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中國傳來重磅消息 本週這些事件恐引爆市場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北京時間週日(6月24日)下午,中國央行宣佈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資金,這也為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投資者本週初將關注此舉對各市場的影響。展望本週,歐美將發佈重磅數據,包括歐元區通脹、美國GDP和美聯儲最偏愛通脹數據,諸多歐美央行大佬也將發表講話。除此之外,本週歐盟峰會勢必也會引發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中國央行定向降準50個基點 釋放資金7000億元

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央行在新聞稿中表示,為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

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支持“債轉股”實施主體真正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並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殭屍企業”的項目。同時,郵政儲蓄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新聞稿並顯示,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今年1月25日中國央行降準釋放約4500億元資金,4月25日央行降準並置換部分存量MLF後釋放約4000億元資金,此次是央行今年來第三次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也達到今年以來單次降準所釋放的最大規模。

與此同時,這次政策公佈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值得關注,尤其是值此中美貿易爭端繼續之時。雖然此次的決定在意料之中,屬於“靴子落地”。但央行預計定向降准將會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略超過市場此前4000億元的預期。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主管明明表示,中國法定準備金在世界範圍內仍處相對高位,加之下半年仍存在資金缺口,應持續提供流動性。一方面降準有利於營造利率下行環境,有助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另一方面降準可有效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有助於推動銀行資產負債回表進程。他表示:“預計下半年仍有可能降準50-100個基點。”

華泰君安指出:“不能僅通過MLF的到期量來推算降準的幅度,降準幅度的考量主要依據宏觀形勢;中美貿易談判給人民幣匯率貶值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時間窗口,我們預計人民幣匯率存在繼續貶值到6.6的可能性,這給降準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央行需要通過定向降準的方式釋放長期資金,降低無風險收益率。”

而股市與債市也必然因此波動。特別是會受到直接影響的債市,有“每逢降準即入牛市”之說。華泰宏觀預計,下半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頂部在3.8%,中樞3.6%,底部在3.4%。海通證券則表示,債市的分化仍是未來的主旋律,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仍是配置首選,而對低等級信用債仍需保持謹慎。

股市方面,Wind統計顯示,歷次定向降準,對於A股市場作用不一。其中,2014年兩次定向降準,A股市場主要指數在3個月後出現上行;2015年五次定向降準,疊加牛市效應,除了當年6月、10月指數回調外,A股市場主要指數一週、一月、三個月期間均出現明顯上行。

對於央行的後續政策,分析認為未來貨幣政策的操作仍將“強監管+穩貨幣”,華泰宏觀表示:“央行穩健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當前面臨的主要操作目標便是社融增速的快速下行,我們預計下半年仍會有1-2次定向降準。”

民生銀行駐北京的研究員溫彬稱,此次降準並不會改變央行穩健的政策立場,這個決定符合當前經濟和流動性狀況。此舉還頗具創新性,解決了結構性問題,因為央行指令降準所釋放的資金用於債轉股項目和支持小微企業。這既能幫助緩解一些企業的財務負擔,也能繼續推動降槓桿的行動。

歐美央行大佬、重磅數據來襲 歐盟峰會吸引眼球

本週將有諸多央行大佬發表講話,歐洲央行方面,歐洲央行管委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漢森(Ardo Hansson)以及首席經濟學家普雷特(Peter Praet)將發表演講。

美聯儲方面,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Robert Kaplan)、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都將登場亮相。

此外,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以及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Stephen Poloz)也將發表講話。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耐用品訂單、GDP、個人支出、PCE通脹指標將出爐,歐元區則將發佈CPI數據。

本週重磅數據主要集中在後半段。美國將於週四公佈第一季度GDP終值,預計年化季率升幅仍然維持在2.2%。週五歐美都將發佈重磅通脹數據,預計將引發市場波動。

主要由燃料價格推動,歐元區6月份通脹有望加速。外媒調查顯示,歐元區6月CPI年率料上升2.0%,前值為上升1.9%。

丹斯克銀行表示:“週五將公佈6月份的HICP數據。此前5月份的通貨膨脹年率因油價的推升意外地升至1.9%。同時歐洲央行也將對2018年的通脹預期由1.4%升至1.7%。我們預期6月份的數據將達到2.0%,但也強調核心通脹將在迴歸1.5-1.6%左右之前保持在這個水平一段時間,直至能源價格的飆升影響消散。我們認為核心通脹將保持在1.1%不變。”

調查並顯示,美國5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升幅料小幅升至1.9%——依然低於美聯儲的目標。

該指標也是美聯儲最偏愛的通脹指標。若數據高於預期,可能提升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從而推動美元走強。

除了數據和央行官員講話,歐盟將於6月28日、29日舉行峰會,這成為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本週的關注焦點。

彭博撰文稱,這一週對於歐洲經濟最重要的一個事件是歐盟領導人齊聚布魯塞爾參加歐洲理事會會議。雖然英國脫歐不是會議議程的唯一事項,但卻是一個重大議題。

丹斯克銀行分析師稱:“在歐元區,下週的主要事件將是6月28日-29日舉行的歐盟理事會會議,主題將包括:移民、英國退歐、安全和歐元區改革。其中移民將成為最熱議的話題之一,尤其是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被其聯合政府合作伙伴CSU施壓、尋求移民問題歐盟範圍解決方案的情況下。我們還將密切關注意大利政府與會時在諸多問題上的立場。”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指出,預期本週的幾大基本面事件將扶助歐元在當前點位企穩。

該行分析師表示,本週的歐盟峰會料為歐元區進一步融合而鋪平道路,由此將降低歐元區政治不確定的風險,此外6月通脹數據初值以及商業信心指數也可能有所回暖。

校對:bec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