兵十萬,一方面是為了配合曾紀澤談判,另一方面,真沒轍了,也他孃的幹他一炮。

左宗棠賭中了。事實上等於中國用400萬盧比換回了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控制權,收復新疆也成就了左宗棠能文能武的一世英名。


追求一句中的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伊犁被沙俄佔領了,打不一定能打贏,但是給錢就一定可以贖回。左宗棠趁戰勝阿古柏收復新疆其他地方之威,派曾紀澤與沙俄談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之以金,最終用509萬白銀贖回了伊犁地區。


左宗棠收復新疆其他地方,軍隊六七萬之眾,後勤部隊四五萬之多,只能供給前線兩三萬人作戰。西征大軍十多萬人,糧響軍需日費萬金,全靠胡雪巖的外國貸款,因此再與沙俄軍隊作戰,勝算不大,耗銀更多。


沙俄佔領伊犁後,後勤補給困難,當地百姓反攻,加上左宗棠數萬精兵在側,也深感堅守不易。英國在中亞煽風點火,驅動當地勢力反對沙俄,土耳其更是更沙俄打得不可開交。

左宗棠兵分三路包圍伊犁半年之久,清政府派曾國藩長子曾紀澤與沙俄談判,最終以900萬盧布的價格贖回了伊犁地區。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慈禧太后還是同意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大秦鐵鷹劍士

因為打不過。僅此而已。軍力不行,經濟不行。

打新疆的阿古柏。外有英國給中國出點子(英國防止俄羅斯做大,挑動中俄互鬥),清政府內有李鴻章等人統籌規劃(不得罪俄羅斯,只打阿古柏),避免兩面作戰,外交解決伊犁。同時,軍事上,也應該先弱後強。至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