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說會|俞雯慧:門裡門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一個有夢想的地方,才是充滿希望的熱土。這是浦東的魅力,也是東檢人的驕傲。4月18日,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舉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演說會,展望勇立潮頭縱深推進人民檢察事業的宏圖願景,展示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檢察官的為民情懷,展現勇當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之壯志豪情。

這次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演說會,集中展現了浦東新區檢察院全院幹警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昂揚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浦東檢察將陸續推介13名青年幹警的TED精彩演說。今天推出第十一期:《俞雯慧TED演說:門裡門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不知道現在生活在大都市的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賣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種菜不吃自己種的菜,賣奶粉從不吃國產的奶粉……聽上去很誇張是不是?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欺騙恐懼症,遇到事情,遇到人,總是將質疑放置在信任前面。這怎麼解決呢?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我的工作就是這樣。控申接待,是檢察機關的信訪窗口,當來訪群眾拿著各式各樣的文書、厚厚一摞材料來到控申接待窗口,他們期待的是什麼?

面對公安機關的不予立案決定書,我們經常聽到的抱怨是:“我被騙了這麼多錢,為什麼公安不去查,不給我立案?”

面對法院的刑事判決書,我們經常聽到的困惑是:“被告那麼壞,我受傷那麼深,為什麼法院判那麼輕?”或者是,“明明對方也有錯,為什麼就我兒子蹲大獄?”“法官是不是收對方好處了?”甚至還有來訪者說,“你們的承辦人不肯把我的話聽完就說案子肯定沒問題,他肯定沒有認真辦我的案子!”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撲面而來的各種不信任,各種負面情緒,各種質疑的話語,還有過激的行為。有的來訪人為了引起重視,甚至揚言自殺放火,現場捶胸頓足,哭天抹淚。有的來訪人為了一個訴求,固執地重複上訪多年。怎麼辦?唯有用心傾聽,換位思考,用專業的法律知識給出專業的答案,明確救助途徑,支持他們的訴求。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有人說,控申窗口,“擺平”就是本事。可是,什麼叫“擺平”,怎樣才能真正“擺平”?如果只是兩手一攤,告訴他我們也無能為力,或者說這不是我們的事兒,不在我們的環節,找“隔壁公司”去。那麼,過兩天,來訪人就會帶著更大的火氣再次來訪,更難信任,更難溝通。所以,要真正“擺平”還是要靠真心,靠專業。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記得在一個溫暖的午後,有位民行處的檢察官外出散步,看到檢察院大門外坐著一位中年男子,身旁是一副雙柺和一個假肢,還有一個裝著材料的馬夾袋。下午一上班,這位檢察官就接到了控申窗口的電話,一個交通肇事的受害人,打民事官司告了肇事司機和掛靠的貨運公司。但是法院判決認定掛靠關係證據不足,所以只有肇事司機負有賠償責任。而這位肇事司機也是個苦命的人,這場官司過後沒多久就徹底失去了勞動能力,所以贏了官司的受害人一分錢也賠不到。沒有證據,超過了申訴時效,受害人似乎只能認命。可是,個人是不可能拿到貨運牌照的,背後肯定有掛靠公司啊。受害人帶著對民事判決的無力感,帶著一大摞醫藥費單據,來到了檢察院。幫還是不幫?民行處的檢察官眼前立刻浮現出中午見到的中年男子,心口一疼,暗下決心,這個人咱幫定了。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於是控申檢察官和民行檢察官一起,找證據,找判例,找法理,多方奔走,檢察官們在崇明找到了肇事司機,證明他與貨運公司之間確實存在掛靠關係,也論證了本案屬於發現新的證據,申訴時效可以重新計算。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最終,本案再審改判,這位中年男子拿到了運輸公司80萬元的賠償款。一面錦旗、一聲感謝,傾訴的是拿到公正判決後的感激,傳遞的是對司法正義由衷地信服。參與接待和辦案的檢察官們在這一刻也感受到了讓人民滿意所帶來的職業成就感。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控申窗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來訪者可能已經窮盡了所有的救濟途徑,走到了司法正義的最後一公里。如果說控申窗口是法律之門,那麼控申檢察官就是這個守門人。如果我們對門外群眾的需求感同身受,如果我們能把法律的溫度傳遞給他們,我們就能和人民群眾一起,共同找回那份丟失的“信服”。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TED演说会|俞雯慧:门里门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