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文化知多少?

黃雀文化知多少?

黃雀

黃雀,北京那邊又叫它“黃巧”,可見這是個很乖巧的鳥,不管是學口,還是訓著玩,都是極聰明的。

在北方,黃雀與百靈、靛頦、紅子都是有名的鳴鳥,但現在大多數的人都把這鳥訓著玩,或當了小孩子的玩物了,把這個東西本質裡鳴鳥的本色給遺忘掉了。

過去,北京天津是很講究飼養黃雀的,有著很長的歷史,對於這鳥的講究也是很多的,一隻漂亮的黃雀要具備以下條件:眼睛要大,眼眉要長,眉色發白的比較好,嘴要尖長的,體細長,毛片收的緊,尾型以棍尾為上,燕尾較次。

黃雀的毛色現在多喜歡青色毛的,因為這樣的鳥性大,叫起來很衝,本口叫的花哨。但過去的老玩家卻喜歡黃色的鳥,名之“大黃袍”,主要是過去養黃雀是要“壓口”的,(所謂壓口就是要學別的鳥或蟲的叫聲),這樣的鳥性小,多很老實,學口比較快。這就好比上學的孩子,老實聽話的孩子一般學習較好,老師怎樣教,他便怎樣學;而調皮搗蛋的孩子,由於心思多,學的就要差很多了,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青毛鳥雖然叫的衝,但卻是最不容易壓上口的鳥。

黃雀文化知多少?

黃雀

說到壓口,就要說下黃雀的叫口,很多養鳥的人都知道,黃雀有“三大口”之說,就是黃雀要學灰喜鵲、油葫蘆、紅子的聲音,要學的象,學的清楚才行。學口的鳥一定要那種不會本口的小鳥,學紅子比較簡單,就是養一隻叫高音、平詞多的紅子,把黃雀掛在邊上,它自然能學會;學灰喜鵲就要麻煩的多,要在清晨或日落的時候拿鳥到山上的松林中聽灰喜鵲叫,日復一日,也才能學的上。學油葫蘆就是另外的法子了,過去的法子是:找一口大水缸,將調教好的油葫蘆放在缸低,鳥掛在缸的上部,然後把缸蓋住,鳥在黑暗安靜的環境裡才能把油葫蘆的口壓上。要注意的是,油葫蘆一定是要大叫,而且聲音要叫的憨、叫的慢,尾音要悠的長,這樣鳥才能學的上、且叫聲悠揚。

然在老北京時,黃雀除“三大口”外,其實是很有些其他的講究。這些現代的養鳥人卻很少知道。其實對於黃雀來說,學喜鵲紅子是最簡單的玩意兒,玩家們還講究學鷂鷹、伏天、秋涼,為了學上這些叫口,那時的養鳥者須於清晨到故宮後門的筒子河邊上學鷂鷹,午後到天壇的樹林子裡壓伏天秋涼,每日如此,不能間斷,每日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鳥性靈者,可能二三十日便可壓上,口拙的可能經年也學不會,這辛苦也就白費了。

黃雀文化知多少?

黃雀

過去黃雀的價格差的很大,好的黃雀價格要遠遠高於好的靛頦和紅子。那些只會水哨的(叫本口),可能只值幾個銅板,而能學會喜鵲、紅子,且無“馬料”、“玉鳥”、“黃膽”等髒口的即可值數塊銀元;若能叫出鷂鷹的,就要值數十快銀元,再能叫出伏天秋涼的,那就更不得了,要值數百銀元。當年京城裡的京劇名角兒王慧芳、朱琴心、諸如香等,均曾以三五百銀元選購過黃雀,可見那時對於黃雀的重視和喜愛。

黃雀文化知多少?

黃雀

學口的黃雀是以上這樣,如果不講究學口,只要求聽本口水哨,那還是養個青毛的鳥,叫的來勁,音色又多。但有一點要注意,即便聽水哨,也最好不要尾音帶“拉渣”的鳥,那聲音真的是太刺耳、太難聽了。

喜歡該文的人也喜歡

關注“鳥語天地”帶你瞭解更多的鳥類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