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庄颜:“我觉得它像。晚霞的眼睛”

罗辑:“你怎么不说是朝霞的眼睛”

庄颜:“我更喜欢晚霞”

罗辑:“为什么”

庄颜“”“晚霞消失后可以看到星星,朝霞消失以后,就只剩下···”

罗辑:“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了”

庄颜:“是,是啊。”

——刘慈欣 《三体》

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科学这东西的式微,与之相近的凋零,科幻文学便是如此。之所以对张艺谋之类的影视以及莫言类似的文学作品耿耿于怀,关键在于黄土地今非昔比,而大家们的现实题材仍是几十年如一日,以不变应万变,这就与现实相悖了。

《三体》之后,刘慈欣沉寂的耐心一如之前。未来世界可能已经超越了人的智慧,大概需要人创造出来的AI,还能给沉闷的浊世一点惊喜。超越美剧《西部世界2》的惊悚也未始不可。

一个男人的价值到底需要多大?不过电厂倒闭之后的刘慈欣还是那个内向、顾家、循规蹈矩的男人。女人化妆与男人顾家,算起来的仪式感类似。碌碌无为的日复一日,这倒是拯救不少吃了睡睡了吃的灵魂。

刘慈欣在雨果奖获奖之前,闻所未闻,即便他的文字在常看的《当代》上昙花一现,毕竟科幻这个题材几乎阅读的太少。知乎上有人说,《三体》后,世界上的人将分为3种:没看过《三体》的,看过《三体1、2》而没看过《三体3》的,看过《三体3》的。

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一个叫“水娃”的农民工找了一份“蜘蛛人”的工作,后来他又得到一个在月球上清洁大型设备的机会...这是刘慈欣在02年初发表的《中国太阳》,后来水娃坐着人类第一艘载人恒星际飞船飞出太阳系,在宇宙里远航。看样“有的人则用尽全部生命,只为看一眼人类从未见过的事物。”

码字的有点眩晕,穿越回来的心都有。倒不是很关心太阳系之外的事情,自从仔细读过刘慈欣的东东之后,再看其他科幻小说之类,基本上就浮起儿童文学的感觉。老刘这样的电厂微机男心思缜密,却也不乏儿女情长,心忧柴米油盐,不忘仰望星空。

水娃有六个人生目标,前四个比拟现实,都比较靠谱,后面两个是科幻小说家言,有误导废青之嫌,暂且搁置吧。水娃的前四个人生目标,即便复制,后面隐隐是前赴后继的大队人马,城市不仅仅是农民工的痛,也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外来工的痛。

人生第一个目标:喝点不苦的水,挣点钱 。

人生第二个目标:到灯更多水更甜的城里,挣更多的钱。

人生第三个目标:到更大的城市,见更大的世面,挣更多的钱。

人生第四个目标:成为一个北京人 。

实际上,大刘算是干副业比做主业要牛得多人,一直对如此之人有兴趣,既有文科男的情调臆测遐想,又有理科男的扎实勤恳。养家糊口的间隙,能把自己的喜好发扬光大,实现了财务自由,走向更加深不可测的未来。

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并不是科幻粉,勉强算是翻过《三体1、2》,再没有勇气打开之后的那部《三体3》。相比他早期的长篇《超新星纪元》、《中国2185》、《球状闪电》,更喜欢那些精悍的短篇,诸如《中国太阳》、《流浪地球》之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细思极恐,这类似大刘打开的世界这扇门,抑或这个门外的世界本身早就存在,绵绵不绝的黑暗,王阳明大概也参透了其中奥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后来雷军在《三体》里瞧出了苍凉高远,与史玉柱在毛先生的著作中汲取的战略思想异曲同工。至于时下他们两类人互换了情怀,雷军发扬了战略战术在商战中的应用,史玉柱则悲天悯人般大隐于市。

大刘貌似冰冷的坚硬后面,或许就是个孤独浪漫的人,不紧不慢地耕耘一日三餐,包括俗世的养家糊口,只是偶尔抬头瞥向苍穹,星辰闪烁,世界之外的世界,肚里乾坤,才缓缓打开。

刘慈欣与逼仄的科幻世界内外

【绘画:西茜(中 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