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育和教研,别说你不懂“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理论!

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

从事教育和教研,别说你不懂“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理论!

从事教育和教研,别说你不懂“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理论!

做教育

必须要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弄懂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

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在他的多元理论中

剖析了8钟不同的智能类型

帮助教育者们分析学生性格

进而针对学生制定具体培养方案

从事教育和教研,别说你不懂“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理论!

研究发展史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高低。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

1935年,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1967年,美国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

从事教育和教研,别说你不懂“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理论!

理论的学习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

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

从事教育和教研,别说你不懂“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理论!

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另外,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的九个范畴的内容如下:

1.语言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肢体运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5.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

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7.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

8.自然探索智能

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9.存在智能

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发展的培养

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我们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

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像 “多元智能”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

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多元智能恰恰在这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