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的玩法

黃雀的玩法

黃雀性情活潑,姿態美麗,常常昂頭連續鳴叫,使人心曠神怡。由於此鳥易飼養,並且鳴叫悅耳,深受人們喜愛。 黃雀幼鳥,背部羽毛甚似雌性成鳥,但其頸和腰部有淡赤色橫斑;眼後、頸側、喉及胸部微具黃色橫斑,並不相連,下體縱紋較成鳥多,幼年雄鳥的背部縱紋明顯;幼年雌鳥的頭和背羽褐色較強,至第二年夏末秋初,幼鳥體羽全部換齊,羽色全同於成鳥。 成年黃雀,雄性體羽黃綠,頭頸和額部均為黑色,腰部羽色呈金黃,翅羽黑色而有黃色橫斑,下體前黃後白,僅腹側有黑褐色紋,雌鳥體羽灰暗,佈滿褐色縱紋,頭頂暗綠色,頭部天黑色,一般來說人們都喜歡飼養那些嘴尖細,身腰長,尾長而善鳴的雄性黃雀。

在人工飼養下,可餵給黃雀蘇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食物,但不能喂得太多,以免過肥,影響鳴叫和繁殖。平時餵給穀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蘇子即可。通過實驗證明,黃雀喂混合粉料更好。一般把玉米、花生和蘇子按3:1:1的比例混合磨成粉餵給,並經常喂一些蔬菜(白菜、油菜等)和少量砂粒。黃雀在春、秋、冬季,應多曬太陽,但在夏季卻忌暴曬,最好放在室外蔭涼通風的地方,而且食、水要充足。

黃雀飲水要清潔,春夏季節每天或隔天供給浴水任其洗浴。洗浴時間長短需視環境溫度和天氣情況而定,養鳥愛好者要適可而止。馴養良好的黃雀,每年可有6—8個月的鳴唱,籠養壽命可達8—10年。

黃雀的玩法

成年黃雀,開始時可放入小籠飼養,蓋上籠衣,使其安靜,供給飼料和飲水,4—5天后可半開籠衣,放在人多的地方,並用手拿蘇籽逗引,黃雀經過20余天對人工飼養環境的適應,成鳥就馴服於籠養生活了。 F適應了人工飼養生活的黃雀,可以經過人工馴化,學會多種技藝,如學“三口”,上架、接食、接物、放飛、戴面具等多種技藝。但為了便於訓練和調教,首先要使黃雀馴熟,消除其懼怕馴鳥人員和觀賞人群的心理,可以利用條件反射,用蘇籽引誘,使黃雀在飢餓時,按馴鳥人員教給的動作表現,成功後餵給少量蘇籽,並且要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和調教,持之以恆,調教成功對養鳥者來說,是極有趣的。 黃雀的鳴叫:在北京地區講究“三口”,即喜鵲、沼澤山雀和油葫蘆(昆蟲名)的鳴叫聲,而且沒有“雜口”,如忌諱太平鳥、燕雀、金翅等鳥的叫聲。訓練黃雀的“三口”相當困難,必須將幼鳥嚴格隔離,經常提著鳥籠到有灰喜鵲棲息的樹林中去遛,途中要將鳥藏好,聽到灰喜鵲叫時再打開籠套,使黃雀靜聽。這樣經過20天左右的聽、學,可逐漸學會喜鵲鳴叫。學沼澤山雀的鳴叫,可將沼澤山雀放在黃雀的一旁讓其聽,一學即會。學油葫蘆的叫口,是自己養油葫蘆,晚上油葫蘆愛叫,將黃雀放在燈下聽學。

放飛:用“脖索”先拴住鳥,“脖索”的細線可拴長些。手中放幾粒蘇子,逗引鳥飛到手上啄食。然後使其飛回架杆,逐漸延長距離,直至放開脖系細線,鳥也會飛回架杆,或由架杆飛到手掌上啄食蘇籽。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準備個小旗或硬幣,當鳥飛到手掌上,把小旗和硬幣給它,它也會叼住,這時給它幾粒蘇籽,逐漸把小旗和硬幣改放在架杆旁,鳥也會叼起,飛到主人手掌上領賞,如此訓練,可以讓黃雀做許多遊戲,別有情趣。 黃雀“戴面具”:訓練黃雀放飛成功後,便可訓練它戴面具技藝了。用硬紙板做成凹形面具,面具內用銅絲拉一橫線,作為黃雀銜取面具的部位。面具外部可用彩筆顏色畫成各種戲劇臉譜。訓練時,先在面具內放幾顆黃雀愛吃的蘇籽等飼料,待黃雀飢餓時啄食,並把面具放在前面逗引,只要咬住背面橫條即給蘇籽吃,反覆訓練,形成銜取面具就獲得食物的條件反射。這個動作熟練以後,把面具放到離鳥架遠一些的地方,讓它飛過去把面具銜回來,再跳回原處給鳥食吃。這樣經過反覆訓練,就可表演頭戴面具的節目了。

上架:用紅色絲線,編織成一毫米寬的絲帶,做成活絡套,套在黃雀頸部,大小以黃雀頭不能掙脫出來為準,絲帶兩端的絲線安放在黃雀頸後部作為羽翎裝飾,頸前部絲帶線上可用帶有一條絲線的小銅鉤鉤上,絲線長25公分,一端系在橫杆上,杆為竹製。黃雀抓棲在橫杆上,馴鳥人手拿橫杆不斷走動,使其能在杆上適應平衡,不致因人走動或見到陌生環境,而飛落下橫杆,有時也可將橫杆安插在一個固定地方,使其適應上架生活,上架初期,時有飛落,而被絲線吊起,可用橫杆接起或將黃雀安放在橫杆上。

黃雀的玩法

正在調教的黃雀,白天均不能給以足量食物,而以半飢餓狀態為好,這樣可使其在白天時刻都有求食的慾望。調教時一手拿橫杆,另一手用食指和拇指拿著蘇籽誘食,讓其飛到手指上啄取食物,待熟練後,就可訓練接食,接物和放飛動作。

接食:上架已馴熟的黃雀,能在杆上接取手指上食物後,如果手指拉開一段距離給食,黃雀卻會無動於衷,從不輕易起飛,來啄取手指上的食物。即使拉開一點,到黃雀稍微啄取不到的距離,黃雀會伸直脖子,試圖啄取食物,但始終是用爪趾抓住竹杆而不起飛或起跳啄食。為此,在開始調教時,許多初入門的養鳥愛好者就感到很難,如果在設施上改進一下,這一點也是可以解決的。 調教接食時,先在竹杆上套上一節竹筒,竹筒內徑比竹杆稍大一點,只要讓竹筒在竹杆上自由轉動就行。養鳥者一隻手拿竹杆,並用食指和拇指按住竹筒,不使竹筒轉動,被馴黃雀停立竹筒上,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拿住蘇籽來誘食。開始距離近一點,按原先給食,讓其啄食,待啄後就可拉開一點給食距離,當用蘇籽誘食時,黃雀欲伸頭啄食時,就可將拿竹杆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放鬆,使黃雀正欲啄取食物時有一個不穩定性,以致使黃雀就會離開竹筒起飛取食,初試時,黃雀可起飛回落到竹筒上,但不一定就一下子啄得到食物,經多次訓練,使竹筒轉動——起飛——啄取食物——回落到竹筒上,成為一個連貫動作,就算初步完成。

黃雀接食後,要注意回落時的竹筒,也須用食指和拇指固定住,不要使黃雀回落時產生不穩定感。這一方式熟練後,就可將竹筒移去,讓黃雀直接抓立在竹杆上起飛接食,頸上絲線可放長,接食距離拉遠;也可將蘇籽放在手掌上,讓其來啄取,下一步就可在室內進行,將黃雀頸部活絡套上小鉤脫下,不帶絲線地進行接食訓練。 接物:接物是在黃雀接食為基礎所進一步調教的動作,開始時可訓練黃雀接取紅色絨球,方法是將蘇籽放在紅絨球上,一手拿絨球,一手拿竹杆,黃雀見到絨球上的蘇籽,就會起飛來啄取絨球上的食物,有時蘇籽被啄取,有時因蘇籽嵌入絨球,就將絨球啄取,當絨球被啄取時,就用蘇籽鼓勵,這樣不斷地調教,就會使黃雀見到絨球即能起飛啄取,形成接取絨球就有食物可吃的條件反射。開始時由絲線拴住,重複訓練多次後,再加長距離。訓練距離超過一公尺時,就可將小銅鉤脫開於頸部活絡套,任其自由接物。

黃雀的馴養與調教並不難,但需要耐心,當你盡情的欣賞調教好的黃雀時,你會忘記調教之辛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