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罵群”,消解乏味的方式太奇特了吧

“對罵群”,消解乏味的方式太奇特了吧

互聯網的微妙之處就在於它能收容無數人的寂寞無聊,釋放壓力焦慮,也讓無數人的焦慮變得更焦慮,無聊更無聊。

上週大家還在pick王菊,沒過幾天就格式各樣的互噴《對罵》群興起,以往憤恨被動入群的人,如今都在請求加入互噴群。

起因就是最近NBA總決賽勇士隊和騎士的球迷互看不爽,就建立了一個群互相“傷害”,甚至還創立了新型對罵模式-B-box,rap維塔斯海豚音,民間山歌等,吃瓜群眾就仿照這種模式建立了很多“積怨已久”的互噴群:吃香菜和不吃香菜;快手和抖音;直男直女;肯德基VC麥當勞battle。互噴主題覆蓋異常廣泛,從天文地理,常識習俗,到公司行業,產品機構,所謂大千世界無所不能槓、無所不能噴。

“對罵群”,消解乏味的方式太奇特了吧

大v博主視之珍寶,紛紛嗮自己聊天記錄中滿屏的互噴群,身邊好友也想"嚐鮮"原因逃不過“無聊、好奇、他們都玩”

用吳望堯在《“罵人文章”十段論》裡的話說,以上罵段實在段位太低“殺得興起,就以快刀斬亂麻,青菜蘿蔔,一概處斬,雖痛快淋漓,但自己亦會頭破血流,古云會頭破血流”

你我本無緣,全靠口出惡言。分成了四派

群主派;以往他們擁有最高的權限,現在他們更像活動策劃人+控場責任人+捧場狂魔。為了收穫存在感?並不是,他們只有服務感,只需要在各位大神互噴的基礎上在建立“獨特”對罵戰術,不僅要製作規則,還要做好實時踢人。當然了,如果不努力挑起話題,明明是劍拔騖張的時刻,再遇見幾個“見到不回覆”星人,或尬聊無感人士,所謂互噴群說涼就涼。

實力派;火力全開的網絡噴子,躁動不安的宣洩人群——互噴群的存在讓他們找到了情緒宣洩的提供了合理的場所,反正大家都在網上罵,那我罵上兩句也沒什麼不可以。這類人看似來勢洶洶,但多患“當面吵架失語症”可以再網上大戰300回合,為愛豆互撕三天三夜,現實中毫無與人當面硬剛的膽量,一張口先抖三抖,話還沒說出口就眼紅歇菜。

圍觀派;“麻煩大家讓我一下,我也想進互罵群”只要在微博上一搜就會彈出一堆“求入夥對罵群”的網友。這類人抱著圖一時嘴快,過過嘴癮的心理,只想吃瓜偶爾對罵,尋找乏味日常裡的“樂趣”對他們而言,進群更多目的是打發時間。不過也有人發現,隨著週末的到來,互噴群就安靜了,這隻能說明,摸魚的時候更有表達欲。

投機派;是不是該驚歎精明商家總能把“跨經營銷”做到非人程度?在經歷互噴群高潮後,這個滿載暴戾的聊天室盡演變成另一個奇怪的組織。有趁機做廣告賺粉色的,也有投機商人發招聘信息的,這就像你正準備擼起袖子粗野一把時,卻發現“吃大蒜不吃大蒜”群裡正激情討論入職新公司新公司社保怎麼續。這世上,總有人能看各種突如其來的熱點所帶來的可觀流量,開始剖析精準營銷課題。

是時間不值錢還是群裡的人太閒?不知道用謾罵來洩憤的方式,是不是真的可以幫助那些空虛的人找到存在感,但可以確定的是,惡語亂罵或純粹情緒性的表達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難道甜粽派懟的鹹粽派啞口無言,後者就會放棄口我習慣?

事實上,這次網絡掐架不過是無聊+無腦的“混合飲品”有人喝出了一言不合,就代表對方是傻x的自信,還有人喝出了消耗時間和情緒的理直氣壯。

最終總結出一句話“這個飲品都不如一頓快餐營養價值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