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五)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五)

(二)价值规律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五)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五)

竞争使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在一个进行交换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发生作用,从而也就使得在这种条件下唯一可能的社会生产组织和制度得以实现。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产品的跌价或涨价才能明白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和不需要什么。

(恩格斯:《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1884年10月23日),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10页)

16.竞争,同供求比例的变动相适应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总是力图把耗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劳动的总量归结到这个标准上来

要使一个商品按照它的市场价值来出售,也就是说,按照它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出售,耗费在这种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劳动的总量,就必须同这种商品的社会需要的量相适应,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的量相适应。竞争,同供求比例的变动相适应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总是力图把耗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劳动的总量归结到这个标准上来。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14页)

17.生产费用的变化调节供求比例

生产费用的变化,无论如何不是由供求比例来调节的,而是相反,生产费用的变化调节供求比例。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13页)

18.一般说来,不能有两种市场价格

一般说来,不能有两种市场价格,正是更低的市场价格(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占上风,这是普遍规律。

(马克思:《工资》(1847年12月底),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8月第1版,第637页)

19.市场价格包含这样的意思:对同种商品支付相同的价格

市场价格包含这样的意思:对同种商品支付相同的价格,虽然这些商品可以在极不相同的个别条件下生产出来,因而会有极不相同的成本价格。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21页)

20.一种商品是低于或高于它的价值出售,取决于买者和卖者的力量对比

我们知道,实际上,一种商品是低于或高于它的价值出售,取决于买者和卖者的力量对比(这种对比每次都由经济决定)。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2版,第206-207页)

21.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大的工作日,比另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小的工作日,表现为更大的货币额

如果一切产业部门的劳动强度都同时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了的强度就成为普通的社会的正常强度,因而不再被算做外延量。但是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平均的劳动强度在不同的国家仍然是不同的,因而会使价值规律在不同国家的工作日上的应用有所变化。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大的工作日,比另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小的工作日,表现为更大的货币额。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00页)

本文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经济学》一书的第一编“直接生产过程”。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五)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五)

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读懂马列 掌握真理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