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止差兩字,再用時,可得走心了!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止差两字,再用时,可得走心了!

隨著嘧菌酯、特別是吡唑醚菌酯的專利到期,國內開發這兩種化合物單劑和混劑如火如荼。包括各種猜測、質疑聲不絕於耳。那麼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品種,特別是居全球殺菌劑銷售額第一、第二的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究竟有何區別?各自的產品特點和有別於對方的優勢在哪裡?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止差两字,再用时,可得走心了!

PK

一、活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二、殺菌譜: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三、內吸性: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四、速效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五、抗紫外線能力: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六、燻蒸活性: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都有,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沒有

七、作物安全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八、對水生動物的毒性: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或多或少都有植物健康作用,而吡唑醚菌酯的植物健康作用尤為突出。此外,因吡唑醚菌酯沒有內吸輸導作用,透葉能力也很弱,使得施藥後藥物滯留於施藥部位,保護性和植物健康作用更為突出。

與吡唑醚菌酯不同,嘧菌酯不僅能透葉,且能在植物木質部上行輸導。這一特點使其在作物根莖部病害上的藥效明顯優於吡唑醚菌酯。如溝施防治馬鈴薯黑痣病(立枯絲核菌)上,阿米西達一枝獨秀,而吡唑醚菌酯則無能為力。由於引起作物紋枯病和立枯病的立枯絲核菌,在自然條件下,不僅不產生有性孢子,而且無性孢子也很少見到,故以殺孢子見長的吡唑醚菌酯對其效果較差,而內吸性較強的嘧菌酯不僅能殺滅孢子,而且能進入作物體內殺死菌絲,效果較高。立枯病的發病部位是介於種子(種薯)與土表之間的莖基部,種子(種薯)處理後內吸性強的嘧菌酯通過上行輸導經過發病部位,效果好。吡唑醚菌酯因沒有內吸性,無法通過發病部位,故效果差。紋枯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上,嘧菌酯的效果不僅高於吡唑醚菌酯,而且高於其它同類藥物。其它根莖部病害如西瓜蔓枯病等同樣道理。

有無內吸性直接影響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現。田間作業時能很好地噴施均勻的,吡唑醚菌酯的表現較好。難以噴施均勻的,嘧菌酯因其有內吸性,可彌補這一點,效果表現較高。

燻蒸活性對於某些特種病害如白粉病具有意義,特別在溫室等設施栽培的小氣候條件下,有利於具有燻蒸作用的發揮,故醚菌酯、啶氧菌酯的藥效要好於其他品種。

水稻病害的藥效,紋枯病: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稻瘟病:

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果菜炭疽病,甲氧基丙烯酸酯都有較好的效果,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要更高一些。

儘管甲氧基丙烯酸酯對植物真菌四個綱都有效,但對某些病害和病原菌的效果較差,如菌核病、灰黴病及各種鐮刀菌病害。對致病疫黴導致的晚疫病,藥效一般,遠不如對霜黴病的藥效。儘管氰烯菌酯在鐮刀菌引起的小麥赤黴病上取得了登記,實際上是採用了特別高的劑量。如凱潤的小包裝是8ml/15L水,阿米西達是10ml/15L水,而氰烯菌酯(勁護)是100ml/15L水。這三種藥劑都是25%的含量。一旦對鐮刀菌高效的其它藥物專利期滿,氰烯菌酯在小麥赤黴病上將面臨強勁的競爭。近年來某些上升為重點的病害,如柑橘黑點病,黃瓜靶斑病,花生白絹病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沒有表現出好的效果。

「科普」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不止差两字,再用时,可得走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