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苹果树

在我们胶东农村,当你步入山间岭地,会眼前一亮,满山遍野,到处都是苹果树。它们

亭亭如立,风姿绰约,纵横交错,排列在坡地岭上,庄严肃穆。虽然没有白杨树和银杏树那样挺拔伟岸,但是它以食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不同凡响,让这曾经染血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胶东半岛,位于北纬36度至38度,东经190度至122度之间。雨水丰富,年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较为分明。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苹果的生长;丘陵坡地富含磷、钾、钙等多种矿物元素;通气透水性能好;夏秋季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和充分着色。早在1871年,由美国传教士约翰·倪维氏将苹果引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我家乡的苹果树

20世纪,烟台苹果就已闻名遐迩,誉满天下传统的品种有青香蕉、小国光、红国光、金帅等品种。近几年又从国外引进了红富士、北斗、新红星、新乔纳金、澳洲青苹、嘎啦、红肉等优良品种,并对红富士苹果进行了优良选育,命名烟富1至10号,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苹果生产作为一种副业而存在。每个村里都有果业队,果业队是从每个生产队上抽调的人员,人新鲜,活儿也新鲜。过烦了生产队枯燥无味的劳动,人人都想往里钻。喷药、剪树、看果园、摘苹果……都在树下,免受日晒,年轻人还可以跟着老技术员学技术,在果树间,和心爱的姑娘谈恋爱,因此,果业队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果园里树行间,故事不断,喜事连连。隐匿着,许许多多至今不为人知的故事。

村里实行了责任制,土地到户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果树,打破了以往单一种粮的旧习。小的三五亩,多的十几亩、几十亩,并且实行了新型的管理模式:壁蜂授粉,果实套袋,艺术苹果(贴字),有机苹果······当你踏上胶东大地,山岭滩地,沟沟夼夼,果树林立,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绿海汪洋······漫山遍野都被果树包裹着。

我家乡的苹果树

寒冷的冬季,果农忙碌在田间地头。清除果树残枝落叶,对果树进行修剪,寒冷的天气抵不了他们的热诚,忙碌的身影点缀着希望的土地。剪完的果树,远远看去,道道梯田,棵棵行行,排列有序,像排了版的同一个铅字,像一株株美丽的盆景,像古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再落上一层雪,平展展的枝杈上挑着一抹抹晶莹剔透的雪花,满坡满岭,一片银装素裹,如进入童话般的世界,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阳光明媚的春天,果农奔走在春的海洋里。一年之计在于春,果园管理,从春天开始,刻芽,拉枝,刮除腐烂病,追肥,浇水,整顿树盘……一切的事情,都孕育着全年的希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梦想镶嵌在每一寸土地上,把未来书写在每一棵果树上。

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苹果花儿相继开放,浓浓的芳香,侵染着心肺,滋润着灵魂,一切的忙碌,都奔走在花的海洋里,一切的思想,都穿梭在梦幻般的馨香里。这就是好梦的开始,有梦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斗志!

我家乡的苹果树

艳阳高照的夏季,果农穿梭在树荫果行中。累累的果子开始膨大,满满的希望走进每一位老农的心中,精心侍弄着每一寸土地,细致入微善待每一棵果树,刻意用心抚慰每一片绿叶……除草,喷药,浇水,生长季修剪,即便烈日当头,高温灼烤,果农也要做好每一件事情。果子在这些温馨地呵护下,快速生长,一天天步入希望,一刻刻走向收获。

充满希望的秋天,终于来了,

累累的果实压满枝头,那果实浓妆淡抹、粉黛迷人、争奇斗艳,满山满坡尽是甘甜,尽是馨香,尽是欢歌笑语······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果农们没昼沒夜地忙,忙来了梦想成真,忙来了金灿灿的日子,忙来了幸福宽裕……收获的季节,再苦再累,也是欢欣愉悦的!

苹果收入成倍增长,年收入三五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更多。腰里有了钱,他们的热情更高了,请专家讲课,外出学习参观交流······管理技术日趋成熟。许多新理念新技术都应用到了果园管理上:果园免耕生草,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施菌肥、有机肥,全套袋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苹果、有机苹果,延期采摘到霜降后采收……增加苹果的含糖度量和着色度。

我家乡的苹果树

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苹果的品质:色泽艳丽,芳香四溢,皮薄汁多,香脆爽口······这种口味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似饮甘露,如嚼仙果。别处的苹果永远无法比拟,果乡人对家乡苹果的感情深厚而浓烈。

走进果乡,村口三五老农闲聊,酒宴桌上扯篇,土炕上无事唠嗑……谈得都是果树。谈果园管理,谈果业技术,谈果品行情,谈果园收入……苹果是聊不完的话题。有心人摆弄果树,就像照看孩子一样,有事没事都到果园里,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摸一摸……一时见不到果树,就像缺了点什么,一刻嗅不到果树的味道,就满身上下很不自在。苹果树已融入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位果农的心里。

白天他们在果园忙碌,晚上也会像年轻人一样,走进网络,一块智能手机,连接着天下果农的心。各种各样的果树交流群,让他们翱翔在新时代的信息里!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老农都能喊上几句网络新名词!各种管理果树新技术,在聊天中,不知不觉运用到果园管理上,网络也成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新天地!

我家乡的苹果树

如今年轻人都融入城市,在城里安家立业,他们买房买车的钱大多是父母的收入,也就是苹果的收入,所以在城里的年轻人,他们对苹果树也很有感情。在村里管理苹果的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四十岁的都很少。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家乡的苹果树将由什么人来继承管理呢?

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残留,化肥的污染,果品糖度的大小,色着表光的好坏······一家一户的苹果生产已越来越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种新型的管理苹果的模式正在慢慢孕育形成······

一业引来百业兴, 苹果生产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纸袋加工,造纸,包装物料,黏合剂厂,扁丝厂,果蔬冷藏(冷风库、气调库),运输,果品加工(果茶、果酒、果脯,果汁等)·····果乡的经济已不是单一的苹果生产,整个的经济链条,让果业成为一个庞大的实体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苹果生产已成为果乡的经济命脉。

苹果生产也带动了果农文化生活的发展。农闲时节,富裕了的果农,自发地组织了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耍秧歌,划旱船,踩高跷,唱大戏,跳广场舞……富裕了的果农已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我们海阳的大秧歌,在2008年8月走进了北京奥运会,受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暖场演出,展现了海阳果乡人的魅力。

我家乡的苹果树

没有苹果树,就没有果农敲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就没有果农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就没有果乡那流光溢彩的一切……苹果树已在果农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融为一体,它载着果乡人的梦想,展开了翱翔的翅膀,驰骋在广阔的土地上。果乡人的心是高的,果乡人的梦是远的,果乡人的明天将会是一曲优美诱人的歌······

  • 于喜京
  • 农民,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协会会员
  • 成人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