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8月16日下午,今日头条金字节奖第一届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颁发了年度作者、年度媒体、年度人物特写、年度公司报道、年度行业报道、年度调查报道、年度独立作品七大奖项。(点击查看金字节年度奖项获奖名单)

在颁奖典礼现场,蚂蚁金服首席工程师宋乐、迅雷创始人程浩、滴滴美国研究院负责人弓峰敏、创新工场AI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李志刚参与了圆桌环节,探讨主题是:拨开风口迷雾,未来十年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以下是圆桌实录:

李志刚:大家好,我们先来一个简单的一句话介绍自己。

宋乐:我是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首席工程师宋乐。我在加入蚂蚁金服之前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弓峰敏:我是弓峰敏,滴滴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同时负责美国研究院。

王咏刚:我是王咏刚,现在是创新工场在AI工程院做AI项目的研发,去年之前是在Google做工程师。

1、如何看待共享经济热潮?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李志刚:今天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共享经济的热潮?共享单车现在在风口上。

弓峰敏:我觉得共享当然就是跟大家共享资源,解决刚需的问题,另外资源和服务也很重要,建一个平台也好,运营也好,这三个条件不满足的话,很难做出来一个共享经济。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蚂蚁金服首席工程师 宋乐

李志刚:程总,您认为共享单车出来(排名靠前)的两个,排名靠后的三个还能活着吗?

程浩:肯定活不下去,就前两个。这个事有规模效益,网络效应很明显,大家用这个车的人越多,财务指标越好看,VC愿意往里面投钱,像阿里、腾讯规模这么大了,没有人敢投第三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滴滴、快的,任何理智的投资人不会再考虑投资第三家。

李志刚:你还准备投下一个共享单车?

程浩:我没这个打算。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好,现在如果还有人去怀疑共享单车的价值是挺不可思议的,相信在座很多人对我的话表示怀疑。对我个人来讲,以及我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共享单车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拿我举例,现在上下班都是共享单车。

李志刚:这个问题给创新工场的王院长。之前马化腾和朱啸虎争论,关于共享单车的价值。马化腾说ofo的数据没有摩拜物联网的价值、大数据的价值。从人工智能专家的角度,来谈一谈共享单车数据的价值,以及未来如何利用?

王咏刚:人工智能界会把所有的数据都当作金矿,金矿的含金量各有不同。共享单车是一个含金量会非常高的数据金矿,这个我相信滴滴研究院会非常清楚,这和滴滴出行的数据非常类似。我同意大家的观点,一点不怀疑共享单车的潜力或者现在是不是已经成功的判断,我其实更看好共享经济在未来更深入的发展。今天的共享经济利用了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利用移动支付的技术红利,能够真正把共享经济做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随着未来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是共享单车未来发展的出路之一,在现有的出租共享模式下如何能够深化挖掘这里面的生产力,挖掘这里面的创造力,能够挖掘这里面的营运能力。

李志刚:共享单车是真风口吗?52.8%认为不是风口。能不能有哪位回答一下?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王咏刚:这个问题本身有一点模糊性,风口这件事可以说它是一个创业风口,也可以说它是一个技术风口或者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产业风口,这几个风口定义不太一样。现在非常严格地说,共享单车是一个创业风口。但是不是技术革命的风口,是不是创新的风口?这个有待观察,看行业内部的技术如何发展。

弓峰敏:因为提的是共享经济,是一个大的话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应考虑投资投的是刚需的服务或产品,同时后面是否有一个很能干的强有力的团队。风口的卡点就不是那么重要,卡上点了当然更好,真正对那个时刻的把握就不是那么重要。

李志刚:蚂蚁金服又投了滴滴又投了ofo。你怎么看?

宋乐:蚂蚁金服在共享经济中支付环节起到一个关键作用,同时可以整合出行的数据甚至是消费的数据,更好地刻划人的需求,作出精准的推荐,起到一个生活便利助手的功能。除此之外,能够开辟一些传统金融行业不能开辟的东西,比如芝麻信用,线上小额贷款等等,这对整个社会,这些风口公司,及蚂蚁金服都是Win-win(双赢)的局面。

2、投资应该追风口吗?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李志刚:投资应该追风口吗?

程浩:其实有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答案是这样的。这个事之所以能成为风口,一定有它的内在逻辑。是不是风口,这其实不是投资的判断依据,判断一个投资核心就是到底为用户也好客户也好是不是带来价值,到底是不是刚需、高频。风口有时候说的很泛,比如共享经济是不是风口,风口某种程度上是贬义词,等同于共享经济是不是泡沫。当然共享经济有非常伟大的公司像滴滴也好,共享单车都是非常伟大的公司。也有一些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不太靠谱。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迅雷创始人、松禾远望基金创始合伙人 程浩

李志刚:宋老师,您觉得未来两三年还有哪几个创业方向?

宋乐:关于风口要看两点,第一是时机,是不是有实际需求在那里,第二看公司是不是已经举杯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需求中遇到的技术壁垒,能做到比其它公司更加好的技术,解决需求上的困难。在未来,有一些很有前景的公司,或许在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是可以投资的。这些领域里面有一些独特的数据,是现在互联网公司没有的,也有一些独特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需要很多研究很多开发才能解决,这个会是很好的投资方向。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新经济100人创始人 李志刚

李志刚:弓博士,请您从您的角度谈一谈,您认为会有哪几个看好的细分的创业领域。

弓峰敏:正好还是从AI说起,刚才前两个环节托马斯(骆轶航)也提到,我同意他的观点,有很多的机会点其实是AI在应用,我们肯定把AI看成是一个技术,它的应用最关键,这个可能会到各个行业,包括金融、医疗日常生活。今天滴滴做的事情就是从出行开始的,但是出行这个事情也是有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同范围的,这个事情做到很大,影响到生活的很多环节。各种应用,最关键的有没有大数据,有大数据基础上是否有计算能力。

3、人工智能就像召唤恶魔?

李志刚:在座三位是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领域的专家,请从你们的角度谈一谈,人工智能就像召唤恶魔?人工智能对现实对生活对工作有哪些影响?

宋乐:做人工智能研发的人有一种理解方式,大众有另外一种理解方式。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感是来自于大众对人工智能不理解产生的。很多情况下,大众把人工智能想象到基本和人的智慧等同的阶段,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人知道,我们离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接近的程度还要等50年、100年才能实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人工智能能够在围棋上战胜人,这都是因为一些非常特定的场景,有些特定的规则,有可以做模拟的场景,人工智能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学到非常固定的规则,但是这个规则并不能用到其它场景。

从AI研究人员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觉得人工智能会成为恶魔。历史上也有很多其它的类似技术,人们把它想象成恶魔,比如核能的发现,它既有好的一面,产生能量,也有坏的一面,用来作为战争的武器。随着人们对核能的了解,我们可以善加利用这种能量,进行规范,使新的技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做人工智能研究的既看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前景,也不断在考虑,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使它对人类做出贡献正面的方向走,不需要恐惧。

李志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人在控制机器。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滴滴出行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美国研究院负责人 弓峰敏

弓峰敏:我很同意他的观点,首先确实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技术,我们应该面对的挑战是,怎么样把这个技术应用到某些领域,变成一种工具或者一种服务一种产品,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各个环节有改善,这个实际是我们的挑战。从另外一个纬度,人工智能不会是一个恶魔,比如我以前做了很多年的安全研究,人工智能已经在网络安全各种安全领域许许多多场景都有很正面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做出来更好的安全保障。另外一个纬度,从今天大家已经在做人工智能做这么久,不管AlphaGO也好,这个只是一个侧面,但是实际上我们去看今天就所有人知道,还没有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为它设计的场景,这个是最核心的,我们不用去担心它会是一个恶魔。

程浩: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引子是比尔·盖茨或者马斯克提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对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观点,我认为他们的想法是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不是说现在就不要发展人工智能了。有一个笑话讲,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担心这个问题像担心火星未来会不会人满为患一样。人类发明汽车,使我们生活更方便了。这之后一定会有交通事故一定会撞死人,怎么把负面的东西控制,而不是说汽车不应该发明,这个是我的观点。

考虑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我通常是这样想的。两个不同层次的考虑方式,一种是科技人员的考虑方式,实用主义者,考虑能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帮我们写报道,比如帮我们去抓小偷,比如帮我们去管理所有滴滴在一个城市所有的车辆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具体问题。在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我们甚至不会先去想它是不是智能,是不是真的比人类还聪明等等,我们追求的就是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并且解决得很好,仅此而已。

技术人员现在能够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多领域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这些领域是能够大幅提高我们的生产力,这就足够了。至于说人工智能是不是召唤恶魔,这件事说真的真的不是绝大多数技术人员考虑范畴内的事情,原因是什么?今天的人工智能,从理论上,从技术的公式上,从算法上,都没有办法和所谓的统治人类、毁灭人类这件事划上等号。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创新工场技术副总裁&AI工程院副院长 王咏刚

另一方面,要是套用今天的纯实用主义的技术,未来给定一千年给定一万年,地球上会发生什么?这件事今天的科学家未必能保证,就像五百年前的科学家保证现在有核武器一样。对于未来的想法,对未来的预期,可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非常朴素的哲学信仰。比如你问我用科幻的思维想未来人类是什么样的命运,我个人相对来说选择比较悲观的结局,我不大会认为人类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宇宙里面有多大的特殊性,人类造就的东西永远无法超过人类,这是我觉得从科幻从未来学的角度从哲学朴素的思维角度去想问题,但绝对不是有一个有逻辑的证明说,人工智能一定在未来50年或者一定在未来100年超过人类。

程浩:关于机器人替代人类哪些工作,其实大家讨论很多,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机器人替代哪些人的岗位,跟是否很高级还是很普通还是工资很高很低没有直接关系。基本上两个条件。第一,输入是有明确边界。第二,输出标准化。输出标准化很容易比较,对于像基金经理的输入就是几千只股票的买卖,高频交易,输出很容易量化,今年挣10%还是20%,这类的话,机器很容易形成回路,今年我没你做得好,一年之后可能也比你稍微差一点,可能两年跟你差不多,一旦超过你,你再也赶不上我,这是一个。

还有很普通的岗位不是很高大上的岗位,例如像幼儿园老师或者小学老师,这个其实很难被机器人所取代。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输入不标准化,除了教一些数学加减,还教你孝敬父母、遵守公共秩序,不要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输出也很难统一,这个学生比那个学生好30%,除了成绩还有很多别的,像美国竞选之后大家发现演讲水平很重要,leadership很重要,能不能跟大家很容易交往也很重要,无法量化,这种岗位机器人是不太容易替代的。

4、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科技革命吗?

程浩: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科技革命之一,我不认同这一点,基因科学包括生命科学也许再过多少年人类就可以长生不老。我看过一个科幻电影,人类再过50年科技已经发达到足够让每个人都能长生不老,但是地球上能够承载的人类数量是有限的,大家发明一个算法,谁生命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你往里面充值,跟游戏一样,充值之后延续2年或者20年。未来跟人工智能同样重要的科学还有其它,生命科学我认为是其中之一。

弓峰敏:我同意前面两位嘉宾的看法,实际上,人工智能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科技。机器学习是实现AI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要把大数据看成是土壤,AI在它上面。计算是它的燃料。AI会对出行、疾病及早诊断等等很快产生很多影响。但跟我们刚才说的一样,它还代替不了今天我们医学对DNA的研究,今天的机器AI还无法跨领域从事研究。

人工智能专家激辩 未来十年最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

李志刚:87.6%的现场观众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科技革命。

5、新趋势下,会诞生新的科技巨头吗?

程浩:这是显然的,硅谷诞生的年代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巨头,PC年代诞生了微软这样的巨头,互联网年代诞生了Google、Facebook,现在我们看全球市值前五名以我的印象应该是苹果、Google、微软、Amazon、Facebook,任何一个技术起来的时候一定会出来伟大的公司,苹果、微软不算,另外三个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已经是全球市值的TOP5,相信在人工智能当中会催生类似的巨头,毫不怀疑。

宋乐:我觉得,下一个诞生的科技巨头不是通用的人工智能公司,而是某个垂直领域里面的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公司,有可能在医学方面出现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分析的公司,有可能在教育方面出现人工智能公司,任何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部。单单是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公司可能很难走太远,需要在垂直领域抓住用户,对用户进行精准理解,本身就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和领域知识。

弓峰敏: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对巨头的定义或者解释可能会有所改变。之前我们更看重用户量或者市值。但是今天我们拿AI应用,解决的很多挑战要更有全局性。包括信息安全问题,因为通过网络大家都连在一起,因此协调起来以一个生态的形式去解决安全问题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再去看比如滴滴希望解决出行问题,包括交通拥挤,甚至整个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个问题不是一家或者一个人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城市的整体问题。因此需要合作、开放,然后以一个生态的形式解决这个大的问题。原来巨头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需要有这样的领军公司来推动解决这样大的挑战。

王咏刚:我同意大家的观点,我补充一下更多的思考。未来可能会有这样一种趋势,之前的巨头慢慢从实体行业(比如苹果生产电脑,IBM做系统)的时代,变到Google、Facebook做虚拟经济的时代,像阿里做虚拟经济的时代。但是因为人工智能对整个社会每各行业的侵入感知力量在不同的传感器,在不同层面的应用。我觉得人工智能会有一个趋势,把我们的巨头产生从纯虚拟时代慢慢带回虚拟和实体结合甚至是纯实体时代。比如大家都认为下一个最大的风口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很可能就是一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O2O结合的实体共享O2O综合起来的人工智能驱动最大的经济体系,这里面甚至有可能出现好几家巨头。

李志刚:未来二三十年我认为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强者感觉恭逢盛世,弱者噩梦来了,祝在座的各位做一个强者,跟上时代的步伐。谢谢大家!

金字节奖

寻找中国最佳科技报道

董力瀚,博望志创始人

何伊凡,今日排行榜联合创始人

何 瑫,《智族GQ》总主笔

季 艺,《人物》副主编

靳继磊,猎云网创始人

李志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

刘成城,36氪创始人

骆轶航,PingWest品玩创始人

林 军,雷锋网创始人

阑 夕,逐鹿网创始人

马 克,《财经》杂志副主编

牛文文,创业黑马创始人

屈运栩,财新网主编(商业)

王 波,《博客天下》主编

谢灵宁,界面合伙人

姚名扬,金字节发起人

张 鹏,极客公园创始人

曾 鸣,《智族GQ》报道总监

赵 添,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

祝佳音,触乐网创始人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首字母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