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70後、80後、90後們, 成為父母后所面對的最大困惑,是沒有人來告訴他們,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本文共計2924字,閱讀時間6分鐘。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要點速覽:

1、知嘛文化要幫助用戶完成從“認知”到“行動”到“工具”的完整閉環,產品已形成三條主線,包括:知識付費、社群服務和親子商城。

3、據張凱峰介紹,目前公司80%以上的收入來自電商,知識付費爆款與社群服務項目將是公司今年重點打造的項目。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出版9年來,紙質書銷售了800萬冊。在這9年裡,作者尹建莉收到了讀者郵件22萬封,她回覆了6萬多封,大約每天要回20封,已經是她的個人極限。更讓她不解的是:90%的問題書中已經給過答案,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一做起來就有問題。

張凱峰認為,70後、80後、90後們,成為父母后所面對的最大困惑,是沒有人來告訴他們,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愛變成了控制和傷害,父母不幸成為了孩子的對立方,卻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知嘛文化董事長兼CEO 張凱峰

“我們三個從出版業出來的老鳥覺得,光靠圖書這一介質,無法真正解決育兒問題。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幫助有兒童教育問題的家庭,更快、更精準的找到答案,並幫助家長付諸正確的行動。”張凱峰說。

基於兒童教育裡“不知道”、“知道卻做不到”的痛點,知嘛文化將產品圍繞兩方面佈局:其一,為所有的家庭教育問題找到答案;其二,無痕養育,從知道到做到。

知識付費+社群服務+親子商城,幫家長從知道到做到

同年,還沒辭職的張凱峰及兩位出版業的同事郎世溟、陳小鵬,和尹建莉一起組建了合夥公司,並簽下尹建莉10年的互聯網內容獨家運營權。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為了給粉絲答疑解惑,知嘛文化建了一批“媽媽群”。據瞭解,現在群的數量已經達到8000多個。其中有100多個“社群輔導員”回答專業問題,1000個“社群管理員”負責日常的活動和維護。

隨著產品雛形的出現和用戶需求的增長,2017年,張凱峰、郎世溟、陳小鵬三人正式從原公司離職,並對公司結構進行了重組,形成了由四位創始人聯合創辦的北京知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正式以公司化形式運營:由尹建莉擔任首席導師,張凱峰擔任董事長兼CEO,郎世溟擔任總裁,陳小鵬擔任COO。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知嘛文化創始團隊

張凱峰給公司的定位是:針對0-18歲孩子的家庭,建立全生命週期、全場景的親子養育賦能平臺。

基於這樣的願景,知嘛文化形成三條產品線,幫助用戶完成從“認知”到“行動”到“工具”的完整閉環。包括:

1. 知識付費,著力解決用戶從不知道到知道的問題;

2. 社群服務,比如“28天讓孩子自主愛上閱讀”,專項解決用戶從知道到做到的問題;

3. 親子商城,提供用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無痕養育”工具。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所有遇到家庭教育問題的父母,所有親子育兒中尋求自我成長的父母,都是我們的目標用戶。2億新中產家庭的科學育兒訴求,就是我們的市場蛋糕。”

人文價值觀才是核心競爭力

知嘛文化與其他親子育兒類產品最大的不同,張凱峰認為是尹建莉提倡的“愛與自由”與“無痕養育”的教育方式,這些深植於知嘛文化的所有產品中。

“我們有非常明確的產品價值觀判斷與選擇。”張凱峰說。

看似比較“虛”的理念,也不是他從一開始就想清楚的。創業前的他,其實是一個標準的理工男,曾先後擔任過惠普諮詢經理、海爾集團最年輕的集團總監和磨鐵圖書執行總裁。

據他講,那時常自詡為出版行業最沒文化的人,並以此為榮,對他來說,數據才是更具信服力的語言。

直到這次創業,才發現,商業運營技巧對他反而不是問題,最難的是,將家庭教育理念背後深刻而微妙的人性理解,通過知識產品的方式,精準傳遞給用戶,並幫助其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

知嘛文化將公司的使命定義為:為父母的成長賦能,讓每一個孩子成為TA最優秀的樣子。張凱峰提到,希望有一天,其能成為平臺型公司,但在此之前,要先成為對產品有明確價值主張的企業。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我們有一個超級IP——尹建莉老師,她對於家庭教育、人的成長,有非常清晰的理念與堅持。只要我們能夠將這種堅持,貫徹到產品的選擇與開發中,就將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叉點。價值觀和產品本質上是相通的,找到了產品在人文層面的魂,用商業與科技的手法建立閉環,模式自然能跑通。”

目前,知嘛文化已經完成了pre-A輪融資,張凱峰說,他今天不再自稱不懂內容、沒文化了。“理解人文、深耕內容,這已經不是我懂不懂的問題,而是我作為CEO的責任。”

突破用戶增長瓶頸,打造知識付費爆款

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的逐漸減弱,獲取新用戶的成本越來越大,原先以內容為導向的產品,也都在嘗試突破。

知嘛文化的幾位創始人都不是互聯網行業出身,雖然曾經是資深的職業經理人,進入互聯網行業後,也踩了不少坑。

“因為付費用戶轉化率維持在原來的水平,付費用戶數在同比增加,說明了這80萬粉絲增長是精準的。”

張凱峰提到,目前公司80%以上的收入來自電商。知識付費爆款與社群服務,將是公司今年重點打造的項目。

採訪當天,知嘛文化剛推出的《給孩子的思維導圖課》知識付費課程。上線三天,更新至第2期時,已有5683人完成付費訂閱。

都說家庭教育難,從“知道”到“做到”隔著一個知嘛文化

由尹建莉父母學堂高級輔導員創作的家庭教育免費微課,品種數已累計1000+。自測題庫、育兒金句庫、案例庫、問答庫、文章庫等圖文素材,已超過10萬+。

他也坦言,雖然用戶增長瓶頸有所突破,內容矩陣的構建在進行當中,知識付費產品線也初見端倪,但是要想讓三條產品線齊頭並進、三根收入曲線的增長拐點全部出現,還需要時間。

“只有拉出漂亮的用戶增長曲線,並拉出三條產品線的收入曲線增長拐點,走好這一步,將意味著知嘛文化有能力成為幫助中國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賦能平臺。”張凱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