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被夺权,收拾铺盖辞职回家,大喜:从此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清朝有两位摄政王,一位是开国摄政王多尔衮,一位是清末摄政王载沣,这两位摄政王的脾气性格完全相反,一位霸气侧漏,率八旗入关,定鼎中原,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渴望,因此后来下场也比较惨,被顺治皇帝移出太庙,追论生前谋逆罪,削爵。而清末摄政王载沣则是一个清闲散人,不愿多惹是非,能躲就躲,甚至有些胆小怕事,无论是魄力还是能力都与多尔衮相差太多,可以说是晚清第一窝囊王爷。

王爷被夺权,收拾铺盖辞职回家,大喜:从此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经这样回忆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我的弟弟曾听母亲说过,辛亥那年父亲辞了摄政王位,从宫里一回来便对母亲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母亲被他那副轻松神气气得痛哭了一场,后来告诫弟弟:“长大了万不可学阿玛(满族语父亲)那样!”这段故事和父亲自书的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虽都不足以证明什么真正的“退隐”之志,但也可以看出他对那三年监国是够伤脑筋的。那三年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失败的三年。在溥仪的回忆中载沣是非常胆小怕事的一个人,而他的母亲则非常的刚强,对于载沣这种半死不活窝窝囊囊的态度非常不屑,因此溥仪的母亲甚至瞒着载沣多次参与政治活动,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挽救清王朝,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可以看出载沣在家中的地位相比于夫人来说实在是差一大截。

王爷被夺权,收拾铺盖辞职回家,大喜:从此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不仅溥仪的母亲瞧不起载沣,就连朝中的大臣对载沣也是颇不满意,载沣开始执政的时候,很多满族大臣希望载沣能够重整朝纲,打压庆王爷的势力,但是载沣却支支吾吾,犹犹豫豫,很多皇室贵族多次到载沣的府上要求载沣遏制庆王爷的势力,担心他会将大清搞灭亡,但是载沣却一再推辞,细声细语的敷衍着来人,结果每每让人失望叹气而归,从而对这位摄政王爷失去了信心。

王爷被夺权,收拾铺盖辞职回家,大喜:从此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溥仪对载沣的描述也有些轻蔑的意味,最经典的一个片段就是童年的溥仪在宫里背书给摄政王听,而摄政王每次都只会说:好好好,此外再无一句话,溥仪背书紧张的卡壳,回头一看自己的父亲比自己更紧张,连说话都结巴了,每次总是两三分钟就走了,这让溥仪记忆深刻,但实际上载沣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懦弱,载沣在外交方面还是非常有一套的,当年出使德国受到了德国皇室的高度赞赏,认为载沣的外交能力非常强,也正是载沣的出使,才扭转了中德之间的外交劣势,使清王朝的外交官员在德国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王爷被夺权,收拾铺盖辞职回家,大喜:从此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载沣内心最恨的一个人就是袁世凯,当年正是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才使得光绪皇帝变法失败,后来又被慈禧关进了瀛台,死在了那里,据说光绪临死前下过一道密旨,让载沣杀掉袁世凯,而载沣也时时刻刻记着这笔血债,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处死袁世凯,当年他和几个王公大臣商量,无论袁世凯镇压革命党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处死他,他们甚至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杀袁世凯。

王爷被夺权,收拾铺盖辞职回家,大喜:从此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载沣想学当年康熙皇帝杀鳌拜的方法,在袁世凯上朝时,赐他一个断了腿的凳子,定个君前失仪的罪名,但是后来由于庆王和张之洞的极力劝阻,这才不得以罢了袁世凯的官,让袁世凯回乡养病,可是后来局势一再恶化,载沣无力收拾残局,只能再次请袁世凯出山,自己辞职,回家抱孩子去了,后来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坚决不去东北和儿子同流合污,不做日本人的走狗,总算是维护了清朝皇室的最后一点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