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qzuser1869509

会这样问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在法正公报私仇之后没有向刘备告状反而拍的一手好马屁,而马谡失街亭时候诸葛亮则以军法处置了马谡,这样一对比,大家就觉得一向纪律严明,公正执法的诸葛亮怎么会不敢惹法正?反而还要提法正说情?



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人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其实法正人品是不怎么样的,他在为人斤斤计较,锱铢必较,所以很多之前得罪了他的人,有的被杀有的被打,然而诸葛亮知道后不但不告状反而帮他说好话。诸葛亮说法正功劳很大,对于功劳大的人就应该让着点,没必要计较,本身法正又是制定法律的人。


因此我觉得当时诸葛亮不敢惹法正主要有几点因素。

首先:法正功劳太大了,身居高位,而且智慧过人,丝毫不亚于诸葛亮,诸葛亮没有理由也没有实力得罪法正,要知道法正用了五六年的十年让刘备从一个小集团到拥有益州等十几个郡的势力,地盘人员都有扩张,法正在刘备那里几乎就和当时郭嘉在曹操那里一样,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蠢。

其次:法正本就是在益州当过官的,原来是跟随刘璋的,后来才跟随刘备,但是在益州一直都有势力,这点诸葛亮很清楚,连刘备都还要让他三分,此时得罪法正不是明智之举,反而还得讨好。

最后:深得刘备的信任,据说法正死之后刘备足足哭了好几天,伤心难过,诸葛亮多聪明的人,审时度势,吃饱了饭没事干去得罪法正,吃力不讨好,加上自己对刘备的了解,他深知法正这样的性格刘备用完之后应该是不会留他的,谁曾想法正第二年就死了。

我是羽评历史,码字不易,谢谢右上角关注】


羽评历史

说到法正法孝直,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第一印象:帅气?

有人喜欢把三国里的谋士做对比,比如,法正,庞统,郭嘉,荀彧...哪个更牛掰?笔者认为意义不大,他们的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这样比较并不妥当。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没有这些智慧人物的存在,也就不会有那么精彩的一段三国历史。

在三国志书籍中,法正和庞统的传记是并列放在一块的,也就大致意味着在蜀汉阵营中,庞统和法正的“功能”有些类似。那么,法正到底有几斤几两,在蜀汉阵营中到底有多重要,跟着笔者“走进”法正吧~

一、以使者的身份和刘备见面,已有点“芳心暗许”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原来是刘璋手下的,一直得不到重用,心情比较郁闷,私下里和益州别驾张松比较友好,俩人常常讨论刘璋,感觉他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刘璋:谁在背后说我坏话?

正逢刘璋有外患之际,需要向其他势力请求援军,张松出使到荆州见曹操归蜀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而与刘备结盟。于是,张松又顺带推荐法正出使。

就这样,法正和刘备会面了,刘备心里早就在贪图益州了,有人出使而且是请求他出兵,他当然要尽地主之谊了,而这次出使,让法正对刘备有了很好的印象,有点“芳心暗许”了。

法正回到益州后,向张松狠狠滴夸了刘备,说他是个难得的明主。两个人私下商量,之后可以一起去投靠刘备。

二、再次出使,法正献策,刘备对他刮目相看

公元211年,刘璋派遣法正再次出使刘备,并且迎接刘备入蜀救援。

法正暗地里向刘备献策说:“我主刘璋暗弱,而将军是天下雄主,如果以张松作为内应,将军取下益州,以此来成就霸业,岂不甚好。”

刘备果断听从了法正的谋略,引兵入川。此时的刘备开始对法正产生好感,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也变得重要起来。

此人的心已经被我俘获?

三、张松被杀,刘备进攻刘璋,法正献策

公元212年,张松暗中勾结刘备的消息被刘璋知道了,刘璋非常愤怒,果断杀之后快。并且赶紧布置军队去抵御刘备。

刘璋的手下郑度向刘璋建议用坚壁清野(注:坚壁清野是指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来拖垮刘备。刘备知道后十分忧虑,法正十分了解刘璋,认为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还算是个爱民的州牧,因此不可能采纳这个会损害百姓利益的计策。果然不出法正所料,刘璋不仅没有采用这个好的方法,还把郑度罢免了。看来法正很是了解他的旧主啊。

法正:刘璋这点小心思,怎么能逃出我的法眼?

刘备的军队包围了雒城,此时诸葛亮、张飞、赵云也已经进攻益州了,法正写了一封长长的劝降信给刘璋。

《三国志》记载:“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惧左右不明本末,必并归咎,蒙耻没身,辱及执事,是以捐身于外,不敢反命。恐圣听秽恶其声,故中间不有笺敬,顾念宿遇,瞻望悢悢。然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至于终,实不藏情有所不尽,但愚暗策薄,精诚不感,以致于此耳。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明将军本心,正之所知也,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而卒至于是者,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黩誓,而以意气相致,日月相迁,趋求顺耳悦目,随阿遂指,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事变既成,又不量强弱之势,以为左将军县远之众,粮谷无储,欲得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从关至此,所历辄破,离宫别屯,日自零落。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阵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若]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愚意计之,谓必先竭,将不复以持久也。空尔相守,犹不相堪,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本为明将军计者,必谓此军县远无粮,馈运不及,兵少无继。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敌近则一旦易主矣。广汉诸县,是明比也。

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势,昭然可见。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余屈曲,难以辞极也。以正下愚,犹知此事不可复成,况明将军左右明智用谋之士,岂当不见此数哉?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若事穷势迫,将各索生,求济门户,展转反复,与今计异,不为明将军尽死难也,而尊门犹当受其忧。

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法正的这封信,主要说了两点。第一,把刘璋身边主战的人数落了一顿,说他们没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穷兵黩武,说他们到时候不会对刘璋忠心,大难临头会各自飞。第二,给刘璋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刘备已经基本占领了三分之二的益州,刘璋你只剩下雒城、成都这一块地盘,你撑不了多久的。你还是投降以保全自己的家族吧。

法正写这信肯定是想冲破刘璋的心理防线,刘璋看到这信,心里估计小鹿乱撞了吧~

刘璋:要不我就从了吧?

刘备进军围困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企图越城投降,事情败露并未成功。刘璋投降后,刘备因许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许靖,对他不加任用。

法正劝刘备要敬重许靖,这样天下人才都会知道主公的礼贤下士。刘备也听从了法正的话,厚待并起用了许靖。

法正这三次重要的劝谏,都给刘备带来了更好的效益。法正在刘备的心目中地位估计呈指数上涨。

四、法正和主公刘备的“蜜月期”

法正取西川的三条建言,可以说是填补了刘备心中庞统的缺失,对刘备来说,内心应该是美滋滋的。

庞统:法正,接下来的任务交给你了。

法正的地位和在刘备心中的重要程度可从正面侧面来表明:

正面:取下西川后,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等重地,在内是刘备的主要谋臣,地位可想而知;

侧面:有一段插曲,当时法正擅自处死了几个当初毁谤过他的人,有人希望诸葛亮能跟刘备反映反映这情况,诸葛亮说当时主公北有曹操的威胁,东有孙权的压迫,可以说是狼狈不堪,如果不是法正的辅佐,主公展翅腾飞不会那么容易的,他是有大功的人,这样做不妥。

公元217年,蜜月期ing,法正劝刘备打汉中,法正分析说汉中非常重要,汉中不在手,成都坐不安稳;如今汉中是夏侯渊、张郃在守备,这二人不是我们的对手。

刘备果断听从,法正陪同出征,大伙的共同努力下,汉中被刘备占据。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以说,这时候的刘备或者蜀汉是最为辉煌的时候。刘备创业了几十年,终于等到了辉煌的时刻,而法正是功不可没的。

五、蜜月期不长,法正去世,刘备痛哭

可惜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才45岁,比刘备小呢!刘备痛哭了好几天。

《三国志》记载: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法正死后,刘备各种封侯加爵,可以看出刘备是非常喜欢和宠爱法正的。说来也巧,法正死后,刘备集团屡屡失败,荆州丢失,夷陵大败等,刘备蒸蒸日上的事业也被渐渐“熄灭”了。

刘备:如果法正还在,躺在床上的可能不是我???

为什么会如此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曹魏和东吴双方也都很强大,这可以说是外因,内因之一应该有法正去世过早,即笔者所说的刘备和法正的蜜月期不长。

试想如果法正还在,那么他可能会劝刘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注意荆州这一块可能有危险;他也可能会劝刘备不要匆忙地进攻东吴,或者陪同刘备一起出征,甚至可能是胜利的。当然这都是假设,历史已成定局。

诸葛亮也觉得法正如果还在,对蜀汉肯定是有帮助的。

《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总之,法正善于军事谋略,诸葛亮对此也很佩服;法正为人恩仇必报,和诸葛亮也能和谐相处,如果法正和刘备的蜜月期延长,对蜀汉肯定是有挺大帮助的。


小刀文史

《三国志》记载: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郿县)人,建安初年赴益州(今四川)投奔刘璋。法正为人倜傥有才,又是东州(指益州以外之人)人,却一直被东州人所排斥,“为其州邑以外俱侨客者所谤无行(经常被从外地迁入四川者诽谤无操行)”,因此不被刘璋重用,一直郁郁不得志。

别驾张松见地非凡,却和法正一样不受重用,但他却不屑于谄媚刘璋,他认为刘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共同的理想和遭遇,让法正和张松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法正和张松都是出色的人才,且都有远大的抱负。两人对暗弱昏昧的刘璋政权极度失望和不满,以及对不被重用的耿耿于怀,都使其有了共同语言,并逐渐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俩常在一起分析天下大势,急欲找寻出路,谋划着另投明主,以图大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一切,正如诸葛亮所说:“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法正和张松都是刘备集团之所以能袭夺益州的大功之人。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占据荆州,刘璋意欲归附曹操,派张松前去荆州献图示好。张松见曹操雄才大略,气度不凡,想投靠他,不知是 因为长相丑陋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曹操没有理睬其所请。

张松遭到曹操冷遇后,理所当然地对其产生了怨恨情绪。看来,之后益州牧刘璋与曹操绝交而转向刘备,张松是起了关键作用的。之后,张松举荐法为使者正去荆州南部见刘备,表示友好之意,刘备也待之甚厚,“恩意接纳”。

刘备先后接待了张松和法正,他俩把西蜀的山川地理形势和府库钱粮、兵力部署、器械资杖等情况,都仔仔细细告诉了刘备,还画了一份详尽的益州地图相赠。法正回到成都后,二人对刘备的为人与才略交口称赞。此后,张、法暗中密谋,准备寻机会迎刘备入主益州。

刘备大喜,认为时机已到,令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自己亲自领兵数万,以庞统为军师,法正为向导,蜿蜒向益州进发。

刘备应邀入蜀,随即开始了对益州的攻伐。建安二十四年,在法正、张松等人的大力协助下,刘军已经相继攻取了益州、汉中等广大地区,声势大振。

在刘备率军围攻成都时,法正劝说刘璋献城投降,之后他又随刘备进取汉中,献奇计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首,击退曹操,为刘备占据西川、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法正足智多谋,长于以奇用兵,并屡建功勋,深受刘备、诸葛亮的信任与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封法正为护军将军兼尚书令。只可惜天妒英才。史载:建安二十五年,法正突然病逝,年仅45岁。

法正早死令刘备大为悲恸,他连哭几日。随后他下令追谥法正为翼候,法正也是刘备在位时期死后唯一有谥号的大臣,还赐其子法邈为关内侯。

文献载,法正年长诸葛亮4岁,两人都被刘备倚为肱骨之臣,虽然他俩的性格爱好不同,人生经历有异,但双方均能以蜀汉大义为重,在不长的相处时间内,诸葛亮坐镇后方,处理繁杂政务,征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出征,出谋划策,临阵建功 。两人之间能紧密合作,精诚团结,取长补短。

刘备夺益州后,法正协助诸葛亮制订了蜀汉的第一部律法——《蜀科》,一举改变了刘璋时期蜀郡法纪松弛,政令紊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颓废局面。所以,与其说诸葛亮不敢惹法正,不如说他敬佩、欣赏、信赖法正。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法正是刘备手下的一名重要谋士。原来在刘璋手下,但得不到重用。在一次和刘备交流后,觉得刘备是一个可以辅佐的明主,他建议刘备先取益州,然后凭借天府之国的天然优势成就大业。



按照法正的计策,刘备很快进川,在奔波了多半辈子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这时候的刘备,对法正那叫一个新人。而此时的法正,对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在内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

法正这个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权后,对他有惠的,受到他的照顾;对他有过的,进行报复。有人向诸葛亮告发法正,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让法正嚣张的作威作福。诸葛亮知道法正正得宠,又劳苦功高,就没有理睬。有人据此说诸葛亮不敢惹法正。其实,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诸葛亮从大局考虑,不愿意在内部出现分歧。何况,诸葛亮也主张严格法治。法正的小瑕疵是以无伤大局为前提。



刘备对法正的宽容,让法正敢于为了刘备去死。在一次与曹军作战中,刘备的军队占下风,应该马上撤退,但刘备恼羞成怒,不肯撤军。所有的人面对刘备的盛怒都不敢进谏。而对方的箭,却像下雨一样射过来,前线上的每个人都有被箭射到的危险。危机中,法正走到刘备前面,用身体为他做挡箭牌。刘备大喊,“孝直避箭。”法正毫不退缩,你都冒着箭雨、飞石在前线,我还怕什么?刘备恍然大悟,下令撤军。



公元220年,法正四十五岁去世。法正的死让刘备非常伤心,一连哭了好几天。


读史坊

法正是三国最顶尖谋士曹操为没得到他而遗恨终生

曹操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一是靠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二是曹操会识人用人。曹操用人,唯贤是举,所以曹操麾下谋士非常多,而且都是三国一流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程昱等人。当然,公认的三国第一流谋士,非郭嘉莫属。曹操打算把自己死后的江山交给年轻的郭嘉,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惜,郭嘉死的太早,让曹操痛惜万分。曹操是多少再拥有一个郭嘉式的天才啊。不过,在与曹操同时代的三国时期,还真有一个足与郭嘉抗衡的谋士双子星座,这个人让曹操垂涎三尺,当他得知此人竟然为自己的死敌刘备效力时,曹操长叹:天下奸雄皆入吾幕中,独缺一法正。

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实在是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原因,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愿处罚法正,因为法律也罢、军事也罢、战争也罢,都必须服务于联吴抗曹、夺取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大局。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势不允许,时机不成熟罢了!以法正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刘备最终不可能托孤给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会除掉法正,因为他必须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刘禅扫除一切障碍。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岁,第二年221年刘备才称帝,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机会与法正争夺蜀汉的最高统治权,否则鹿死谁手还真是尚未可知!


西瓜岛主

这个问题太傻逼了,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首先,诸葛亮和法正关系很好。

其次,法正是叛徒,半路投靠过来的人注定无法得到刘备的全部信任。

第三,诸葛亮地位远高于法正。法正是刘备的谋士,而诸葛亮则是刘备的萧何加张良,刘备集团二号三号人物关羽张飞在诸葛亮面前也得服服帖帖的,刘备打四川,在荆州的最高领导人不是关羽而是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又率领张飞赵云援川,地位可见一斑。

第四,法正和诸葛亮在政治上根本不是对手,对诸葛亮的地位构不成威胁。法正人品有很大问题,政治性太差,人缘也烂,出主意还行,让他上位管理国家肯定不行,这点刘备清楚,诸葛亮也清楚,一个不是对手的人,和你关系还很好,你会没事去搞死对方?

第五,法正毕竟刚投靠过来,还立了大功,是四川人在刘备集团的代表人物,他过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其他四川人对刘备的看法。如果诸葛亮在这个时间处理了他,其他蜀人肯定会人人自危,对刘备集团的稳定性造成极大打击,也会对之后吸纳蜀地人才造成很大的困难。


黑色燕尾服1986

法正就是法孝直。刘备大报仇走的时候任何人劝不住,诸葛亮说,如果法孝直在,肯定能劝阻主上东行。刘备刚开始建立根据地的时候,因为缺粮,所以禁止根据地所有的酒家酿酒,目的是为了节约粮食。有犯者就有杀头之罪。当时刘备的部下搜岀了一家人家造酒的工具。把这家人家主人抓起来就要杀头,任何人劝阻都没用,刘备连诸葛亮的劝也听不进去。法正和刘备说,咱们不要为究竞杀不杀的事再纠结了,我陪主上出去散散心。结果在郊外看见一个年轻男子拉了一头驴,驴身上有个年轻女子,法正命令随从,给我把他俩抓起来,随从把这一对男女抓起来后,法正又说,应该把他们杀头,刘备问为什么?法正说,因为他们俩犯了通奸之罪,。刘备说,你怎么知道他们犯了通奸之罪,人家也许是夫妻,也许是兄妹。法正说,就因为他俩都有通奸的工具。刘备一下·恍然大悟,回头把那个有造酒工具的人放了。f


壶天散墨310

其实在蜀汉集团中,诸葛亮一直都不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刘备一生四海飘零,纵横天下,阅人无数,诸葛亮的深浅他一清二楚,刘备一直都是用其才,避其短,结交荆州士族,获得钱粮支持,督三郡,调取赋税,以充军实,这都是诸葛亮的长处,而于军事,战略非其所长,所以诸葛亮“在荆州未预入蜀之谋,在益州不闻汉中之计”,刘备夺取益州,军事上的主要谋士是庞统,法正,夺取汉中则是法正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益州到手,刘备封法正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对法正的信任一时无两。而同时期诸葛亮不过是巴郡太守(遥领),军师将军。刘备称王,法正高居尚书令,成为实际上的丞相(汉朝自武帝废丞相,以三公代之,三公位尊而无实权,皇帝通过尚书台决策政务,尚书令就是实际上的丞相,三公不加“录尚书事”者即为虚职,不能与闻政务),而诸葛亮依然是”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要知道此时刘备已经纳还了左将军官职,左将军府不过是一个留守机构,刘备的政权机构已经是汉中王府了。试问,这样爵高职显,风头正劲的法正,诸葛亮怎么敢惹。


狼的影子319

法正刘璋手下一中层将佐,耿介善谋,璋不能用,璋虽爱民,然胸无大志,偏安一隅,志得意满。法正心中不岔,与张松善,张松遍说玄德为人,法正神往,与松合谋欲献益州与玄德,私下款曲与刘备,未几,应刘璋所请伐张鲁,备大败张鲁,还兵中道,法正屡劝玄德假道伐虢乘势取川,玄德虚意不允,后璋察之,拒玄德,备大怒,兵戎相见,终得西川,善法正,以为肱骨,屡有征战,正伴玄德左右,常出奇谋,玄德益厚之,玄德若有不明,众将不敢言,法正不避斧钺,诤言规之,玄德称善,蜀中虽孔明亦暗暗称奇。诸葛以下皆膺服。

正为人,快意恩仇,睚眦必报,蜀中皆知,有报孔明,诸葛以上偏爱正,且正忠贞,于汉中王处能言己不能之事,按下不表。

后法正病故,刘备兵败白帝城,孔明长叹若法孝直在,必能止蜀主伐吴。

法正虽私德有亏,然大节凛然,知兵善谋,晓民事,通政务,与孔明治川明暗相合,如有冲撞,孔明常规避之,非惧正,其事如蔺相如与廉颇故事,孔明六出祁山,法正若在,胜败难期!


千里不留行48

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不能将事情闹大。法正是扶风名门之后,和孟达入蜀依附刘璋但不得重用。张松和法正密谋迎刘备入蜀,二刘撕破脸皮后张松被杀。在刘备平定成都后述法正之功,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以说风光无二。法正这人睚眦必报,一朝得势不饶人,于是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过跋扈,将军(诸葛亮时任军师将军)你应该将此事启奏主公刘备,打压他的嚣张气焰。诸葛亮回答说:主公在公安的时候仰人鼻息,进退维谷,就是法正这人让主公遇雨化龙,这样大的功劳无可复制,这还怎么制止法正报以前的私怨。

这对答能流传下来说明不是私底下进行的,要是当时诸葛亮强势回应此事必定会对蜀中造成不小震荡。一旦局势展开可以说是荆益两派代表人物的对擂,是元从和新附之间的争斗的开始信号。当时的蜀中本就新定人心尚且不附,一旦出现这样的争端,张鲁、曹操可能会趁机而入。

在当时看来法正只是小节私德有亏,并不值得上纲上线,私底下通气才是恰当做法。而诸葛亮的这番对答宣扬出去大概也能换回不错的结果,毕竟诸葛花花轿子抬了抬法正,相应的投桃报李法正收敛一下以做回应,这又是一段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