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柯: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杨林柯: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杨林柯专栏】

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总体看,今年的全国作文命题,除上海的作文命题外,似乎出现集体“大跳水”,大都在紧跟政治,“主流化”思维愈见明显,国家意识对写作主体的把控愈益强烈,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关注外在、淡化自我,把注意力放在诸如国家发展、时代进步、使命担当以及生态环境、语言运用、地域文化精神等方面。

几十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把“人”作为考查中心,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杨林柯: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具体来说,上海的命题依然独领风骚,鼓励学生关注“人与人的关系”,追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学生回到自己内心。这样的命题超越了“载道”的传统指向,让写作的“自塑”作用得到彰显,也使作文命题的选拔价值与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在该命题中趋于合一。

杨林柯: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全国卷Ⅱ(陕西考区),还是属于传统的“给材料作文”,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颇有开放性,引导考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核心立意和外环立意的界限比较模糊。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走出了二元思维的套路,拓展了命题的选择空间,也可以更好地引领语文的思辨性教学。

学生可写的立意包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看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大数据对决策判断的重要性”“看到的与想到的”“学会逆向思维”“重要的是思想力”“‘知’不等于‘识’”等等。因为给材料作文的“材料”其实就是一个“话题团”,里面必定含有“主要话题”和“次要话题”。写什么话题,确定什么样的立意,完全在于学生当时的认知水平和观念水位。不管写“主要话题”还是“次要话题”都可以写出优秀作文。

另外,这道题也让学生平时的“宿构”“套路”以及“材料存货”不容易派上用场,必须由材料引发思考。

杨林柯: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其他几套命题就不说了吧,政治意识太明显了,除了北京的“微作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还有一些价值之外,其他的题目,外在意图太过明显。有人甚至说,以后的政治题和语文题可以合二为一了,如果高考作文命题过重主流意识的强化,那么这种指挥棒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就容易让读书流于空谈,教育的“空心化”将愈演愈烈。

杨林柯:2018高考作文大跳水

杨林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组特聘专家,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员,陕西师大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出版各类编著40多种,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教师月刊》2012“年度教师”,入选《中国教育报》2014“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著有《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现在陕西师大附中高中部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