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国内最早开始做“共享汽车”的是易到用车,那时候的易到用车和奇瑞还有博泰,三家联合起来在2015年合资成立了“易奇泰行”,那时候可谓是梦想很美好,没坚持到一年时间,2016年的时候就没声了基本上!但是即使是这个先吃螃蟹的“易奇泰行”倒下了,还是有人不断进入,很多热钱并没有停下投资的脚步。

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1、用户体验差

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比如在重庆,盼达用车是本土车企力帆所投资的共享汽车项目,下面有力帆电动车和长安电动车车型,而价格力帆19元一小时,而长安则是25一小时,在价格上的差距,就体现在了车型的性能上面,说实话长安的车型的确比力帆的车型好开,而且续航能力也是长安的车型更加靠谱,不过体验感真的很不好,有时候车里很脏,有的时候明明停车场有好多车,却一台都不能用!

2、重资产,高投入

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此外,重资产模式的共享汽车虽然拉高了行业门槛,同时也限制了盈利的门槛。这种行业,毕竟都是新能源汽车,所以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是现阶段国家已经降低了对能源汽车的补贴,后期肯定会逐渐进入无补贴时代,所以这个还是比较大的负担,对于租车单位来说,刚开始的投入巨大,一辆10万元,1000辆车就是1亿,实在是很大的负担!

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3、监管困难安全隐患难以规避

共享汽车三个痛点,谁能改善,便是赢家!

并且前不久某某大学生借由同学的支付宝账号,使用共享汽车发生撞人身亡的事故,再一次将共享汽车的监管,推上了风口浪尖,并且这个真是一大漏洞,而且车辆平时的剐蹭,谁来承担,以及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划分,这个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但很显然,现在共享汽车这一块出于模糊阶段,还有违章的处理,是由企业承担,还是消费者承担,即使企业想尽办法,让使用者承担,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使用者拒不承担,这些问题都是悬而未决!

总结:数据和市场前景仍在引诱着行业的创业者。未来10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到2025年,中国分时汽车租赁数量将高达60万辆。然而,在目前用户体验、重资产投入以及监管困难等三大死穴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共享汽车能走多远,仍然是个疑问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